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九十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九十六)

护佑之手链

周六的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卧室,林小华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了眼床头的闹钟——七点五十分。他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妻子陈雪儿和三个孩子。

“今天天气不错,要不带孩子们出去玩玩吧。”林小华一边想着,一边套上衬衫和运动裤。他走到厨房,先把小米粥熬上,然后轻手轻脚地出了门。

小区外的早餐摊已经热闹起来,蒸笼里冒着热气,油锅里炸油条的香味飘散在空气中。林小华买了四个肉夹馍、两笼小笼包和三份凉皮,想着孩子们都爱吃这些。

“林校长,今天起这么早啊!要买早餐吗?”卖早餐的老张笑着打招呼。

“是啊,正好暑假时间嘛,带孩子们出去转转。”林小华付完钱,拎着早餐往回走。

回到家时,小米粥的香气已经弥漫整个厨房。令他意外的是,小姨子小雪已经在厨房忙活了,正在拌凉拌黄瓜和猪耳朵。

“姐夫回来啦?”小雪转头微笑,手上的动作没停,“我看粥快好了,就想着做几个凉菜配着吃。”

林小华把早餐放在餐桌上,“辛苦你了,我去叫孩子们起床。”

刚转身,就看见陈雪儿打着哈欠走进厨房。她穿着淡蓝色的家居服,头发有些凌乱,却掩不住那股温婉的气质。

“哟,我们家大厨今天又要露一手啊?”陈雪儿看着小雪准备的凉菜,眼睛弯成了月牙,“这刀工,这摆盘,我看你可以去饭店当大厨了。”

“我哪里做啊,这些都是小雪一个人做的。”林小华笑着说。

小雪的脸一下子红了,低头继续切着黄瓜,“姐,你们就别笑话我了,只要你们不嫌弃我的手艺不好就行。”

林小华看着姐妹俩的互动,心里暖暖的。他转身去叫醒了三个孩子——四岁的林云松和林宛月,以及小两个月的林宛茹。

“爸爸,今天不上学,为什么还要起来那么早啊?”林宛茹揉着眼睛问道。

“今天是周六啊,小懒虫,我们可以出去玩一会儿啊。”林小华笑着捏了捏女儿的小鼻子,“快起来刷牙洗脸,妈妈和小姨做了好吃的早餐。”

不一会儿,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陈雪儿细心地给三个孩子盛粥,林小华则把买来的早餐和凉菜摆好。就在大家准备开动时,林小华的手机响了。

“是爸。”林小华看了眼来电显示,接起电话,“喂,爸?早啊!”

电话那头传来岳父陈新远洪亮的声音:“小华啊,我今天不上班,一会儿打算去擂鼓台玩,你们一家要不要一起去?”

林小华看向陈雪儿,后者点点头。“好啊,我们正准备吃早餐就出去玩,那我们一起吧,正好我们的车坐不下。”

“那行,我开上我的桑塔纳,你再开一辆车,咱们在小区门口集合。”陈新远说完就挂了电话。

早餐后,林小华开着自己的别克车到了小区门口。陈新远已经等在那里,林建军和吴秀兰——林小华的父母坐在桑塔纳的后排。小雪则和陈雪儿一起照顾三个孩子,安排他们坐上别克车。

“爷爷!”三个孩子看到陈新远,兴奋地挥手。

“哎,我的乖孙们!”陈新远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今天爷爷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你们开心吗?”

“好啊!外公和我们一起去吧!”三个孩子开心地说。

五十分钟后,两辆车抵达了擂鼓台景区。买完门票,又开了十分钟,他们来到了擂鼓台山脚下。

陈新远蹲下身,严肃地对三个孩子说:“到了擂鼓台要记住,不能乱跑乱动,庙里的东西也不能随便摸,知道吗?不然神灵会不高兴的。”

林云松挺直腰板点头:“知道了,外公!我们一定会听话的。”

林宛月和林宛茹也怯生生地跟着点头。

林小华、陈雪儿和小雪各牵着一个孩子开始登山。山路陡峭,右边的悬崖深不见底。走到半山腰时,林云松往悬崖下看了一眼,立刻脸色发白,紧紧抓住林小华的手。

“爸爸,我怕……我们会不会掉下去啊?”他小声说。

林宛月和林宛茹更是吓得不敢继续往上走了,站在原地直发抖。林建军和吴秀兰见状,主动提出留下来照看两个小女孩。

“那你们小心点,我们带云松上去看看就下来。”陈雪儿嘱咐道。

又爬了约十分钟,林小华三人带着林云松终于到达了擂鼓台顶端。山顶平台上人头攒动,香火缭绕。真武大帝的金身塑像威严矗立,不少游客正在上香祈福。

“爸爸,那个老爷爷为什么一直看我们?”林云松突然扯了扯林小华的衣角,小声问道。

林小华顺着儿子的目光看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道士站在香案旁,目光确实正落在他们身上。老道士身着灰色道袍,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明亮。

