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大人应该不会这么高调,应该是王父来了。
果然,俞宛儿回到家就看到了王父,他还带着两个管事和两个经验丰富的账房先生。
俞宛儿见到那四个人,眼中就露出了笑容,“谢谢伯父!”
王父挥了挥手,“这不算什么,不必言谢,我这次过来,就是为了办认亲宴的事情。”
“那要准备一下,可能要后天了。”
“不急,这么重要的事情,肯定是要选一个好日子。”
俞宛儿先安顿好王父,将管事和账房暂时安排在作坊住下,这才想起来,她要认亲的事情,还没有跟家里说。
她一回家就去了霍景墨的房间。
“事情办好了?”
“嗯,办好了,要是不行,再去打一顿。”
霍景墨轻轻笑了。
“王父因为王华的事情,在南屿城的时候就跟我说,要认我作义女,我当时答应了,他这次过来,就是为了办认亲宴,我那天回来,遇到小妹的事情,就忘了跟家里说这件事情。”
“无妨,我等一下去跟娘说一声,她会告诉爹的,不过县里那边,你今天去忙,应该也是忘了吧?这事也要跟岳母好好说说。”
俞宛儿点点头,“办宴席,家里肯定要出去采买,我到时候再跟娘说一声。”
“认了王家这门干亲,对于大哥他们来说也是好事,前面有人带路,能少走很多弯路。”
“我也是这么想的,况且家里也缺人,我跟王伯父说了一声,他就送了人过来,可见是真心实意的。”
霍景墨也是为了俞宛儿高兴,多一个人疼她,总是好事,“是好事。”
第二天,俞宛儿和江永梅杜琴去了县里采买,许氏没有一起。
江永梅和杜琴按照清单去买东西,俞宛儿则直接去找了刘氏。
去了铺子没见到人,一问才知道,许老太昨夜身子不适,刘氏放心不下,就留在家里照顾母亲,没来铺子。
俞宛儿加快脚步赶到许宅,一进门就看到许老太身边的丫鬟正在院子里面煎药,除此之外,没看见其他人。
丫鬟一看见她,连忙起身问候,“表小姐。”
“外婆和我娘哪?”
“都在屋里。”
俞宛儿走进屋里,刘氏听到声响已经坐了起来,看到她,有些惊讶,“不是刚回来没几天,怎么又来了?是出什么事了?”
“外婆身体如何?”
“大夫说是换季,天气渐渐热了,老人家难免有些不适。”
俞宛儿见许老太睡着,放低声音说道:“是睡了?”
“嗯,昨晚没睡好,刚刚才睡下,咱们去外面说话。”
两人轻手轻脚的出了许老太的屋子,刘氏才低声问道:“到底怎么了?才回去又过来了。”
“是有一件事情,上次来家里的时候,您看到王华了吧?”
刘氏想了想,“那个年纪比你大,但是总是喊你姐的那个年轻人?”
“嗯,他是南屿城王家的,家里经商,他父亲想认我做干女儿,我在南屿城答应了,如今他人都到了村里。”
刘氏皱着眉没有说话。
俞宛儿深知母亲的性子,这神情不是生气,而是在担忧。
“娘在担心什么?”
“这样的人家,怎么就无缘无故的想要认你做干女儿?你不觉的奇怪?”
“娘是怕王家另有所图?”
“嗯。”
俞宛儿也没办法说家里那些作坊里面的东西都是她的手笔,知女莫若母,她自小跟着母亲长大,再大的变化,也不能凭空变出酿酒和做辣酱的手艺。
“实在是王华太过顽劣,但又偏听我的话,王伯父觉得我能管住他,便想认我做义女,有了兄妹名分,往来也方便,省的别人说什么闲话。”
“若是没有这个名分,我毕竟是已经嫁人,总免不了被人说嘴,这般安排,也是对我的一个庇佑。”
刘氏神情缓和了一些,“只要不是对你存有别的想法就好,若是为了王华,也是在理,有了名分,许多事情办起来也方便。”
“正是如此。”
“日子选好了?”
“王伯父说要选个吉日,爹今早看了,说明日是个好日子。”
“好,明天我过去。”
“就是不知道外婆的身子明天能不能支撑。”
提到这个事情,刘氏又露出了愁容,“前几日还好好的,说病就病了,人老了,看着就心酸。”
俞宛儿默然。
刘氏突然想到什么,拉过俞宛儿,压低声音:“我昨天下午瞧见你堂妹了,她跟一个陌生的男人在街上有说有笑。”
“俞薇薇?”
“嗯。”
“是什么人?”
刘氏摇了摇头,“我不认识,不过那个男人看你堂妹的眼神不对劲,你堂妹也显得有些古怪,说不清那种感觉。”
俞宛儿想起陈娥给带过来的消息,说李大牛去当兵了,那么家里没有男人,俞薇薇身边的男人又是谁?
“许是认识的人,正好同行了一段。”
“也有可能,只是很奇怪,也不知道她跟谁一起来县里的,我四下看了一下,并没有看到李大牛。”
李大牛都去当兵了,当然是看不见。
俞宛儿心下想了一下,反正跟自己没有关系,若是真有什么,后面肯定会有风声。
“娘说的是。”
俞宛儿是跟两个嫂子来的,不便在这里久留。
她又去老太太的屋里看了看,老太太还没有醒,面色确是不好。
她又去了厨房,往水缸里面放了半滴灵水,又去了井边同样放了半滴灵水,才和母亲告辞。
在街上和嫂子们会合,三人采买完成就回家了。
认亲宴是要办,但俞宛儿也不准备张扬。
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只是请了自家人过来吃个饭。
在亲族的见证下,俞宛儿向王父叩首认了义父。
自家人包括霍景墨这一房,还有霍大和亲族,林林总总坐满了六桌,略显拥挤。
县里只来了刘氏和许大壮,许婷婷在家里照顾老太太。
宴席有霍家女眷亲自下厨,桌子板凳都是从作坊搬过来,很快就上菜。
俞宛儿在众人面前给王父跪下,奉上茶盏,“义父请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