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2015,我的快意人生 > 第630章 星耀科技“星测仪S1”项目推进会纪实 (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30章 星耀科技“星测仪S1”项目推进会纪实 (4)

李博士的手指在实验数据面板上迅速滑动,他的眉头微微皱起,透露出一丝凝重的神情。他的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似乎在仔细分析每一个细节。

张华站在一旁,专注地听着李博士的讲解。当听到李博士提到代号为“Sic-89”的碳化硅复合材料时,他的眼睛亮了一下,但随即又被高昂的采购成本所困扰。

“这种材料的性能确实非常出色,”张华说道,“它能够承受如此极端的温度范围和宇宙粒子的冲击,这对于私人星际飞行器的动力模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李博士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张华的看法。然而,他紧接着指出了问题所在:“没错,但是它的采购成本比我们最初的预算高出了 30%。如果我们直接采用这种材料,私人星际飞行器动力模块的售价很可能会突破 8000 星际币,这远远超出了市场调研中用户心理价位的 6500 星际币。”

张华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售价过高,可能会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从而影响销售业绩。他开始思考是否有其他解决方案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他稍作停顿,然后调出了工艺优化方案,并补充说明道:“经过研发团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已经调整了研发方向。目前,他们正在尝试运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来一体成型动力模块的外壳。与传统工艺相比,这种方法具有显着的优势。传统工艺需要分五个步骤进行加工和拼接,而3d打印技术则可以直接一次成型,这不仅能够大大减少材料的损耗,还能显着提升结构的稳定性。根据初步的测算,采用这个方案预计可以将整体成本压缩约15%。然而,目前该方案仍处于测试阶段,我们还需要进行强度测试和精度校准,以确保最终的效果符合预期。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两周的时间。”

张华听完后,手指轻轻地敲击着会议桌,思考片刻后做出了决定:“成本控制对于这个项目能否成功推向大众市场至关重要,绝对不能超出我们的预期。因此,我们应该先按照3d打印优化方案全力以赴地推进,争取在两周内得出验证结果。同时,让采购部门同步配合,从源头上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材料,这样可以双管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风险。张经理,你们那边是否有储备合适的供应商资源呢?”

采购部张经理听到指令后,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打开放在办公桌上的供应商名录平板。平板屏幕亮起,显示出密密麻麻的供应商信息。张经理熟练地滑动屏幕,手指如飞,很快就找到了目标信息。

“张华,我们可不是临时抱佛脚哦!”张经理微笑着说道,“我们早就提前布局了航天材料供应商库,经过精心筛选和评估,目前已经联系了三家专注于星际级复合材料研发的企业。”

他点击平板上的链接,详细介绍起这三家企业:“首先是地球的‘星河新材料’,他们在碳化硅复合材料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最近,他们正在全力研发一种低成本的碳化硅复合材料,通过改良原料提纯工艺,成功地将成本大幅压缩。据我所知,他们预计下个月就能推出首批样品。”

张经理接着说:“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获得这种新材料,我们已经和‘星河新材料’签订了优先测试协议。只要样品的性能参数达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就能迅速与他们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初步估算,这种新材料相比现有的‘Sic-89’,至少能为我们节省20%的成本呢!”

张经理稍作停顿,然后继续说道:“另外两家企业也不容小觑。月球的‘月壤合成科技’在利用月球资源进行材料合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小行星带的‘矿脉精工’则以其精湛的加工工艺和对稀有金属的掌控能力而闻名。这三家企业各有所长,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优质供应商。”

“很好,这样成本压力就能缓解不少。”张华面带微笑,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随即转向负责新兴业务的赵主任,仿佛对接下来的话题充满了期待。

张华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解决完星际飞行器的成本问题,咱们再看看新赛道。赵主任,你们负责的深海探测项目,最近还有没有其他新的发现或需求点呢?”

赵主任听到张华的询问,立刻精神一振,他迅速翻开摆在面前的标注着“深海探测项目”的蓝色文件夹,从中取出一份厚厚的深海探测数据报告。

赵主任将报告打开,一边翻阅着里面的内容,一边向张华介绍道:“张华,我们团队上个月可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啊!我们跟着‘深海勘探者号’潜水器,深入到了马里亚纳海沟

米处,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测试。”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自豪,继续说道:“在这次测试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科研机构在进行深海探测时,都面临着一个共性的难题——数据传输延迟。

由于深海环境异常复杂,海水对电磁波有着极强的衰减作用,这使得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在水下 1000 米处就基本失去了作用。即使使用光缆进行传输,深海的巨大压力也会导致信号不稳定,许多实时探测到的数据都需要等待潜水器上浮后才能被导出,这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他指着报告中的数据图表,详细地解释道:“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量子通信技术,开发出一套专门适用于深海环境的量子通信模块,那么情况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能够抵抗高压的特种光纤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并搭配量子加密芯片,从而实现深海探测数据的实时、安全传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显着提高我们深海探测设备的核心竞争力,还能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突破。

还能把这套通信模块单独授权给海洋科研机构、深海资源勘探公司,创造一个全新的技术授权盈利点,初步估算,这个业务上线后第一年就能带来至少500万星际币的授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