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月,南洋的海风裹挟着硝烟的余味,吹拂在新加坡港的码头之上。
华联南洋舰队的战舰静静锚泊在泊位里,码头上上残留的弹痕尚未完全修复,却已透出一股新生力量的锐气。
这场新加坡争夺战,对于这支刚成军不久的舰队而言,更像是一场仓促上阵的“实战演练”。
全程未遭遇日军主力反击,唯一的险情发生在战役中期,四架日军陆基轰炸机利用低空贴海飞行的隐蔽战术,悄然突入到距离航母舰队仅10海里的空域。
彼时,舰队的警戒战斗机正按既定航线巡航,飞行员李明远透过座舱玻璃,敏锐地捕捉到海平线上一闪而过的黑点。
“发现不明目标!方位东南,距离60公里!”他立刻通过无线电向舰队指挥中心报告,双手迅速推动操纵杆,战机如离弦之箭般朝着目标方向俯冲而去。
短短几分钟内,另外三架警戒战机也相继抵达,四架华联战机组成战斗编队,对日军轰炸机形成包围之势。
日军轰炸机试图突破拦截,却在华联战机的密集火力下节节败退。
最终,这四架轻型轰炸机未能靠近航母舰队上空,便拖着浓烟狼狈逃窜。
可即便如此,当消息传到旗舰指挥室时,华联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将军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紧握着指挥台的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目光扫过面前的海图——舰队的防空警戒线明明设置了三道,却仍被敌机突破到如此近的距离,这背后暴露的,是舰队磨合不足的致命问题。
“刚成军三个月,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但绝不能满足。”
陈绍宽对着身边的参谋官沉声道,“马上整理这次险情的报告,从雷达预警、战机调度到通信协同,每个环节都要查清楚。”
“我们没有时间按部就班地训练,实战就是最好的练兵场,但必须从最低烈度开始——要是现在就对上日本联合舰队,我们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那不是练兵,是送菜!”
参谋官点头应下,转身快步离去。
陈绍宽走到舷窗边,望着甲板上忙碌的水兵,心中满是感慨,这支南洋舰队的官兵大多是从各地抽调而来,有经验丰富的老水兵,也有刚入伍的新兵,彼此之间的配合还显生疏。
可现实不允许他们慢慢来,马来半岛的收复战已近尾声,接下来还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等一系列夺岛任务,每一场战役都需要海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就在陈绍宽为舰队磨合问题忧心忡忡时,华联最高统帅宋天正站在马来半岛吉隆坡的临时指挥部里,听着参谋总长汇报战后清点情况。
“马来半岛已全面收复,日军残部退守苏门答腊岛,我军共歼灭日军约33万人,缴获各类武器装备若干。”
参谋总长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另外,我们在清理日军战俘营和港口设施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惊喜,那里战俘营有着大量具备航海经验的人员,或许能解决海军缺人的窘境。”
宋天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连忙追问详情。
参谋总长随即解释道,日军占领南洋期间,曾俘虏了大批英美荷等国的军人,其中不少是海军官兵。
但南洋作为这些国家的殖民地,本土士兵和居民数量有限,且当地岛屿星罗棋布,大部分民众以打鱼或跑海运为生。
因此,英美荷在南洋的舰队中,招募了大量当地人服役,而在这些本地人里,华人因聪明能干、服从性强,成为了船员中的主力。
“据统计,整个南洋地区有超过几十万华人从事海运相关工作,从船长、轮机手到普通水手,各个岗位都有。”
参谋总长递上一份调查报告,“日军占领后,起初没有重用这些华人船员,可南洋海域广袤,日军的运输线又长,仅凭他们自己的人手根本不够。”
“后来不得不雇佣当地人,试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还是华人最好用——不仅技术熟练,还能快速适应不同航线。”
宋天翻看着报告,嘴角渐渐上扬。
这些华人船员虽然被迫为日军服务,心中却始终痛恨侵略者,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才不得不妥协。
日军撤离马来半岛时,带走了几乎所有可用的船只,炸毁了船厂和码头,却没来得及处理这些当地船员。
如今,他们就像“无主的宝藏”,静静等待着被发现。
“马上通知海军,让他们立刻制定招募计划。”
宋天放下报告,语气透露出兴奋。
“这些华人船员是宝贵的财富,只要稍加培训,就能快速补充到海军中。”
“另外,战俘营里的盟军战俘,休养好后也可以接触一下,愿意加入华联海军的,我们热烈欢迎,不愿意的,也可以雇佣他们担任技术顾问。”
命令下达后,华联海军迅速在南洋各地张贴招募通告。
让陈绍宽没想到的是,招募令刚公布一个月不到,报名人数就突破了3万,其中华侨占比高达8成。
更令人惊喜的是,盟军战俘营里的华裔海军将士,在得知华联的招募政策后,也纷纷主动报名——这些人中有不少曾在英美海军服役,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仅需熟悉华联海军的装备和战术,就能立刻上岗。
“司令,您看这份名单!”陈绍宽拿着厚厚的报名册,兴冲冲地冲进宋天的办公室。
“3万人啊!其中有近千名是经验丰富的船长和轮机手,还有不少人曾在战舰上服过役,有了这些人,我们海军的兵员短板总算能补上了!”
宋天看着陈绍宽激动的模样,笑着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份‘天降大礼’,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忠诚度方面,让‘天眼系统’部门配合筛查,凡是系统标记为红色的,一律重点审查,绝不允许有日军间谍混入。”
宋天的“‘天眼系统’已经开始筛查,目前来看,报名人员中大部分的忠诚度都没问题。
而且这些华人大多在南洋受够了日军的压迫,现在有机会为自己的国家效力,积极性高得很!
少数一些日军或者为日军服务的潜伏谍报人员,全部被秘密清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