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平。

一场细雪过后,新分配的军区大院更显肃穆宁静。

一栋苏式二层小楼前,姜老爷子的亲人们正望眼欲穿地等待着。

大儿子姜雨泽揉了揉因熬夜而发红的眼睛,对妻子叶茹低声道:

“别急,快了。军委办公厅的张同志刚来电话,说车队已经过西直门了。”

他昨晚还在为新型坦克的动力方案绞尽脑浆,此刻却毫无倦意,只有期盼。

女儿南寒远和女婿殷咎也站在一旁。

南寒远冻得鼻尖通红,不住地跺脚取暖,殷咎细心地将自己的围巾又给她裹紧了些。

他们身边还放着带给父亲的礼物——一包上好的茉莉花茶。

温暖的屋内,四个小脑袋齐刷刷地挤在二楼窗台前,鼻子在玻璃上压出白印,目不转睛地盯着大院门口的方向。

已经7岁的四小只,开始变得懂事了。

“爷爷真的打赢美国鬼子了吗?那志愿军叔叔们是不是都该回来了?”

殷肇峰举着一张日报,上面有志愿军几次大胜的消息!

“那当然!”

姜砚舟指着他手中的报纸,指点江山。

小脸严肃:“爷爷在这儿指挥,把敌人包围了!就像下军棋!

布下天罗地网,十面埋伏,这联合国军想跑都跑不掉啊!”

姜星儿则紧紧抱着爷爷从朝鲜寄回来的铜制弹壳笔筒,满眼憧憬:

“爷爷是英雄!我长大了也要当兵!”

文静的殷肇妤不说话,只是用力点头,小手把爷爷送她的朝鲜工艺品攥得紧紧的。

大人们怕孩子冻着,让他们在屋里等,可他们哪里忍得住?

脖子伸的老长,就趴在2楼的窗户那边望眼欲穿。

“来了!来了!”

姜砚舟眼尖,第一个看到两辆吉普车驶入大院,立刻尖叫起来。

楼下的大人们精神一振,立刻整理衣着,翘首以盼。

车子停稳,军委陪同人员先下车,随后,身着军大衣、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姜老爷子迈步下车。

“爸!”

“爷爷!”

瞬间,所有的等待和期盼化作了激动的呼喊。

叶茹和南寒远的眼圈一下就红了。

姜老爷子看着齐聚一堂的家人,看着眼前这栋组织上照顾分配的新家。

冷峻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极其温暖的笑容。

他先与军委同志握手道别,然后大步走向家人。

他先用力拍了拍大儿子姜雨泽的肩膀:“好小子,听说你搞坦克设计有功!不错!没给老子丢脸!”

言语中满是骄傲。

泰山坦克和钟馗坦克在战场上立下了大功劳,不仅在解放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哪怕是对抗美军最优秀的装备,依旧不落下风,甚至我军的泰山重坦,击败了美军的潘兴坦克,也击败了英军的百夫长。

有系统的作用,有系统提供的图纸!

但是,这背后的付出,也有中国千千万万科学家们的辛勤汗水,还有万万千千的工人们努力工作……功劳是人民的,功劳是人民军队的。

感慨万分!

然后,老爷子又看向女儿女婿:“大闺女,殷咎,家里都好吧?”声音柔和了许多。

最后,他的目光投向从门口蜂拥而出的四个小孙辈。

小家伙们直接从2楼狂奔而至。

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扑过来,抱着他的腿,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爷爷!美国鬼子是不是被你吓跑了?”

“爷爷,你开过飞机,开过大炮吗?”

“爷爷,给我们讲打坏蛋的故事!”

姜老爷子哈哈大笑,俯身一把将两个孩子抱起来另外两个牵着手,

手忙脚乱,顾前不顾后,一碗水必须端平,全部都抱着稀罕了好久。

胡茬蹭得他们咯咯直笑:

“好!好!爷爷回来了!故事以后慢慢讲!”

