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爷子很低调的上了火车,准备先去北平,然后和使团乘坐飞机去苏联。

火车一路疾驰,在半路上。

姜老爷子隐约感觉到了路边的动静,用小地图这么一查看。

还以为是什么呢,原来是战犯的处决现场。

不等国联了,先收点利息再说。

“打开保险,预备,放!!!”

不少罪大恶极的“不明生物”直接倒在了血泊之中,姜老爷子只是抿嘴一笑。

别问,问就是部队在进行打靶训练呢。

他紧了紧身上的旧棉袄,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结又消散。

\"姜老爷子,会议要开始了。\"警卫员小李轻声提醒。

姜老爷子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这座正在苏醒的城市,转身下山。

他的步伐稳健有力,丝毫看不出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

会议室内,几张简陋的木桌拼在一起,上面铺着洗得发白的蓝布。

众人已经就座,茶杯里冒着热气。

\"老姜来了,快坐。\"

政委招呼道,\"刚从东北回来,身体还吃得消吧?\"

姜老爷子笑着摆摆手:

\"还行,开会吧!”

会议开始后,各部门汇报了当前的经济和军事情况。

当听到军工生产有些跟不上进度,民生工业基础薄弱得可怜时,姜首长的眉头越皱越紧。

\"同志们,\"轮到他发言时,姜老爷子站起身,声音沉稳有力,\"

我刚从东北回来,日本人留下的那些工厂虽然都被我军接收,但是产能还是远远不够。

咱们现在要重建国家,没有工业基础可不行。\"

他环视一周,目光如炬:

\"我有个想法。现在战争结束了,欧美各国那些武器装备跟废铁一样堆在仓库里,他们正愁没处处理。

咱们可以趁机大批采购!

还有那些科学家,德国战败后,不少顶尖人才流落各地,美国人在搞'回形针计划'抢人,咱们也不能落后!\"

会场一阵骚动。李部长忍不住插话:

\"老姜,这想法是好,可咱们哪来那么多外汇啊?\"

姜老爷子胸有成竹地笑了:

\"正因为是废铁价,才买得起。我们可以用农产品、矿产去换。

至于科学家,不少人在战后找不到工作,咱们提供研究条件和体面生活,总能吸引一些人。\"

他走到墙边,指着世界地图:

\"我建议组织几个代表团,以出使名义拜访各国。

先去北方大国,他们是先进分子,咱们是落后分子,老大哥得要帮帮小老弟,总得给点补偿;

然后是欧洲,特别是德国;最后是美国。

明面上是友好访问,暗地里咱们的目标就一个——把能带回来的技术、设备、人才,统统带回来!\"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

当姜老爷子的方案最终获得批准时,窗外已繁星满天。

……

那次大会的三个月后,老爷子从东北返回北平,来不及和家人相聚。

老爷子便和使团在北平机场汇合,然后乘坐飞机出发,

家事为小,国事为重。

莫斯科。

姜老爷子站在苏联外交部气派的会客厅里,身后是精心挑选的十二人代表团。

\"姜老爷子,欢迎来到莫斯科!\"

毛熊外长莫洛托夫大步走来,

寒暄过后,双方进入正式会谈。

姜老爷子按照事先准备的方案,

然后委婉地提到;革命友谊呀,咱们得互相帮助啊!

当然,我们也不白要,我们可以给钱给物资。

\"我亲爱的达瓦里氏,我们完全理解苏联在战后重建中的困难。\"

姜老爷子语气诚恳,

\"我们这次来是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工业领域的合作。中国需要老大哥的帮助啊。\"

莫洛托夫脸上闪过一丝纠结。

他没办法做主,然后他故意说道,

“好啊,朋友来了有美酒,只要你能喝酒,我就给你们安排订单!”

结果他大意了,没有闪。

“经过数轮磋商,代表团以诚意打动了苏方,最终达成协议。”

这下子,苏方只能含泪签下了一大批订单。

接下来的几天里,代表团参观了多个工厂和科研机构。

姜老爷子注意到,许多战时生产的武器装备正堆积在仓库里,工人们无所事事。

谈判进行到第七天。

姜老爷子在招待宴会上\"偶遇\"了苏联军工委员会的库兹涅佐夫。

姜老爷子适时地递上一支中国香烟,轻声道:

\"或许我们可以帮上忙。中国需要重建,需要工业基础。

如果苏联愿意转让一些...嗯...过剩的军工设备,我们可以用钨矿、锡矿来交换。\"

库兹涅佐夫眯起眼睛:\"你们要那些旧设备干什么?\"

\"发展民用工业啊。\"

姜老爷子笑得人畜无害,

“现在是和平了,我们只打算生产些农业机械。\"

他要个屁的拖拉机技术,他纯粹就是缺乏生产机器,为了提高国内的产能罢了。

毛熊同意以\"友好价格\"向我军出售包括机床、炼钢设备在内的一批工业设备,以及少量\"退役\"的坦克和飞机。

作为交换,中国将提供苏联急需的稀有金属矿产。

协议签署当晚,姜老爷子独自站在宾馆窗前,望着莫斯科的夜空。

第一阶段目标已经达成,但更重要的任务才刚刚开始——那些被政治斗争波及的科学家们。

通过特科同志提供的情报,姜老爷子掌握了一份名单,

因\"世界主义\"倾向被批判的物理学家彼得罗夫,犹太裔的火箭专家戈尔茨曼,

还有因坚持学术观点而被边缘化的年轻化学家小组...这些被苏联体制排斥的\"异见者\",正是我军急需的宝贵人才。

第二天参观科学院时,姜老爷子故意在彼得罗夫的研究所多停留了一会儿。

当其他苏联官员不注意时,他低声对这位两鬓斑白的科学家说:

\"教授,我读过您关于原子物理的论文,非常有见地。\"

彼得罗夫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没有接话。

但姜老爷子注意到,老人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

离开前,姜老爷子\"不小心\"落下了一个公文包。

里面除了几份无关紧要的文件,还有一张写有北平某地址的纸条。

和一封装在空白信封里的信——用俄语详细描述了我方正在筹备的计划,以及愿意为优秀科学家提供的条件。

我军愿意为他们的家人提供安全保障,保证他们这些科学家的人身安全。

姜老爷子知道,对方肯定不会轻易妥协。

他只是种下一颗种子罢了,等大清洗来到的时候。

有些人在绝望之中,不会放弃这株救命稻草的。

两周后,当代表团准备启程回国时,姜老爷子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信中只有一句话:\"春天时,燕子会飞向南方。\"

姜老爷子微笑着将信纸烧掉。

他知道,第一批燕子已经准备好了翅膀。

火车轰鸣着向东驶去,载着秘密协议和更重要的希望。

姜老爷子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春来发。

新的消息传来。

姜老爷子身染重疾,要回北平休养,

在大众的视线下,他已经光明正大的回家,看孙子孙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