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龙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块温热而柔软的牛皮糖给黏住了。
司徒静的拥抱是那么的用力,仿佛要将自己揉进他的骨血里。
女孩身上好闻的馨香,混杂着清晨草木的芬芳,丝丝缕缕地钻入他的鼻腔,让他心神一阵摇曳。
他承认,这一刻,他的心跳漏了半拍。
面对这样一个家世显赫、容颜绝美的天之骄女如此炽热而毫无保留的告白,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然而,理智的弦却在他脑海中绷得紧紧的。
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王雪转身离去时那落寞的背影,和她眼中瞬间熄灭的光。
那道光,曾几何时,总是在看到他时亮起,温暖而明媚。
“司徒小姐,你……”孙小龙刚想开口,试图用道理和现实将这个陷入热恋的女孩唤醒,可司徒静却把头埋在他的胸口,闷闷地说道:“别说话,让我抱一会儿,就一会儿……”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执拗和些许的脆弱,让孙小龙准备好的一肚子大道理,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心中长叹一声,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这叫什么事儿啊?
东方家的杀手刚被自己埋进土里,他的身上还散发着仇人的血腥味,这边就上演了一出“两女争夫”的戏码。
不,严格来说,是“一女强攻,一女心碎”,而自己这个主角,却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算了,司徒静现在情绪激动,跟她讲道理也是对牛弹琴。
至于王雪那边……孙小龙暗下决定,这事儿必须解释清楚,但不是现在。
他只能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悄悄去找王雪,把今天这误会给掰扯明白。
他僵硬地站在原地,任由司徒静抱着,心中却在盘算着怎么面对王雪那双可能会充满失望的眼睛。
就在这尴尬而又旖旎的气氛中,院子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喧哗声,由远及近,声势浩大。
“小龙!小龙在家吗?”
“是孙小龙家吧?俺们来找他取经来啦!”
“都说小龙种药材发了大财,俺们也想跟着沾沾光!”
话音未落,黑压压一大帮人就涌进了孙小龙家的院子。
男女老少,足有三四十号人,把本就不大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他们都是蛤蟆村的村民,脸上带着淳朴而又热切的笑容,手里有的拿着笔记本,有的拿着小板凳,一副准备前来听讲座的架势。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院子里拥抱的两人瞬间石化。
司徒静像是被针扎了一下,惊呼一声,闪电般地从孙小龙怀里弹开。
她的脸“刷”的一下红到了耳根,那抹娇艳的红色,比清晨的朝霞还要绚烂。
她毕竟是帝都来的大家闺秀,骨子里矜持得很,刚才一时冲动,现在被这么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窘迫得恨不得立刻原地消失。
她下意识地低下头,手指紧张地绞着自己的衣角,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村民们的目光在孙小龙和满脸通红的司徒静之间来回扫视,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八卦和善意的调侃。
“哟,小龙,这是……俺们是不是来得不是时候啊?”村里的碎嘴张婶笑得合不拢嘴,挤眉弄眼地说道。
“张婶你瞎说啥呢!”孙小龙老脸也是一红,连忙打着哈哈,试图转移话题。
村长李大壮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憨厚地笑了笑,看了一眼局促不安的司徒静,然后对孙小龙说:“小龙啊,你这不种药材发财了吗?大伙儿看着眼红,都想跟你学学。你看,你能不能教教我们这药材的种植技术啊?咱们蛤蟆村穷了这么多年,也想跟着你富起来!”
李大壮的话,代表了所有村民的心声。
他们看着孙小龙家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羡慕的同时,也燃起了希望。
孙小龙环视着一张张熟悉而又充满期盼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蛤蟆村的村民们,大部分都是善良淳朴的。
在他家最困难的时候,没少受乡亲们的接济。
如今自己有能力了,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也是他早就有的想法。
“当然没问题!”孙小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他拍着胸脯,声音洪亮地说道:“乡亲们,想学技术是好事!这样,你们先去村委会的大堂等着,我这还没吃早饭呢。等我吃完饭,马上就过去,好好给你们讲讲这药材怎么种!”
“好!太好了!”
“小龙就是敞亮!”
“那我们等你啊,小龙,你可快点来!”
得到了孙小龙肯定的答复,村民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他们兴高采烈,又像潮水一般呼啦啦地退出了院子,浩浩荡荡地朝着村委会的方向走去。
院子里瞬间又恢复了安静,只剩下孙小龙和依旧低着头的司徒静。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尴尬。
“那个……进去吃早饭吧。”孙小龙摸了摸鼻子,对司徒静说道。
“嗯。”司徒静细若蚊蝇地应了一声,这才抬起头,脸上红晕未消,眼神却躲躲闪闪的,不敢与他对视。
两人一前一后地进了屋。
孙小龙的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早饭,是热气腾腾的白粥和几个自家腌的咸菜。
她看到司徒静那副娇羞的模样,再联想到刚才院子里的动静,露出了一个了然于心的微笑,热情地招呼着司徒静坐下吃饭,也没多问什么。
这顿早饭,吃得有些沉默。
司徒静小口小口地喝着粥,似乎还没从刚才的窘境中缓过神来。
孙小龙则是心事重重,一边想着等会儿怎么给村民讲课,一边又在琢磨着晚上该如何向王雪解释。
匆匆吃完早饭,孙小龙便告别了母亲和司徒静,径直赶往村委会。
村委会的大堂里,早已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村民们自带的小板凳挤得满满当当,连窗台上都坐了人。
看到孙小龙进来,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孙小龙走到前面临时搭起的小讲台后,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堂“农业技术课”。
“乡亲们,我知道大家今天来,都是想学怎么把药材种好,卖个好价钱。这个想法,非常好!”孙小龙开门见山,“但是,我想先告诉大家,咱们种的不是普通药材,而是要种出有品质的‘野生药材’!”
他没有讲那些深奥的理论,而是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语言,将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
“……这土壤是关键!咱们后山那片地,为什么能种出好人参?因为那里的土有‘灵性’!咱们不能像种玉米一样,一个劲儿地往里上化肥。那玩意儿是催熟的,种出来的药材只有个空架子,没有药效,卖不上价!咱们得用农家肥,得学着养地,让土地自己恢复元气……”
“……还有浇水,不能大水漫灌。得学着看天,看土,看苗。早上的露水,就是最好的甘霖。咱们要模拟野生环境,让药材自己‘挣扎’着生长,这样长出来的,根系才发达,药性才足!”
孙小龙讲得深入浅出,从选种、育苗,到土壤的改良,再到病虫害的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将《混元神诀》中一些关于草木生长的粗浅感悟,转化成村民们能听懂的大白话,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村民们听得格外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字。
有的人奋笔疾书,在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有的人则听得眉头紧锁,不住地点头,显然是在用心消化。
孙小龙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忽然,他的视线被一个专注的身影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