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纽约1990 > 第520章 小日子想上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LINK唱片会议室百叶窗的缝隙,在长条会议桌上投下清晰的光斑。

林恩坐在首座,面前摊开着最新一期的《公告牌》杂志。

杂志封面上是他自己的大幅照片,标题异常醒目:“双冠加冕:LINK的历史性时刻!”

他的首张同名专辑《LINK》和第二首主打单曲《Until I Found You》分别强势占据了专辑榜和单曲榜的榜首位置。

而之前作为第一主打、配合海湾战争胜利宣传的《Enemy》,虽然已经过了密集宣传期,但借着林恩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的巨大舆论东风,热度再次回暖,依然坚挺地排在单曲榜第三位。

更令人惊喜的是,专辑中几首并未进行大规模打榜宣传的歌曲,如《when I was Your man》、《marvin Gaye》、《A thousand miles》等,也凭借超强的口碑和电台点播率,悄然爬升到了hot 100榜单的前列。

甚至,曾经多次对林恩阴阳怪气、批评他音乐“过于商业化”或“迎合大众”的《公告牌》杂志本身,也加入了这场盛大的赞美合唱。

不过,他们这次重点吹捧的并非榜单冠军,而是林恩另一首风格独特的作品——充满放克节奏和迷幻色彩的《can't Feel my Face》。

《公告牌》的乐评人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称这首歌是“流行音乐与另类灵魂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杂交实验”,盛赞其“洗脑的放克贝斯线、合成器营造出的恍惚氛围与LINK慵懒而充满暗示的嗓音完美结合,创造了一种既复古又前卫的独特听感,精准捕捉了年轻一代在派对文化中对短暂欢愉与情感疏离的复杂心态”。

这篇乐评无疑进一步巩固了林恩作为创新者而不仅仅是销量巨星的地位。

然而,林恩的目光只是在杂志上停留了片刻,便随手将其推到一边。

眼下,他对排行榜单的兴趣不大。

更重要的战事迫在眉睫:与索尼的诉讼即将迎来下一次关键开庭,而他脑海中针对日本经济体系的“起义”计划,也有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口。

今天的会议室里,除了老面孔——他最信任的律师老周和哈维·斯佩克特、经理人盖伊·奥斯瑞、助理福勒以及作为与甘比诺家族桥梁的谢尔登律师之外,还多了一位关键人物:他的政治顾问鲍勃·亨特。

鲍勃稍晚一些才到,进门时略带歉意地笑了笑:“抱歉,各位。早高峰,路上堵得厉害。”

他坐下后,先是向林恩表示了祝贺:“总统自由勋章,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随后,他环顾了一下这间虽然功能齐全但显然有些局促、装修也略显陈旧的会议室,开玩笑地说道:

“不过说真的,LINK,这地方现在可有点配不上你‘美国英雄’和流行巨星的身份了。”

林恩笑着回应:“我正在物色新的地方,鲍勃,很快就会有消息。”

他随即收敛笑容,敲了敲桌子,“好了,各位,我们开始吧。”

会议首先由哈维汇报与索尼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诉讼的最新进展。

哈维言简意赅地确认,针对索尼哥伦比亚唱片非法勒索及违反《反海外腐败法》(FcpA)的诉讼一切顺利,证据链(莎拉·马尔斯证词、银行流水、NYpd内部调查结果)坚实无比。

索尼的策略是拖延和切割(将责任全推给已死亡的前总裁中村健一郎),但基于“雇主责任”原则,他们很难逃脱干系。

下一次重要的审前听证会或动议裁决将在下周进行。

哈维强调,之前约定的两亿美元天价索赔方案已准备充分,相关的媒体引爆点也已就绪,这枚针对索尼的“金融核弹”将在法庭上投下,足以引发巨大轰动。

林恩满意地点头,对哈维的能力充满信任。

接着,福勒拿起一份刚刚收到的报告和一本书,汇报道:

“老板,有一个新的动态。一个由保守主义基金支持的知名智库,刚刚发布了一篇分析报告,系统地研究了日本对美国的文化影响力策略。

他们大量引用了您之前在《时代》周刊那篇专访中的观点,并将其与这本书的核心论点相结合进行了深度解读。”

她拿起那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the Japan that can Say No)的书,然后开始念报告中的核心段落:

“‘哥伦比亚影业,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象征之一,代表了美国的软实力和文化霸权。索尼,作为一家日本公司,直接收购了这一核心文化资产,这本身就是对‘美国不可挑战’这一传统观念的极大冲击。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一个强烈的政治和文化声明:日本不仅可以在半导体和汽车领域超越美国,甚至可以拥有并运营美国文化最核心的生产机器…

正如新晋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敏锐的年轻企业家LINK先生在《时代》周刊的专访中所犀利指出的,这种收购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比军事冲突更隐蔽、影响更深远的文化渗透和征服,堪称一场‘文化珍珠港事件’,其目的在于瓦解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自信和输出能力。’”

林恩之前并没有看过这本书,他有些好奇地从福勒手中接过这本薄薄的书,翻看了几页,内容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消化完的。

鲍勃·亨特见状,立刻为他做了背景介绍:“LINK,这本书出版于1989年,作者之一就是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

当时日本经济达到顶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对美国构成了强大竞争。

书中的核心论点直指战后日本对美国的依附关系。盛田昭夫认为,日本不应再一味顺从美国的政治和经济要求,如在日美贸易摩擦中让步。而应基于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勇敢地对美国‘说不’,追求更独立、平等的外交地位。”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一位作者石原慎太郎的观点更为激烈,他批判日本的政治家和国民内心仍然抱有‘战败国’心态,缺乏自信,在国际事务中不敢表达自身立场。

他呼吁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哼,”哈维闻言冷笑一声,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讽刺,“这可真是天大的讽刺!

日本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援助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带来的特需繁荣,才从一个战败国重新站了起来。

他们模仿、学习、甚至抄袭了西方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现在居然敢妄想着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文化的输出者?真是忘了自己的根基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