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纽约1990 > 第493章 大卫格芬的圈子和试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3章 大卫格芬的圈子和试探

大卫·格芬早已在此等候。

他穿着一身剪裁无可挑剔的深色休闲西装,笑容满面地起身迎接:“LINK!欢迎来到Viper Room!这里才是西好莱坞真正的心脏!”

他热情地与林恩拥抱,随后又与梅晨、德瑞、艾斯提、马库斯、盖伊等人一一握手寒暄,态度亲切但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卡座里还有几位客人,都是好莱坞的重量级人物——一位顶级制片厂的cEo——迪士尼工作室主席杰弗瑞·卡森伯格;

一位手握多个大项目的金牌制片人乔恩·彼得斯;

还有一位正当红的A-list女星——朱莉娅·罗伯茨。

格芬轻松地为他们做了介绍,气氛看似随意,实则充满了权力与资源的无声碰撞。

乔恩·彼得斯正大谈特谈《蝙蝠侠归来》的拍摄秘辛、迈克尔·基顿、米歇尔·菲佛。

他对梅晨·阿米克这样冉冉升起的新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吹嘘着自己有个角色非常适合她。

卡森伯格正处在权力的巅峰。

他于1984年开始担任迪士尼工作室主席,是迪士尼动画复兴时期(“小文艺复兴”)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真人电影部门的强力领导者。

他与格芬私交甚笃,都是好莱坞最顶级的玩家,权力网络紧密交织。

卡森伯格对刚刚结束的奥斯卡评价不高(迪士尼的《至尊神探》获得多项技术奖,但最佳影片是《与狼共舞》)。

倒是对LINK这样的新晋音乐巨星表现出商业上的兴趣,尤其是音乐与电影的结合

朱莉娅·罗伯茨慵懒地靠在丝绒沙发里,仿佛自带光环。

她正处于事业绝对意义上的巅峰期,是当时当之无愧的“A-list”女王。

她与格芬的圈子交往密切,穿着简约但极其时髦的黑色连衣裙,笑容灿烂得足以照亮整个昏暗的卡座。

朱莉娅礼貌而风趣地与众人寒暄,加入谈论刚刚结束的奥斯卡晚会,她凭借《风月俏佳人》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但输给了凯西·贝兹。

侍者迅速送上昂贵的香槟和威士忌。

格芬举杯:“来,让我们为LINK的奥斯卡小金人和即将诞生的销量新纪录干杯!也为欢迎我们才华横溢的新朋友——德瑞、艾斯提和马库斯!”

众人纷纷附和,气氛热烈起来。

几轮酒过后,话题渐渐深入。

格芬展现了他高超的社交手腕。

他先是称赞了德瑞在N.w.A时期的制作才华,称其为“西海岸之声的奠基人”;

又对艾斯提在影视方面的尝试表示高度欣赏,暗示未来有合作机会;

他不仅赞赏马库斯和LINK唱片是‘说唱音乐新势力’,甚至还和梅晨聊了几句时尚,展现着好莱坞大佬的绅士风度。

然而,林恩能感觉到,格芬的注意力始终聚焦在自己身上。

当话题看似不经意地转向音乐产业现状和艺术家的创作自由时,格芬终于抛出了他的试探。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看向林恩,嘴角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LINK,说实话,你在时代华纳…过得开心吗?华纳那帮官僚,有没有给你足够的空间和支持,去实现你真正的艺术vision?”

他顿了顿,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轻蔑:“我听说他们今年想让你去演那种无脑的恶搞喜剧?(轻笑)真是浪费你的编剧天赋和音乐才华。”

这番话迂回而精准,试探着林恩在华纳的真实处境、对现有音乐合约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电影项目的兴趣。

他随即抛出了诱饵:“你知道吗?好莱坞很快会有新的玩家入场,专注于真正的创意,给艺术家最大的自由…就像你这样的全能天才,应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厂牌,而不是为别人打工。掌控一切,才是艺术家的终极追求。”

卡森伯格和乔恩·彼得斯都配合的点点头。

林恩脸上保持着平静的微笑,礼貌但保持着距离:“感谢您的关心和好意,格芬先生。时代华纳给了我很大的平台和支持,目前合作非常愉快。而且,我近期的日程确实排得很满,新专辑宣传、电影项目、还有公司的事务…”

他话锋一转,巧妙地将球踢了回去,眼神带着一丝探究:“说到掌控一切…我至今难以想象,您是如何下定决心卖掉Geffen唱片的?那就像是卖掉了自己的孩子。那份感情,应该很难割舍吧?”

格芬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一刹那,眼神深处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对亲手创立并辉煌过的唱片帝国的骄傲和怀念,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和遗憾。

但这丝情绪转瞬即逝,迅速被商业精英那副冷静、理智的面具所掩盖。

他端起酒杯,轻轻晃动着琥珀色的液体,声音恢复了那种掌控一切的从容:

“生意就是生意,LINK。一个时代结束了,就要果断地为下一个时代做好准备。重要的是永远掌握主动权。停滞不前,或者被感情束缚,只会错失更大的机遇。”

这句话意味深长,既指他卖掉Geffen唱片进军更广阔天地的商业决策,也暗喻着他对自己个人生活(如性取向)必须极度谨慎、永远掌控局面的生存哲学。

林恩正思索着该如何回应大卫·格芬那充满试探意味的话语,转移话题不太好用——索尼的事情肯定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谈。

他目光转动,却不经意间被舞台上的变化吸引。

台上,之前的乐队已经退场,换成了一个独自表演的红发女孩。

她看起来年纪不大,脸上带着一丝青涩和紧张,坐在一架立式钢琴前。

她开始弹奏,技巧略显生涩,但歌声中却带着一种未经雕琢的原始痛苦和渴望,演唱着一首略带忧伤和迷茫的爵士老歌《cry me a River》。

她的歌声与台下狂欢、喧嚣的氛围格格不入。

几乎无人倾听,台下观众不耐烦地喊着:

“换歌!我们要跳舞!”

“来点劲爆的!”

林恩的目光穿过昏暗的光线和缭绕的烟雾,与台上女孩的目光交汇。

他清晰地看到她眼中闪烁的泪光,以及那份不甘放弃的倔强。

女孩深吸一口气,猛地从钢琴凳上站起,扶着舞台上的木质结构框架,随着头顶旋转的迪斯科灯球,开始笨拙但用力地扭动身体跳起舞来。

台下瞬间爆发出欢呼和口哨声。

作为一个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见惯世事的成熟艺人,林恩此刻并未在这个无名女孩身上看到什么潜在的巨星光芒,也就是盖伊之前说过的、没在梅晨身上发现的、那种成为‘主角’的潜质。

但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追逐梦想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残酷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