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全民转职宝藏猎人 > 第334章 灭魔(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三人的攻击尽数落在了尸王身上,然而就在此时,尸王射出了黑血毒针。我们三人都没料到他会有这一招,慌忙各自闪避格挡。

我迅速抬起左臂,金色的“脉冲能量盾”瞬间护在身前,黑血毒针一接触护盾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戒则大喝一声,运起佛门护体神功“金刚不坏神功”,浑厚的圣佛气在他体外形成了一层坚固的防护层,硬生生挡住了黑血毒针的猛烈射击。

龙在天的抵抗方式最为独特,只见他抬手掩住额前,当手移开时,他眉宇间如一只眼睛般的光元素粒子聚合体瞬间射出一大片刺眼金光,所到之处,黑血毒针如积雪遇阳光般消失得干干净净。

一轮黑血毒针射完,双方各自后退数步。不戒轻哼一声,脚下一个踉跄,他的左大腿上正有丝丝黑血渗出,显然已被黑血毒针刺中。不戒毫不犹豫地挥掌如刀,削下自己大腿上一大片血肉,同时摸出一枚“小还丹”塞入口中,随后封住腿上几处穴道,止住了流血。

我和龙在天在天都安然无恙,不过龙在天眉宇间的“第三只眼睛”已然消失,他那原本鼓胀的肌肉也恢复了正常状态。随着方才那一击大量用光了光元素粒子,他的“神打”已经解除,他再度变回了那个平常的龙在天。

尸王的状况极为糟糕,他的身体虽刀枪不入,但毕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僵尸。不戒那刚劲有力的佛门降魔掌力,以“隔山打牛”之法,透过他坚硬的肌肤,重重击打在他的内脏上。而我手中的神剑“龙吟锋”更是直直刺入他的肩头,剑上光属性的“天神气”让他痛苦不堪。

这时,空气中的温度陡然骤降。我心有所觉,抬头望向夜空的同时喊道:“凌霜……”话音刚落,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映入我眼帘:漆黑的夜空中,一道无比曼妙的雪白倩影宛如飞天仙子一般,以优美至极的姿态朝着尸王直落而下。那倩影所过之处,空中竟浮现出淡淡的白雾,寒气四溢。

“雪仙子”冷凌霜赶到了。“雪漫天下”冷凌霜把自己已达至第九重最高境界的“冰魄神功”寒劲,尽数注入“无血剑”中,施展出“雪花神剑”这一绝学。

“无血剑”幻出漫天细密至极的剑气,如雪花般无孔不入地袭向尸王周身的每一处要害。她周身三丈之内,寒气逼人,滴水成冰,极大地限制了尸王的行动。

论真实武技,不论是我、龙在天,还是不戒,都比不上冷凌霜。这位“雪仙子”剑势一出,便营造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意境,将肃杀与美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尸王在修炼邪法之前,本就是当年江湖中屈指可数的顶尖高手,历经千年修炼,其修为更是深厚无比。面对冷凌霜从空中击下的那唯美且冰寒彻骨的剑势,尸王右臂一抬,向上猛地击出。

尽管他的手掌已然损毁,但仍有一股强大气劲对空劈去,恰好与冷凌霜如漫天飞雪般的剑气撞在一起。

一连串如冰碎般的爆响过后,冷凌霜的娇躯被震飞出去。与此同时,尸王身上出现了无数组成美丽雪花图案的小白点,在他那青色的皮肤上显得极为醒目。

我赶忙闪身过去,一把接住冷凌霜,急切地问道:“凌霜,你怎么样?没事吧?”

冷凌霜“哇”地一声喷出一大口鲜血,脸色惨白地说道:“此人修为极为深厚,竟瞬间击破了我的护体真气。不过他也不好过,虽说刀枪不入,但我‘冰魄神功’的寒劲已随剑气一同攻入他体内……”

我没等她把话说完,便凝聚水元素粒子,施展出水系高级治疗魔法“深蓝之抚慰”,幽蓝光芒将她那婀娜多姿的娇躯笼罩。

“天地乾坤,道法阴阳,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苏矍那熟悉的咒文咏唱声蓦地传入众人耳中。众人只见苏矍在风野舞子的陪同下,不知何时已来到了几十丈开外。

只见他手持木剑,以奇异的步法四处游走,口中高声咏唱不停。木剑的剑尖上,一张道符燃烧着;另有十几张道符,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般,在他身体周围环绕转动,景象怪异至极。

古书上记载,在施行道教法术时,法师常常口念咒语,手掐诀法,脚踏罡步。掐诀和步罡是法师行法时的两种基本形体动作。步罡,全称为踏罡步斗,又称步天纲。罡,原本指北斗星杓尾的一颗星;斗即北斗,后来其范围扩大,泛指东南西北中五方星斗。

道教的法师借十尺见方的土地,铺设罡单,象征九重之天。脚蹬云鞋,于一曲悠扬道曲中,存想九天之境,依照斗宿之象、九宫八卦之图踱步,认为如此便能神飞九天,送达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

一般认为,步罡源自古代的禹步。然而,它与禹的关系存在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出自汉代扬雄的《法言·重黎》,其中记载“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轨注解道,禹治理水土时,跋涉山川,脚部落下毛病,因此走路呈跛态,而民间巫师多效仿这种步伐。由此看来,禹步最初是对大禹治水时跛脚姿态的模仿。

另一种说法见于《抱朴子内篇·仙药》和《洞神八帝元变经》等古籍,大致内容为:大禹治水时,在南海之滨目睹一种会禁咒术的大鸟,它行走时步伐奇特,能令大石翻动。于是,大禹模仿其步伐,将之演变成法术,且十分灵验。由于此步伐为禹所创,故而称作禹步。

从这些说法中大致能够看出,禹步形成时间很早,且与古代的禁咒术相关。

禹步的基本步伐为三步九迹,后来拓展出十二迹、三五迹等不同形式的禹步。禹步的三步九迹被视作具有北斗之形,故而与踏罡步斗合二为一。《金锁流珠引·三五步罡引》记载:“北斗,即中斗。中斗为星,下化为九灵,依此步法行走,会留下九个足迹,称作星纲。”

所谓九迹,象征着北斗七星与辅弼二星。纲,本写作罡,原本指斗末一星,后来有时借指北斗。称之为纲,或许与将星图理解为天宇某一区域的纲纪有关。

还有说法称,大禹治理洪水时,见鸟能施展禁咒之术,便学习了三年,学成之后踏九斗,将星配于足下。后世普遍认为,禹步、步罡与九宫八卦相契合,有“三步九迹,迹成坎、离卦”的说法。

由于星纲种类丰富,且依据法事内容持续编创出新型罡步,因此步星纲或踏罡步斗的名目众多。它常常与掐诀同时运用,是施法时最基本的两种形体动作。据说,到唐宋时期,步罡与掐诀的组合已达七百余种,可谓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