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轮齐射来临之际,三枚炮弹带着千钧之力精准命中要塞北侧外墙。“轰隆——”两声巨响几乎同时爆发,烟尘与碎石如同火山喷发般冲天而起,形成三道浓密的灰柱。
待烟尘稍稍散去,要塞外墙上赫然出现两道狰狞的缺口——西侧缺口长约25米,东侧缺口更是达到了30米,原本厚实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此刻如同被啃噬过的饼干,裸露的钢筋扭曲着指向天空,墙体碎片混杂着日军士兵的尸体散落一地。
要塞内部,日军指挥官稻田中将正对着通讯兵咆哮。
自从华联国防军突破外围防线后,要塞内的通讯系统就已多处瘫痪,只能依靠传令兵传递信息。
“立刻组织人手填补缺口!用沙袋!用木板!哪怕用尸体填,也必须挡住他们!”稻田的军靴在指挥部的水泥地上踱来踱去,脸色如同窗外的天空般阴沉。
他很清楚,这两道缺口是华联国防军打开的死亡通道,一旦被彻底突破,整个新加坡要塞将全线崩溃。
日军士兵如同没头苍蝇般冲向缺口,他们扛着沙袋在废墟间穿梭,暴露在毫无遮挡的开阔地带。
就在沙袋刚刚堆积到半人高时,天空中突然传来引擎的轰鸣声——华联国防军的战斗机群如同天降神兵,机翼下的航炮开始喷射火舌,密集的子弹在地面扫出一道道尘土轨迹。
“防空!快找掩护!”渡边挥舞着军刀嘶吼,但一切都已太迟。
战斗机群如同掠食的猛禽,先是用航炮对缺口处的日军进行覆盖射击,随后投下的航空炸弹在人群中炸开,每一次爆炸都能掀起一片血雾。
一名正在搬运沙袋的日军士兵被航炮击中,身体瞬间被撕裂;另一个班的士兵躲在断墙后,却被一枚炸弹连人带墙炸得粉碎。
原本还算有序的填补行动瞬间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缺口处的日军死伤惨重,堆积的沙袋也被爆炸掀飞,刚刚有了雏形的防御工事化为乌有。
要塞内的日军士兵此刻已陷入绝望,他们曾以为凭借坚固的要塞和充足的弹药能坚守数月,可华联国防军的炮火如同敲碎蛋壳般轻易撕开了防线,战斗机的轮番轰炸更让他们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食堂里,几名士兵抱着步枪蜷缩在角落,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弹药库旁,有人开始偷偷藏起手雷,不是为了抵抗,而是为了留给自己最后一条“体面”的出路。
上午十点,华联国防军的坦克集群开始向前推进。十辆“华一型”中型坦克如同钢铁洪流,履带碾过废墟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炮塔上的76毫米火炮不时开火,摧毁着日军残存的火力点。
步兵们紧随其后,依托坦克的掩护向缺口逼近,手中的半自动步枪不断向抵抗的日军射击。
“冲!把这群侵略者赶出去!”一名步兵班长挥舞着刺刀,率先跃过缺口处的碎石堆。
日军士兵虽然仍在抵抗,但士气早已跌至谷底,面对火力密度是自己数十倍的华联国防军,他们的还击显得苍白无力。
有的日军士兵刚探出枪口就被打成筛子,有的则直接扔掉武器跪倒在地,双手抱头等待投降。
地下隐蔽所内,稻田和渡边两人相对而立,收音机里断断续续传来日军大本营的“玉碎”指令,外面的枪炮声和喊杀声越来越近。
“华联军已经突破缺口,我们的抵抗失败了。”
稻田摘下军帽,露出花白的头发,语气中充满了绝望。
渡边默默拔出军刀,刀刃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寒光:“身为帝国军人,唯有以死谢罪。”
两人整理好军装,对着日本本土的方向深深鞠躬,随后,他们按照武士道的仪式,将短刀刺入腹部。
鲜血很快浸透了军装,两人的身体缓缓倒下,眼中最后的光芒随着要塞的陷落一同熄灭。
两名指挥官的死讯如同瘟疫般在要塞内蔓延,原本就人心惶惶的日军彻底失去了控制。一部分士兵选择放下武器投降,但也有少数极端分子陷入疯狂。
他们怪叫着扯掉军衔,将炸药包绑在身上,如同疯狗般冲向华联国防军的坦克。
一名日军士兵抱着炸药包冲向一辆“华一型”坦克,刚跑出几步就被坦克并列机枪击中,炸药包掉在地上爆炸,只在地面留下一个小坑。
另一名士兵趁着混乱钻到坦克底部,正要拉响引信,就被跟进的步兵用刺刀挑了出来。
这些妄图同归于尽的袭击,在严密的步坦协同面前如同以卵击石,绝大多数都没能靠近坦克就已被击毙。
到达下午四点,新加坡要塞的核心区域被华联国防军完全控制。在要塞的制高点上,两名华联士兵登上旗杆,曾经飘扬在这里近两年的旭日旗缓缓降下。
那面沾满了东南亚人民鲜血的旗帜,在风中无力地垂落,如同日本侵略者的末日。
紧接着,一面崭新的旗帜被挂上旗杆——这是一面底色为赤红的旗帜,中央绣着金色的太阳图腾,四周环绕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枝,正是华联国防军的军旗“后裔射日旗”。
随着升旗手用力拉动绳索,旗帜在正午的阳光下缓缓升起,迎风招展。
旗帜升起的那一刻,要塞内外的华联将士齐声欢呼,声音震彻云霄。
一名老兵抚摸着胸前的弹痕,泪水顺着脸颊滑落:“终于赶跑这群魔鬼了!”在新加坡市区,幸存的华侨们纷纷走出藏身之处,望着那面飘扬的红旗,激动地互相拥抱,不少人自发地拿出家中的鞭炮点燃,噼啪声此起彼伏。
这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由华夏人建立的军队进入。
回溯历史,最近的一次华夏印记还是在明初——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抵达这里,当时的新加坡成为大明的属国,接受大明的册封与管辖。
但那只是松散的藩属关系,如今,这里真正纳入了华夏文明的治理体系,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
消息很快传遍了世界,有人欢喜有人愁,东南亚的华侨们奔走相告,为祖国军队的胜利感到自豪。
被日军压迫已久的当地民众也纷纷庆祝解放,但在遥远的伦敦,英国政府的会议室里却气氛凝重。
“新加坡是大英帝国在远东的重要据点,怎么能就这样被华联夺走?”
一名内阁大臣愤怒地拍着桌子,英国首相丘吉尔坐在椅子上,脸色阴沉地看着地图上的新加坡。
心中清楚,英国在远东的影响力已随着日军的溃败和华联的崛起而大幅衰退,但他们绝不会甘心失去这块曾经的殖民地。
午后的阳光洒在新加坡的街道上,驱散了笼罩已久的阴霾。
华联国防军的士兵开始帮助民众清理废墟,医护人员忙着救治伤员,秩序正在一点点恢复。
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希望的种子正在悄然发芽,狮城新加坡,终于在炮火中迎来了破晓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