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纽约1990 > 第462章 音乐“巫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恩的私人飞机在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平稳降落。

机组稍作休整,便立刻启程飞往巴黎,去接妮可·基德曼和《低俗小说》的主创团队。

林恩则马不停蹄,直奔伯克利音乐学院——比尔那边和军工集团的谈判固然重要,但欧洲音乐大师范吉利斯的行程更不容耽搁!

范吉利斯常年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龟缩在他位于巴黎的录音室里,极少出门,更别提出国了。

去晚了,可能就赶不上趟了!

这还是林恩第一次踏入这座享誉全球的流行音乐殿堂——伯克利音乐学院。

今天,他以“时代华纳青年文化大使”的身份来访,身边跟着他的御用录音师、刚刚凭借《hello》录音工程斩获格莱美奖杯的布鲁诺·马泰利。

布鲁诺能进入伯克利深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林恩的推荐和眼前这位教授的引荐——詹姆斯·埃利斯教授。

埃利斯教授是一位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中年人,曾在洛杉矶一次音乐研讨会上与林恩相识,对林恩的音乐才华和商业眼光印象深刻。

此刻,他正热情地陪同林恩和布鲁诺坐在伯克利标志性的礼堂内,捡到一个格莱美级别的学生,埃利斯教授和伯克利现在可以说是爱死林恩了。

“范吉利斯先生马上就到了,”埃利斯教授低声对林恩说,语气带着由衷的敬意。

“他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天才。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正规音乐教育,但4岁就能演奏钢琴,6岁就举行了个人作品发表会!他的音乐,尤其是电子合成器音乐,重新定义了电影配乐的可能性,是真正的先驱。”

林恩点点头,目光投向舞台。

很快,一个身影在掌声中走上讲台。

范吉利斯的形象完全符合林恩对老派艺术家的想象:一头长及肩部的银白卷发,满脸浓密的白色络腮胡,眼神深邃而略带疏离感,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

坐在林恩身边的布鲁诺·马泰利几乎是立刻绷直了身体、屏住了呼吸,眼睛瞪得溜圆,死死地盯着台上那个身影,脸上混杂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和近乎朝圣般的虔诚。

林恩甚至能感觉到布鲁诺放在膝盖上的手在微微颤抖。

这个平日里在录音棚里自信满满、技术精湛的音乐天才,此刻就像一个第一次见到偶像的狂热粉丝。

他理解布鲁诺的感受,当初林恩第一次在音乐教室见到布鲁诺时他就在和老师争吵,他那些‘一个人就是一支交响乐团’的理念,显然就是来自范吉利斯。

礼堂内瞬间安静下来。范吉利斯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始了他的演讲,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浓厚的希腊口音:

“…我认为,我们如今最迫切需要去做的,是重新投入于‘美’。”

“因为美,是由混乱进化而成的和谐。它是在无序中寻找到的秩序,在嘈杂中提炼出的宁静。然而,看看我们的世界,看看我们创造的文化…我们似乎更热衷于制造混乱。”

“为什么?因为混乱比和平更加有利可图,就是这样赤裸裸的现实!”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和批判。

“所以,环顾你的四周,审视我们创造的一切——建筑、艺术、乃至音乐…有多少是真正为‘美’而生的?有多少是为了纯粹的感官愉悦、精神共鸣或灵魂触动?似乎很少。更多的东西被破坏了,被异化了,被裹挟进了无休止的商业漩涡。”

“美,就像人们心中最后的保险柜,珍藏着对纯粹和崇高的向往。音乐本应是这保险柜中最珍贵的宝石之一,但我觉得现在的音乐…也不美了。”

“现在的音乐,更像是一种…工具。一种为其他东西——商品、意识形态、甚至纯粹的感官刺激——做宣传的工具。

因为音乐拥有强大的力量,它能轻易地穿透心灵,影响情绪。于是,人们利用这股力量,去推销一切可以推销的东西,唯独忘记了音乐本身应有的纯粹之美…”

这番高屋建瓴、直指核心的演讲,瞬间镇住了全场。

学生们屏息凝神,眼神中充满了震撼和思考。

林恩一边鼓掌,一边暗自心惊。

范吉利斯批评的,似乎不仅仅是美国的唱片业,更像是在批判整个美国乃至西方社会被资本异化的文化生态...

这位大师的格局和洞察力,果然非同凡响。

埃利斯教授凑近林恩耳边,低声补充道:“范吉利斯是个坚定的反对唱片工业化、反对音乐过度商业化的人…他对流水线式的音乐生产深恶痛绝。”

林恩心中了然,默默点头。

他原本准备的公关策略,看来需要做出重大调整了。

范吉利斯的演讲还在继续,他进一步阐述道:

“…我们这么多年来,都不停地在加工、制造所谓的‘音乐产品’。唱片公司随之膨胀,演变成庞大的产业机器。它们永不满足,贪婪地吞噬着一切。

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彻底沦为了一种商品,一种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你说…这过程中,是不是出了点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是不是遗忘了音乐最原始的、最本质的使命?”

演讲结束,礼堂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学生们被大师的深刻洞见和艺术家的良知所折服,掌声中充满了敬意和共鸣。

在埃利斯教授的引领下,林恩和布鲁诺来到了后台休息室,正式拜会范吉利斯。

“Vangelis先生,”埃利斯教授恭敬地介绍道,“这位是LINK。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人,更对电子音乐和电影配乐有着极大的热情和独到的见解。他一直视您为偶像,深受您音乐理念的影响。”

林恩上前一步,脸上带着真诚的敬意和恰到好处的谦逊:“范吉利斯先生,终于有幸见到您。1982年,我在电影院第一次听到《银翼杀手》的‘main titles’…那片头诡异的电子脉冲、沉重的合成器低音,那种冰冷、疏离又充满未来压迫感的氛围,瞬间击中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