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改开,摸着答案过河 > 第291章 一枝独秀不是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台村村委会,院墙不高,左右分别有石灰标语,‘包产到户,勤劳致富’,‘计划生育,人人有责’,隐隐有些褪色。

目光穿过木门,三间平房坐北朝南,角落处有棵老槐树,此刻蝉鸣阵阵,夹杂着风吹叶摇,演奏着夏日赞歌。

大步迈入,两侧有砖墙宣传栏,‘夏粮征收通知’,字迹很新,显然刚贴上去没多久。

刚才打招呼的壮汉,进门就喊了一嗓子。

“根子叔,县委秦书记来啦!”

效果相当好,声音落地几秒钟,一位五十多岁中年汉子,小跑出门。

“谁?”

看到秦青川,先是一愣,旋即加快步伐。

“秦书记,您怎么来了,快请进,外面太热,屋里喝口水。”

“来转转,了解了解情况。”

......

进门是会客室,布局简简单单,一张木质茶几,以及勉强算是的木头沙发。

落座后,唠了会家常,秦青川笑着询问。

“老村书,如果县里号召,村里整体发展蔬菜大棚,你觉得村民会同意么?”

老村书狠狠吸了口烟。

“秦书记,不是同意不同意,而是大家伙没钱。”

秦青川笑了笑,又问。

“县里先垫着,回头用蔬菜还,既能保障销路,大家压力也没那么大,可以么?”

老村书皱着眉,琢磨片刻,不答反问。

“这样倒是个办法,得多少钱?”

秦青川在京城,通过计委,搜集资料,可是没少下功夫,当即解释。

“总共三种类型,

竹木结构拱棚最便宜,一亩地差不多要三四百块,这还不算保温措施;

水泥立柱拱棚,局部配置草帘,使用寿命太短,四五年就得换薄膜,平均要六七百;

土墙单坡温室,夯土后墙,加厚双层薄膜,覆盖草苫保温,使用年限更长,好好保养,用个八年十年问题不大,每亩一千二三。”

“这么多?”

老村书惊呼一声,抿了下嘴唇。

“那个......秦书记,每家每户弄上几亩,可就是好几千的外债,这能行么?别几年后,大家伙没赚到钱,反而背上饥荒。”

秦青川笑着摇头,声音不疾不徐。

“肯定不会,港务集团大面积建厂,他们总要吃饭,哪怕不图往县外销售,需求量也不小。而且,真要是决定去做,也会找专家指导,能种蔬菜,也能种水果嘛......”

耐心听后,老村书陷入沉默,良久,似是下定决心。

“俺相信您,俺会好好做思想工作。”

......

又转了三个村,反馈大差不差,村支书认可,愿意去做村民工作。

返回县委,天色已黑。

一天时间,天气太热,没什么胃口,这时,秦青川才感觉到饿,打发走梁正和典军,直奔宋廉明办公室。

知道秦青川今天回来,宋廉明在办公室死等着呢。

一见面,咧着嘴打趣。

“哟哟哟,秦书记过县不入,直接去村里考察,不知道对卑职工作,可否满意?”

秦青川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

“少扯淡,不去看看,不去问问,温室计划怎么上马?”

说完,挑眉。

“你咋知道的,友冠乡郝鹏来了?”

宋廉明一挑眉,脱口而出。

“他敢不来?下午找到德虎,被骂了半天,刚被撵走。你秦大书记在瀛洲,威望有多高,心里没数么?”

秦青川招手示意。

“走吧,一品淮扬,我请,中午没吃饭,早就饿了。”

“你这人,自个不饿,也要想想小梁和小军,摊上你这样的领导,他俩也是倒八辈子霉了。”

“哎,还真是,下次注意。”

......

一品淮扬,二楼临窗包厢。

凉菜海鲜配啤酒,二人边吃边聊。

秦青川了解完县里情况,直接说起正事。

“之前打电话,给你说的温室计划,你怎么看?”

宋廉明夹了筷子拍黄瓜,边嚼边说。

“什么怎么看?你做计划我落实,咱哥俩分工明确,以你为主啊。”

“那也得交流,万一考虑不周全呢。”

秦青川摇了摇头,开始分析。

“前期搭框架,港务集团一把抓,问题不大,子公司和工厂落地,必须松绑,让他们自由发展,而县里也不能单靠港务集团,大批乡村需要发展,要形成多点开花之势......”

说着,举起酒杯,示意,仰头一口闷。

“温室计划便是另一条腿,我是这么计划的,前期以村为单位,县里成立专项小组,统筹管理,帮助村民解决建设、销路、运输等难题,时机成熟再放手。”

宋廉明细细琢磨后,表示肯定。

“可以,有柳世祥协助,能够保证行而有效,行而有利,而且,还给以后做准备,等我们几个调离,张晓云也能接手。”

“你同意就好,下去转了转,村支书表示支持,至少动员方面不是问题。”

秦青川给话题收尾,话锋一转。

“听小梁说,有人对贷款发展有意见?”

“哼,眼红呗,临海几个县,就瀛洲发展迅速,他们都不温不火,能没意见么?”

宋廉明撇了撇嘴,语气很不爽。

“找到市里和省里又能怎样,他们发展不起来,还不允许别人发展么?”

秦青川神情平淡,了然轻笑。

“你啊,这想法有问题,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领导眼里可不仅仅只有瀛洲,非要等到上面指示,你才去琢磨么?”

宋廉明挑眉,反问。

“不然呢,各司其职,各凭本事,难不成去指手画脚?”

秦青川本不想搭理,下午视察空闲时,经过思考,觉得还是提前做准备更好。

“你啊,换种方式,不给别人口舌机会。

比如,由你牵头,去南边双招县,和他们谈谈协同发展,港务集团下游,有太多相关产业。

瀛洲能不能吃下,暂且不提,要想全面覆盖,难度太大,耗时太久,倒不如主动散出去。

只要招远愿意做下游,你在领导眼里,就是识大体的人才,有些风言风语,自有人帮忙去化解。”

宋廉明耐心听着,眼前不禁一亮。

“好主意,一举三得,咱哥俩明天好好聊聊,有了详细计划,我抽时间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