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城郊外的山里。

宁王跪在一座无碑孤坟前,焚香烧纸。

将食盒里的东西一样样拿出来,整齐摆在坟前,静静看着坟头许久,他才喃喃开口,“今日才来看您,您莫怪。

定远王跟着父皇出去了一年多,后又以年迈为由,将边城的事交由我处理。

赫连卿还小,我便想着先替他管着,如今他大了,娶了岁欢那丫头,我便将属于他的还给了他。

而我也该回家了,纵然我已知自己身世,可我长在皇宫,由您和父皇养大,我便是你们的孩子,是谢家的孩子。

赫连家有赫连卿一个掌权者便可,我的梦想是做个闲散王爷,从来没变过。

提及这个,有件事要告知您,皇兄敬告先祖取消了谢家与赫连家换子的约定,往后两家的孩子都能长在各自父母膝下了。

皇兄他一如既往的贤明,虽知先祖的约定是义气,亦或者说先知,但若有的选,我想大多数孩子都不希望被换。”

又是一阵沉默。

他往火上添了些纸钱,继续道,“得知你所为,我很震惊,也很愤怒,但,更多是不解,不解您为何会做出那些事。

为何要对父皇下手,明明您已是至尊高位,明明只要您不作恶,父皇就会一直护着敬着您。

您怪皇嫂杀了云王兄,还对您不敬,所以您记恨她,可犯错就要受到惩罚,这不是您教给儿臣的道理吗?”

香灰折断!

他眸光凝了凝,“我不知这世间是否有鬼魂,又是否有轮回,但母后,您放下吧。

皇兄仁善,若非您揪住皇嫂不放,若非您生出野心,皇兄不会不顾母子之情,您此时该幸福的含饴弄孙……”

坟包上的一只小蚂蚁听得气死了,白疼这儿子了,处处帮敌人说话。

宁王不知郑皇后就在,有泪水自他眼里滴落,他哽咽,“母后,儿子去了边城无一日不想您。

得知您生病,儿子急得食不下咽,策马两夜不眠不休往京城赶,被父皇和定远王的人先后拦回边城。

儿子愧疚了许久,得知您被打入冷宫,儿子给父皇和皇兄都写了信为您求情。

父皇将您装病以及一言一行派人详细告知儿臣后,儿臣不知该如何做,您欺君、谋逆、弑君那一桩都是杀头大罪,儿臣没有求情的理由。

可无论您犯了多少错,您是养大儿臣的母后,纵然您对儿臣的好,有算计和讨好父皇的成分,可儿臣的的确确在您和父皇的庇佑下,无忧无灾的过了二十年,儿臣难忘此恩。

救母有违理法,亦对您所害之人不公,看您有难而无动于衷,儿子不配为人。

儿臣被拉扯折磨了多年,母后,儿臣今日想问问您,您做那些事时,可有一丝一毫想过儿臣,哪怕是一点点?”

他头伏在地上,痛哭出声,“母后,儿臣是个无能的儿子,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可儿臣亦怪不起皇兄皇嫂他们,他们亦没错,父皇对您的好,儿臣都为之动容,您怎能伤他,怎敢伤他?

儿臣曾以父母恩爱为傲,幻想过往后娶妻亦如你们一般鹣鲽情深,可母后,儿臣再也不敢奢望,您告诉儿臣,儿臣该怎么办……”

“她装病时,我曾提议让你回京,被她拒绝了。”

身后传来太上皇的声音。

宁王抬眸望去,泪眼朦胧地看着太上皇,几年未见,父皇身姿不再挺拔,他老了。

“父皇,您怎么来了。”

宁王忙起身去行礼。

太上皇握住儿子的手,“听说你今日回京,我便猜到你应会来此,你素来良善。

但,你不必觉得愧疚,当初朕拦下你,亦是她的意思,在那时的她看来,你对他已经失去利用价值。

她需要的是燕王世子做她谋权的傀儡,所以,她骗朕将谢谦召来了京城。”

宁王有些震惊,“她不想见我?”

