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第59章 《元某官遇缢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至正七年深秋,汴梁路太康县新上任的县尹王伯川正在后堂批阅公文。烛火摇曳,映得他眉间的川字纹更深了。自上月从大都贬至此地,他已见识了太多积弊:胥吏贪腐、赋税不均、冤案堆积如山。此刻案头摆着的,是一桩拖了三年的悬案——城南刘寡妇上吊自尽案。

忽听得窗外簌簌作响,王伯川抬头望去,只见一轮残月挂在梧桐树梢,树影婆娑间,隐约有个红衣女子立在院角。他心头一紧,想起上任时县尉提醒过城隍庙常有缢鬼出没,莫非...

那女子缓缓转身,面色惨白如纸,脖颈处勒痕深紫,舌头耷拉在唇外。王伯川自幼熟读圣贤书,此刻却浑身发冷,手中狼毫啪嗒落地。

“大人...”女鬼开口,声音如破竹般刺耳,“民女含冤而死,求大人做主!”

王伯川强压惧意,颤声道:“你...你是何人?有何冤屈?”

女鬼泪如雨下,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她本是城东李屠户之妻张氏,三年前李屠户突然暴毙,小叔子李明觊觎家产,勾结县衙典史伪造文书,强占了她的田产。张氏告到县衙,却被诬以“妇人口供不足为信”,反被杖责三十。走投无路之下,她在城隍庙后巷悬梁自尽。

“大人明鉴,李明与典史私分田产,民女死不瞑目啊!”女鬼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团带血的蔑丝,“这是李明害我时所用之物,求大人为我伸冤!”

王伯川接过蔑丝,只觉腥臭扑鼻,瞬间头晕目眩。待他再抬头,女鬼已消失不见,唯有阴风卷起案上文书,露出那桩刘寡妇案的卷宗。

次日清晨,王伯川带着衙役直奔城东。李明家门前,几个泼皮正吆五喝六地赌钱。见县尹驾到,李明慌忙迎出,满脸堆笑:“大人亲临,小民有失远迎!”

王伯川冷眼扫过李明腰间的金镶玉腰带,沉声道:“本县今日来,是为三年前张氏悬梁一案。”

李明脸色大变,额上冷汗直冒:“大人说笑了,张氏是自缢身亡,与小民何干?”

“哦?”王伯川从袖中掏出蔑丝,“这东西你可认得?”

李明一见蔑丝,扑通跪地:“大人饶命!是典史教我如此行事,小人只是一时糊涂...”

就在此时,忽听得后堂传来女子哭声。王伯川带人闯入,只见一个年轻女子被绑在柱子上,衣衫褴褛,满脸泪痕。

“大人救我!”女子哭喊道,“我是李明强抢的民女,他说要拿我当替死鬼!”

王伯川怒不可遏,喝令衙役拿下李明。李明挣扎着喊道:“大人,这都是典史的主意,他还收了乡绅的银子,县里的冤案都是他一手策划的!”

回到县衙,王伯川立即提审典史。起初典史百般抵赖,直到李明当堂指认,又搜出他私藏的田产契约和受贿账本,这才瘫软在地,如实招供。

原来,典史与李明勾结多年,利用职权伪造文书,霸占百姓田产,再将无辜之人诬为凶手。张氏一案,正是他们为了掩盖罪行而制造的冤案。

“大人,那刘寡妇也是被他们害死的!”一旁的老衙役突然开口,“三年前她状告儿子不孝,典史收了她儿子的银子,反判她诬告,她一气之下就上吊了。”

王伯川拍案而起:“好个无法无天的典史!来人,即刻查封典史家产,将李明和典史打入死牢,待本官上报行省,严惩不贷!”

消息传开,太康县百姓奔走相告,纷纷到县衙外跪拜谢恩。王伯川望着窗外黑压压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只是冰山一角,要彻底肃清吏治,还需更多努力。

当晚,王伯川再次来到城隍庙。月光下,张氏的鬼魂飘然而至,面带微笑:“多谢大人为我伸冤,民女可以安心投胎了。”

王伯川拱手道:“是本县失职,让你含冤三年。如今真相大白,你且放心去吧。”

张氏深深一拜,化作一缕青烟消散。王伯川抬头望着明月,心中暗自发誓:定要做个清正廉洁的好官,绝不让百姓再受冤屈。

此后,王伯川雷厉风行,整顿县衙,严惩贪腐,太康县的风气渐渐好转。而他遇缢鬼的故事,也在百姓口中流传开来,成为一段佳话。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年过去。王伯川因政绩卓着,被调往大都任职。临行前,他再次来到城隍庙,默默祭拜张氏。微风拂过,仿佛有人在他耳边轻声道谢。

“这是本官应尽之责。”王伯川轻声自语,转身踏上了前往大都的官道。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难,但他会始终铭记太康县的这桩冤案,铭记那个深夜哭诉的女鬼,铭记自己身为父母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