就在林小华犹豫是否该上前打招呼时,老道士已经缓步走了过来。他的目光在三人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陈雪儿脸上。

“这位女施主,”老道士的声音低沉而沙哑,“贫道观你面相,一生运势本是不错,只是……”他忽然皱眉,“近期恐有一劫,若能闯过,将来必定福泽绵长。只是此劫凶险,恐怕……”

林小华心头一紧,下意识抓住妻子的手:“道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陈雪儿却显得比较镇定,微笑着问:“道长是看出什么了吗?”

老道士摇摇头:“天机不可尽泄。只是今日相遇即是缘分。”他从香案上拿起一串暗红色的手链,“此物赠予女施主,或可助你度过难关。”

陈雪儿接过手链,只见它由九颗暗红色的木珠串成,每颗珠子上都刻着细小的符文,触手微凉。

“这……”陈雪儿有些迟疑。

“请务必随身佩戴,切勿取下。”老道士郑重地说,“包括就寝之时。”

林小华感到一阵莫名的不安,正想再问些什么,老道士已经转身离去,消失在香客群中。

“这老道士神神叨叨的……”林小华皱眉道。

陈雪儿却已经把手链戴在了右手腕上:“人家也是一片好意,戴着也无妨。”

林云松仰着头,好奇地问:“妈妈,那个爷爷说的是真的吗?你会遇到危险吗?”

陈雪儿蹲下身,揉了揉儿子的头发:“傻孩子,那只是老人家随口说的。妈妈不会有事的。”

但林小华注意到,妻子的笑容有些勉强。老道士的一席话,让三人顿时没了继续游玩的兴致。

中午十一点半,他们下山与其他人汇合,一起去擂鼓台的斋堂用午餐。斋堂里,另一位中年道士看到陈雪儿手腕上的手链,眼睛一亮。

“这位女施主,这手链可是我师父所赠?”道士问道。

陈雪儿点点头:“是的,刚才在山上一位老道长送给我的。”

“那是我师父清虚道长。”道士神情严肃,“此手链乃我师父以特殊法门加持,有护身之效。女施主切记不可取下,关键时刻或可救命。”

林小华听到这话,脸色更加凝重了。他忍不住把老道士的预言告诉了陈新远和自己的父母。

“胡说什么呢!”林建军第一个表示不信,“这年头哪来那么多神神鬼鬼的,你们也都是上了很多年学的,该有点科学常识。”

吴秀兰却忧心忡忡:“宁可信其有啊,雪儿,那手链你就戴着吧。”

陈新远沉思片刻,道:“擂鼓台的道士确实有些道行。既然人家好心相赠,雪儿你就戴着,反正也没什么坏处。”

陈雪儿看了看手腕上的手链,轻轻点头:“嗯,我会一直戴着的。”

回程的路上,车内的气氛有些沉闷。林小华不时通过后视镜看向妻子,只见她正望着窗外发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链上的珠子。

“别想太多了,”陈雪儿似乎察觉到丈夫的视线,转过头微笑道,“可能就是景区的一种营销手段,想让游客买他们的护身符。”

“但那老道士没收钱啊,”林小华皱眉,“而且他说的那些话……”

“爸爸,妈妈会没事的,对吧?”坐在后排的林云松突然问道,声音里带着不安。

陈雪儿转身摸了摸儿子的脸:“当然啦,妈妈答应你,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小雪也安慰道:“云松别担心,你妈妈会有神仙保佑的,不会有事的。”

回到家后,林小华还是放心不下,悄悄上网搜索了“擂鼓台清虚道长”的信息。令他惊讶的是,确实有不少关于这位道长的传说,都说他精通相术,预言极准。

“怎么了?查什么呢?”陈雪儿从浴室出来,一边擦着头发一边问。

林小华赶紧关上电脑:“没什么,随便看看新闻。”他起身抱住妻子,“不管那老道士说的是真是假,这段时间我们都小心点,好吗?”

陈雪儿靠在他怀里,轻声道:“好,我听你的。”

夜深人静,林小华躺在床上却辗转难眠。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正好落在陈雪儿戴着红手链的手腕上。那串暗红色的珠子在月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仿佛有生命般微微跳动。

林小华轻轻握住妻子的手,在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保护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