皇帝知道他对皇后的感情深,先前去边城,并未告诉他这点,免他知道真相会伤心,不想这孩子竟折磨了自己这么多年。

太上皇叹了口气,“宁儿,她待您的好,朕都给了她相应的回报。

你是朕的亲侄儿,她知道对你好,朕才会更感激她,或许她对你也有过真心,可你亦曾炽烈真诚地爱她信任她,你不欠她。

宁儿,人一生会经历许多事,遇到许多人,过去的便过去吧。

除了他,还有许多真正关心你的人,他们都希望你过得好,你皇兄皇嫂得知你回来早命人在宫里设了家宴,父皇亦盼着我儿余生能开怀。”

宁王用力拥住太上皇,“父皇,对不起……”

他先前是有一点点怨父皇的,怨父皇没让他回去见皇后,他想或许他回到皇后身边就能劝一劝她。

她就不会钻了死胡同走上绝路,却原来,母后早就弃了他,他纵然回京也劝不动分毫。

同时他又觉得失落,他是赫连家的孩子,但却不能相认,而皇后没了,父皇又另娶,他和皇兄先前算不得亲近,他好像突然就没家了。

这也是这么多年,他没有回京的原因之一。

皇帝拍他的肩,“我儿不必同父皇说对不起,我们是父子。”

皇帝又开解了一会儿,见宁王心绪渐渐好转,他拉着他,“走,跟父皇回家。”

他主动交代续娶的事,“人是会变的,父皇也不例外,丹娘她很好,你愿意认她就认,不想认就当个亲戚走。

但你的妹妹你可不能不管,她实在可爱得紧,十分乖巧懂事,长的也有些像你,你见了她定然也会喜欢……”

提到女儿,太上皇絮絮叨叨有说不完的话,那种身为人父提及女儿时脸上的荣光,宁王并不陌生。

从前父皇面对他们兄弟时,也是这副模样。

到了山脚下,太上皇先上了马车,而后朝宁王伸手,“上来,跟父皇一起做,同父皇说说你在边城的事。”

宁王忽然就释怀了。

纵然父皇有了新的生活,他依旧是他的父皇,有父皇的地方就是他的家。

虽然少了母后,但他的家还在,且又多了个妹妹。

两人到宫里时,丹娘已经带着女儿先到了,如太上皇所言,家宴已经准备好。

帝后带着三个孩子,丹娘带着女儿,他们都在等他。

宁王上前行君臣之礼,谢霆舟将他拉起来,笑道,“结实了,很好。”

而后示意他的孩子们,“快来见过你们的宁皇叔。”

太子领着双胎弟妹,同宁王行晚辈礼。

太上皇的小公主见状也跟着行礼,宁王看着几个萝卜头,顿时有种老了的感觉。

他从怀里掏出四枚亲手雕刻的玉佩送于他们做见面礼,几个萝卜头又乖乖道谢。

龙凤胎的小皇子正是好奇又好学的时候,看着宁王,“阿叔,你没有阿婶和弟弟妹妹吗?他们为什么没来,我也要送礼给他们。”

他刚学会礼尚往来这个词,就觉得收了叔叔的东西,他得还礼。

宁王尴尬,他今年三十,尚未娶妻。

太上皇摸了摸小孙子的脑袋,“你阿叔是个老光棍,还没娶妻,回头让你娘和于祖母帮忙张罗,等他有了孩子,你再还礼,好不好?”

小皇子眼底清澈,“阿叔,那还要等多久?”

宁王没想到一回京,先被小侄子催婚了,只能尴尬应付,“快了,快了。”

叶桢笑,“宁皇弟喜欢什么样的,告诉我们,我们必定给你找个你满意的。”

宁王道,“一切由皇兄皇嫂做主。”

谢霆舟睨他,“你的妻子又不是跟我们过的,我们挑中有什么用。”

顿了顿,他靠近宁王,避开几个小萝卜头,低声道,“朕知你是个有本事的,你在边城就做得很好,你不必刻意藏拙,朕不会无故猜忌你。

所以,这次回家就好好挑个能相伴终生的,无论她是何家世,只要你喜欢,朕都给你赐婚。”

宁王有些震惊,自己的心思皇兄全知道。

这些年他不娶妻,一是父母感情破裂,让他抵触娶妻,二是担心娶妻不当会被皇兄忌惮。

见他不做声,谢霆舟睨他,“怎么,又想半夜被朕打成猪头吗?”

