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破苍穹问天 > 第1103章 雪藏生机·静中见真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3章 雪藏生机·静中见真常

凡城的第一场雪,是在子夜悄然落下的。

吴仙立于青山之巅,看雪花穿过月光,像无数细碎的银毫,轻轻落在凡城的青瓦上、田埂间、老槐树的枝桠上。没有风,雪落得极静,仿佛天地都在屏息,聆听这冬日的私语。

山脚下,药铺的窗还亮着。阿芷正借着油灯,将晒干的草药分门别类收进陶罐。窗纸上映出她呵手的影子——今年的雪来得早,寒气比往年重了几分,药铺里的驱寒药材眼看就要见底了。

“阿芷姑娘,还没睡?”窗外传来轻叩声,是住在隔壁的盲眼婆婆,手里提着一个暖炉,“老婆子煨了些姜茶,你趁热喝。”

阿芷连忙开门,扶着婆婆进屋。暖炉的热气在冷空气中腾起,混着草药的清香,竟让药铺角落几株半枯的药草微微舒展了叶片。那是从两仪墟移植来的“阴阳草”,从前总在寒热交替时枯萎,此刻却在暖炉的热气与窗外的寒气交织中,透出一丝新绿。

“婆婆您看,这草竟活了!”阿芷惊喜地指着药草。

盲眼婆婆抬手,指尖轻轻拂过草叶,笑道:“雪天里的草木,都在等一个回暖的盼头呢。就像人,冷的时候互相递杯热茶,日子就不那么难了。”

这话飘出窗外,落在雪地里,恰好被上山的吴仙听见。他望着药铺窗纸上交叠的两个身影,忽然想起两仪墟的阴阳法则——寒与暖从不是对立的仇敌,而是相互依偎的伙伴,就像此刻的雪与炉,冷与暖,缺一便少了冬日的滋味。

天蒙蒙亮时,凡城已被白雪覆盖,像裹了一层厚厚的棉絮。张木匠正带着后生们扫门前的积雪,扫帚划过雪地的“簌簌”声里,混着他洪亮的笑:“这场雪好啊!瑞雪兆丰年,明年的麦子定能丰收!”

几个黑袍修士也扛着扫帚来了,他们的黑袍在白雪映衬下,竟少了几分暗沉。为首的修士笑着打趣:“张师傅,您这新屋的木梁经得住冻吗?要不要我等用些法子护着?”

张木匠直起腰,拍了拍木梁:“不用不用!木头跟人一样,得经些风霜才结实。去年你等帮着移栽的一元木,不也在雪地里挺精神?”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凡城边缘的一元树果然枝繁叶茂,积雪压在枝头,却压不弯那透着“一与万”纹路的枝干。树底下,几个孩童正围着树干堆雪人,笑声像银铃一样在雪地里散开。

吴仙走下山时,正见阿芷背着药篓往山坳去。小姑娘裹着厚厚的棉袄,脸蛋冻得通红,却依旧脚步轻快:“先生,后山的‘雪见草’该冒芽了,我去采些回来,配着姜茶给大家驱寒。”

他跟着阿芷往山坳走,雪地里留下两串深浅不一的脚印。沿途的枯枝上挂着冰棱,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七彩的光,像极了因果域的丝线,却更温柔,更实在——每一道冰棱的形成,都藏着雪的重量、风的轨迹、温度的变化,是天地间最自然的因果。

“先生您看!”阿芷忽然蹲下身,指着一处被雪半掩的土坡。雪地里,几株细小的绿芽正顶着薄雪往上钻,是雪见草。草叶边缘还沾着冰晶,却透着倔强的生机,仿佛能听见它们顶开冻土的细微声响。

吴仙伸手,指尖悬在草芽上方,没有注入灵力,只是感受着那股从冻土深处涌来的暖意。那暖意很淡,却很执着,是生灭法则在寒冬里的低语——所谓“灭”,从不是终结,而是“生”的蛰伏,就像这雪见草,在雪下藏了整个秋,只为在最冷时挣出一抹绿。

“这草真傻,非要在这么冷的时候冒头。”阿芷小心翼翼地拨开周围的雪,生怕碰伤了嫩芽。

“不傻。”吴仙轻声道,“它知道,最冷的时候,最需要一点绿。就像人在难的时候,最需要一点盼头。”

正说着,山坳那头传来脚步声。是几个从远方域界来的修士,他们原是来求吴仙指点“常变”境的瓶颈,此刻却在雪地里对着一株枯梅发呆。那梅树光秃秃的枝桠上,竟顶着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苞,花苞外层裹着薄冰,像裹了层水晶。

“前辈,这梅……”一个修士指着花苞,语气里满是困惑,“寒冬腊月,万物蛰伏,它为何偏要开花?这难道不是逆了‘常’?”

吴仙望着那朵花苞,冰壳下隐约可见淡淡的粉红。他想起常变境里那些拉扯不休的时空碎片,此刻才真正明白:所谓“常”,从不是一成不变的死寂;所谓“变”,也从不是刻意的逆反。就像这梅,在万物蛰伏时开花,不是逆了常,而是它的“常”本就该在雪中绽放,是天地赋予它的独特韵律。

“你看这雪,落在梅枝上是‘常’,梅在雪中开花是‘变’,可若无这雪的寒,哪来梅的香?若无这梅的香,哪显这雪的清?”吴仙指尖轻弹,一朵雪花飘落,恰好落在花苞的冰壳上,冰壳应声而化,露出里面娇嫩的花瓣,“常与变,原是互相成就的。”

修士们望着缓缓舒展的梅花,忽然懂了。他们之前总想着在“常”中求“变”,却忘了,变就在常里,就像梅在雪里,暖在寒里,生机在蛰伏里。

傍晚时分,凡城的炉火渐渐旺了。张木匠家的新屋飘出炖肉的香气,阿芷把采来的雪见草熬成药汤,分给邻里,黑袍修士们则在街角生起篝火,让过路的人烤暖。吴仙坐在老槐树下,看雪花落在篝火旁,化作细小的水珠,蒸腾着融入夜色。

火的暖,雪的寒,人的笑,草木的静……所有的一切都在这冬夜里交融,没有谁要压倒谁,只是各自舒展着本真,便构成了最圆满的画面。

他忽然觉得,自己的道,早已不是“悟”出来的道理,而是这雪地里的脚印,炉火边的暖意,梅枝上的花苞,是每一个平凡人在寒冬里互相取暖的温柔。

夜深了,雪还在下。吴仙起身,往青山走去。他的脚印落在雪地里,很快便被新雪覆盖,仿佛从未走过。可山坳里的雪见草知道,那株绽放的梅花知道,凡城每一盏亮着的灯火都知道——他从未离开,就像这雪,这炉,这人间的烟火,本就是他的一部分。

月光下,青山的轮廓在雪中显得格外柔和。吴仙站在山巅,闭上眼,感受着雪花落在眉梢的微凉,感受着山底传来的细微暖意,感受着冻土深处那股等待春天的生机。

大道无形,却在这静悄悄的雪夜里,流淌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