这一刻,他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只是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普通祖父。

走进宽敞明亮的新家,桌上已摆好了热腾腾的饭菜。

白菜猪肉饺子、红烧带鱼、炒鸡蛋……虽然不算丰盛,但在当时已是难得的佳肴。

家的温暖气息彻底驱散了朝鲜战场的硝烟与寒气。

姜老爷子坐在主位,看着围坐身边的儿女孙辈,心中充满了欣慰与平静。

他知道,他在前线所做的一切牺牲与奋斗,不就是为了守护这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团圆吗?

—— 国之大者,在于安居乐业。

姜老爷子坐在主位,看着围坐在一起的儿女孙辈,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他拿起筷子,却没有先动,而是乐呵呵地给四个眼巴巴望着他的孙子孙女碗里各夹了一个胖乎乎的饺子:

“来,爷爷给你们夹菜,多吃点,长身体!”

大儿子姜雨泽端起粥碗,没有先喝,而是神色认真地看向父亲:

“爸,有件事得跟您说下。”

“军委办公厅的同志之前特意找我谈过,说按您的级别和战功,

可以分配一座更宽敞的独立小楼,带院子那种。”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

“但我给婉拒了。

我知道您的脾气,现在国家正在节骨眼上,百废待兴,咱们不能带头讲享受。”

“这栋楼正好符合我和老殷的级别标准,

两家分住楼上楼下,互相有照应,又不会超标,我觉得这样最好。”

姜老爷子闻言,非但没有丝毫不悦,反而赞许地点点头,目光中流露出欣慰:

“雨泽,你做得对!”

“咱们打仗不是为了自己享福。

国家建设从头开始,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节俭不是小气,是觉悟,是家风!”

“这房子很好,暖和、亮堂、够住,比前线坑道强一万倍!咱们要知足。”

大人们说话时,四个孩子砚舟、星儿、肇峰、肇妤都乖乖坐着,虽然眼睛盯着饺子直咽口水,但没有一个人先动筷子。

等爷爷给她们夹完菜,7岁的姜星儿率先拿起公筷,颤巍巍地夹起一块最大的带鱼肚子肉,努力放到爷爷碗里,用稚嫩的声音说:

“爷爷打仗辛苦了,爷爷先吃!”

其他三个孩子也立刻有样学样,纷纷给爷爷夹菜:“爷爷先吃!”

这一幕,让所有大人都动容了。

姜家的家教,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规矩和无声的传承里。

长辈慈爱,晚辈孝顺,规矩不言而自立。

老爷子开怀大笑,眼泛泪光:

“好!好!爷爷先吃!大家都吃!”

他动了一口后,孩子们才高兴地开始享用这顿盼了许久的团圆饭。

席间,气氛愈发轻松融洽。老爷子关心起儿女的工作:

他看向女儿和女婿殷咎:“你们在医院那边怎么样?”

南寒远放下筷子汇报:

“爸,挺好的。

我们是军区医院,但也会帮助一部分老百姓解决病痛问题。

现在病人多,虽然忙,但能实实在在帮老百姓解决病痛,心里踏实。”

殷咎补充道:“组织上很关心我们,就是药品和设备还比较紧缺,正在慢慢改善。”

姜老爷子又问了一下自己大儿子的工作。

姜雨泽顿时来了精神,熬夜的疲惫一扫而空:

“爸!我们正在攻关新型发动机!虽然难,但有眉目了!

等造出来,肯定让泰山和钟馗更灵活!给他们换个更强的心脏。

而且,等研发成功之后,不仅可以用于军用,还可以发展到民生。”

言语中充满了技术人员的自信与激情。

老爷子听得频频点头,举起盛着白开水的杯子:“好!都是好样的!”

“我在前线打仗,你们在后方建设,咱们各守其责,都是为同一个目标——让咱们的国家强起来,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

“来,以水代酒,为了新中国!”

全家人都举起了杯子,连四个孩子也似懂非懂地举起了自己的小碗:

“为了新中国!”

这一幕,别提多可乐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