宁王瞪大了眼,而后看向太上皇,“父皇,您看,儿臣就说当初是皇兄揍的我。”

那时,他怀疑谢霆舟藏着太子,天天拉着云王盯梢谢霆舟,结果两人半夜都被打成了猪头。

当时皇兄死活不认来着。

太上皇不参与两个儿子的事,他假装没听到,一手抱着闺女,一手抱着孙女,还用腿驱着两孙子,“走,孤在宫外给你们带了好吃的,我们先去吃,不给他们留。”

丹娘和叶桢也跟着走了。

谢霆舟又将自己前些年顶替谢世子的事说了,宁王惊得再次瞪大了眼睛,随即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最终只问了句,“您那时候看我们是不是像看两个小傻子?”

谢霆舟笑,“那倒没有,就觉得有点欠揍,所以我揍了。”

“因为我们盯着你,影响你见嫂嫂了?”

亏得他还一直以前是别的,原来这才是自己挨打的真实目的。

谢霆舟笑,宁王拳头硬了,但不敢揍,只得道,“皇兄你太狡猾了,臣弟不管,你们得补偿臣弟,稍后还要自罚三杯。”

“行,皇兄喝。”

他揽着宁王的肩也往里走,“再让你嫂给你补偿个媳妇。”

心善的人,哪怕只有自己有点关系,都会将责任背负在身上。

这样的人生不出多大的野心,故而他将真相告诉宁王。

有了孩子后,谢霆舟的心越发慈悲了,若两个弟弟不造反,他还是很想维护这份兄弟情的。

因着这次的叙话,宁王也觉与皇兄亲近了许多,以至于后头他开始暴露年少本性。

府里冷清无聊了,跑到皇宫蹭一顿,带个几个侄子疯玩,要不偷偷带他们出城找妹妹玩。

谢霆舟派事多了,他偷懒不想做,就找嫂子或父皇告状,要不就是直接在御书房耍赖,谢霆舟被他闹的脑仁疼,就催叶桢快点给他成家。

家里那么大一只光棍,叶桢和丹娘也急啊,可宁王没看上的,加之他年纪大,高不成低不就的。

最后叶桢没法子,亲自带着小叔子参加各种宴会,宁王倒是十分配合,就是不过心。

直到叶桢发了狠招,让他扮作女子跟他去相看,只要没看上,就一直着女装,叶桢发起脾气来还是很唬人的,不听话,她是真把小叔子当儿子打,宁王不敢违背,别别扭扭换上了女装。

这回再也不敢敷衍了,终于叫他看上了一个,老翰林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不出席各种宴会,只在家专注吃喝睡觉看书做米虫的小孙女。

那小孙女今年二十,脸蛋圆乎乎瞧着十分喜庆,立志不嫁要在家里做老姑婆,嘴甜哄得爹娘弟弟全同意养着她到老。

这次能被宁王看上,还是听说休闲阁新研发了一款糕点,馋猫出来觅食,结果成了猎物。

姑娘没嫁的心思,叶桢不能强求,最后还是宁王一大把年纪,发挥死皮赖脸的本事哄得姑娘点了头。

叶桢长舒一口气,有种光棍儿子结束单身的欣慰,亲自替两人操办了盛大婚礼。

新妯娌聪明,却心思懒,不愿想太多,有吃喝和看书这样两个爱好,宫里比宁王府更吸引她。

全天下,哪里有宫里好吃的多,哪里有宫里的藏书多,于是,原本的宁王一人蹭饭组,变成了两人,后头又变成了三人,四人。

倒是因着她,让原本不爱读书的小皇子也爱读书了,婶侄两个在藏书阁一呆就能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