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 第665章 第八代超级粒子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只要坐在战星指挥室里的赵小侯,只要一下达命令,那么Y号战星的主控智能AI就会在第一时间启动反物质湮灭能量炉,启动战星的主力引擎。

按照大夏以往的惯例,像这样的重要项目竣工,都是需要召开一个竣工仪式,让记者朋友们拍拍照,邀请领导讲讲话什么的,借以鼓舞大家的士气。

但这次Y号竣工,就没有举办什么竣工仪式了。

毕竟此时Y号战星可是距离蓝星足足有2.15亿公里!

如果邀请领导,记者来这里搞竣工仪式的话,就太耽误时间了。

赵小侯还想着等这两颗战星建造完成之后,吸收经验,立马开建改造小型战星呢。

因而参与到这个项目里的科研人员,在赵小侯的组织下,在Y号战星内部砸了一瓶香槟之后,就启动了反物质湮灭能量炉。

随着反物质缓缓被送入反物质湮灭能量炉内,强劲无比的电力被转化出来,输入到Y号战星的各个系统内。

从这一刻开始,Y号战星的维生系统,半凝固态电磁场护盾,粒子炮等等系统都在主控智能AI的控制下缓缓进行自检。

大约20分钟过去,赵小侯面前的三维画面上,Y号战星上各大系统基本上都显示为绿色。

绿色自然就是自检通过了。

但也有很少地方显示为红色,就是有问题了。

赵小侯随后就让负责该部位的科研人员在主控智能AI的辅助下对该部位进行修复。

第一次建造战星,出现一些问题都是小KS了。

算不了什么。

正常正常。

赵小侯也不会因为这个去呵斥那些辛苦工作的科研人员。

等到所有问题解决之后,Y号战星开始缓缓移动。

它的最终移动目标将会是一千万公里之外的小行星带。

从而测试主引擎以及副引擎群的性能。

实际上这样距离的测试也就只能测试出主引擎和副引擎群是否能够长时间运转不出故障。

经过加速,减速,在时长68分钟之后,Y号以每秒100公里的速度靠近了小行星带,开启了半凝固态电磁场护盾,然后就以这样的速度撞入了小行星带。

在短短一分钟时间内,数以百计的陨石就砸在了战星表面的护盾之上,变成了无数绽放开来的火光。

这是为了测试Y号战星的护盾防御性能。

而在2分钟后,Y号战星上的粒子炮群就纷纷开火,在主控智能AI的控制下,将靠近战星一定距离内的陨石纷纷打成漫天焰火。

等到十分钟后,Y号战星缓缓加速脱离了小行星带,朝着火星不断加速而去。

等Y号战星抵达火星之后,率先就是那36门粒子副炮朝着火星地表一阵狂轰乱炸,之后更是在粒子主炮蓄能30秒,达到30%蓄能条件之后,给火星狠狠来了一发。

在这之后,Y号战星方才缓缓朝着最初建造的位置飞去。

至此,Y号战星的初次试航算是告一段落。

带来的则是火星地表上一个深约8000米,宽度20米的巨坑。

至于其它密密麻麻的大坑就不用多提了。

初次试航的结果还是让赵小侯很满意的。

简单来说,Y号战星上的武器系统还是很强大的。

除了那6门直径10米的粒子主炮之外,战星上还装备了200门直径5米的重型超级粒子炮作为副炮,以及3000门直径2米的中型超级粒子炮组成的粒子炮群。

现在的超级粒子炮已经发展改进到第八代了。

第八代超级粒子炮技术,较之最初几代超级粒子炮技术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现在的超级粒子炮,简单来说就是,粒子流强度更高,同样口径威力更大,粒子流束缚力更强,射程更远。

一个很简单对比就能够看出问题。

最初的微型超级粒子炮口径是0.5米,小型超级粒子炮口径为2米,中型粒子炮口径为20米,重型粒子炮口径为50米。

而现在微型超级粒子炮的口径是0.05米。而现在小型超级粒子炮口径为0.2米,中型粒子炮口径为2米,重型粒子炮口径为5米。

不过话说回来,战星上装备的粒子主炮乃是单独研发的,口径10米,威力要远超过之前的所有超级粒子炮。

总之一条,就只从战星装备的超级粒子炮数量来看,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任何方向袭来的敌人战舰,都会受到战星无死角的密集火力打击!

就这一点来说,战星的战场掌控能力要远高于现役的太空主力舰。

虽说现役的太空主力舰舰长达到了1000米,但一百艘太空主力舰的火力加在一起,都远远不如这颗战星!

在Y号战星返回原位置后,赵小侯就将数据统计,检修等等任务交给了一名中级科学家负责,自己则是去了一趟正在加速建造之中的t号战星上,亲自督阵这颗战星的建造。

这颗t号战星比Y号战星晚了十五天方才正式竣工。

等到t号战星一竣工,赵小侯就迫不及待的开着这颗战星出去试航了。

而t号战星第一次试航的结果也不错,尤其是其结构稳定性要远高于Y号战星。

赵小侯估摸着这t号战星的粒子主炮口径再加粗一半,战星都是能够承受住的。

当然,这两颗战星的建造,试航都给他提供了海量的数据。

而这些数据在他下一步建造小型战星的时候,无疑就能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建造小型战星时,赵小侯挑选了一颗直径大约在15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作为改造样本。

和之前一样,先将小行星从小行星带里拖出来。

只不过这次,由于小行星体型要远大于之前的那两颗小行星,太空采集船就算是上百艘一起上,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拖出。

并且如此之多的太空采集船在小行星带里一起行动,也会增加很多意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