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内,机场上停满了巨大的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银灰色的机身即使在夜色中也反射着寒光。
体型稍小但同样重要的c-54“空中霸王”运输机穿梭其间。负责护航的野马、闪电战斗机(p-51\/p-38)分队整齐地排列在跑道旁。
整个机场弥漫着机油、航空汽油与战争特有的紧张气息。
一名身材笔挺、面庞刚毅的年轻参谋军官快步走到宋天身边,递上一份简报,声音清晰响亮。
“报告司令!警卫团3200名官兵已于昨日午夜全部安全抵达!吴建伟部长预计将于今晚天黑前,搭乘最后一批运输机降落后向您报到!”
他顿了顿,翻开简报:“目前,预定参与首轮‘复仇’打击的b-29编队,除了其中一架因不明机械故障于中途海域迫降获救后返航检修,其余27架均已在跑道北侧完成集结,状态良好。”
“负责全程护航的两个精锐战斗机中队共计48架战机,也已完成加油挂弹,随时待命!”
宋天一直绷紧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他点了点头,连日舟车劳顿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他极度疲惫,眼窝深陷。
“很好。吴部长到了第一时间通知我。我先去后面找个地方眯一会儿,实在撑不住了……”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倦意。
就在宋天休息的当夜,十架c-54再度执行了一次小规模补充空投。
主力机队的战士们需要宝贵的休整时间,以适应高强度的后续作战计划。
接下来的两天,笕桥机场方面与新四军第一师方面通过电台进行了密集的沟通协调。
围绕着一个核心议题:如何在日军严密监视和疯狂扫荡的苏中平原上,秘密修建、拓展并最终保障华联运输机群能够频繁起降的野战机场。
无数物资,特别是大量的工程器材(简易压路碾、推土铲、大量铺路钢板\/帆布等)、油料、弹药正源源不断地通过空中通道运抵苏中。
而周家楼及其周边区域成了重点中的重点。秘密工程队在夜幕掩护下,争分夺秒地平整土地、铺设临时跑道,汗水浸透了每一位参与者的衣衫,那是与敌人抢时间的无声战斗。
然而,危机也在快速逼近。
“报告团长!宜陵发现敌人大队人马!鬼子打头,后边跟着密密麻麻的‘黄狗子’(指伪‘和平建国军’),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看架势是冲着我们周家楼方向来的!”兴化独立团设在宜陵前哨的民兵火速送来了警报,消息十万火急!
日军第21步兵联队下属的精锐长谷川步兵大队,以其一贯的骄横和迅猛作风担任前锋。
与他们协同的是第9师团的另一个步兵大队,以及从扬州、高邮等地强征、拼凑起来的伪“和平救国军”第5、第7师团各一部,总兵力超过一万五千人!
这支庞大的兵力,在日军小队长和督战队的驱使下,如同缓慢却沉重的磨盘,带着坦克和装甲车(虽只有几辆但足以对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民兵形成碾压之势),花了近两天时间“磨蹭”到了新四军核心根据地边缘,前锋已抵达宜陵!
他们的目标异常明确——摧毁周家楼区域所有可能存在的机场痕迹,将新四军重新建立的联系通道扼杀在襁褓中。
宜陵通往周家楼的大路上,西村民兵分队的四十七条好汉已经埋伏多时。
队长老李头(李明忠),一个扛了半辈子锄头的庄稼汉,如今也是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了,他伏在长满枯草的河堤后,看着远处烟尘滚滚,眯着眼睛估算着距离。
“弟兄们,家伙都准备好了吗?地雷埋实了没?”
“放心吧,李队长!前头路上、桥底下,能埋的地方都埋了!十几个大家伙呢!”
旁边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低声应道,手里紧握着一杆枪托都快裂开的汉阳造,枪管磨得发亮。
“好!”老李头深吸一口气,“咱们的任务,就是挡狼!给后方主力的转移、给机场的同志们争取时间!能拖多久拖多久!”
“鬼子人多炮利,咱不能硬碰硬,打两枪换一个地方!明白吗?”
“明白!”民兵们低声回应,目光中虽有紧张,但更多的是决然。
他们手中的武器寒酸至极:除了少数几杆“年纪”可能比持枪人还大的老套筒、汉阳造,膛线磨损严重,子弹更是按颗数。
更多的是大刀、长矛,甚至还有鸟铳和几把打猎用的土铳。这是绝对的“小米加步枪”,对抗日军坦克和重炮。
“轰!轰!”打头的伪军排踩响了第一波地雷,瞬间人仰马翻,惨叫声一片。
鬼子兵迅速压上,哇哇怪叫着冲锋。老李头果断下令:“打!”
稀稀拉拉的枪声响起,虽然准头欠佳,但也造成了日军小队几名士兵的伤亡。
日军迅速展开兵力,坦克开了上来,用重机枪疯狂扫射,掷弹筒也咻咻地开始抛射小炮弹。
战斗异常惨烈,依托着对地形的无比熟悉,这支小小的民兵分队,化整为零,时而在左路放几枪,时而在右路打一铳,不断地骚扰、阻击、引爆预设的地雷。
简陋的土制炸弹在敌群中制造着新的恐慌和伤亡。每一次袭击都引来日军更猛烈的火力覆盖。
好几个依托掩体射击的民兵,被坦克的炮火直接覆盖……
三个小时!他们用血肉之躯和简陋的武器,硬是将日伪军近万人的前锋死死地钉在了宜陵通往周家楼的大路上三小时!
他们破坏了桥梁,阻滞了装甲车的推进,打乱了敌军的行军节奏,为主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然而,代价是极其惨重的,当天色渐晚,战场硝烟弥漫之时,日军坦克终于碾过了最后一道简陋的土工掩体。
四十七条勇士的生命,连同那片浸透鲜血的土地,永远地刻在了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的扉页上。
最后倒下的民兵队长老李头,怀里紧紧抱着打光了子弹的汉阳造,身下压着一颗未及拉响的手榴弹,嘴角似乎挂着一丝完成任务的释然。
“师长!小鬼子这次真他娘的下血本了!为了一个还没影儿的机场,动用了快两万多人啊!飞机天上嗡嗡飞,地上装甲车打头阵,这是铁了心要把我们包饺子!”
团政委风风火火地冲进师指挥所,带来最新侦查到的敌情——前锋虽被阻了一下,但敌人的主力正持续压上,规模远超预期,目标更是极为明确地指向周家楼区域。
师部里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第一师的主力部队正在快速集结,各营连长们神情严峻。参谋长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敌我态势标识。
“鬼子反应之迅速、投入兵力之多、意图之明确,完全超出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周家楼区域的重要性,敌人已经完全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