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多余笑了笑,抬手在旁边的控制面板上按了下。

原本看似普通的围栏突然亮起一层淡蓝色的微光,地面下的传感器同步在监控屏上生成三维立体防护网,连一只飞鸟掠过的轨迹都被实时捕捉。

“这是复合式脉冲感应系统,结合了红外热成像和毫米波雷达,别说人,就算是用无人机投送微型设备,也会被瞬间识别并触发电磁干扰。”

我们公司的安保部,在海外接取的所有安保项目,用的都是这个系统,这已经是更新到第5代了。”

不远处的中控室里,几位穿着技术兵种制服的军官正围着屏幕惊叹。

只见系统自动将矿区划分为三十六个防御层级,每个层级的警戒阈值都能根据威胁等级动态调整。

当有人模拟尝试破解安防程序时,屏幕上立刻弹出对方的Ip溯源,连其使用的虚拟服务器所在地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最绝的是这个联动机制。”负责安保的军官指着屏幕上的红点。

“刚才我们故意让一支小队从不同方向突进,结果还没越过第一道防线,矿区外围的隐蔽岗哨就收到了精准坐标,连我们队员的战术动作都被系统预判了出来。”

赵刚攥着拳头,脸上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爽:“小王,我就不跟你客套了。这系统是真先进,我们来的这些兵虽说都是尖子,但对着满屏幕的参数和动态防御图,还是有点发懵。”

“能不能让你的技术人员多留几天?带带我们的人,让他们能尽快上手。”

王多余看着他眼里的恳切,当即点头:“赵旅长这话见外了。都是为了把这里守好,别说几天,只要部队需要,让技术团队留下做长期指导都行。”

“那可太好了!”赵刚眼睛一亮,连忙招手把身后几个士兵叫过来。

“你们都听到了?赶紧跟王总的技术人员好好学,谁要是敢偷懒,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几个年轻士兵立刻立正敬礼,齐声应道:“保证完成任务!”

王多余的技术负责人正好走过来,听到这话笑着说:“赵旅长放心,我们已经把系统操作手册编成了图文版,还录了实操视频。”

“从基础的参数监控到应急处理流程,都会一步步教,保证让战士们学明白。”

赵刚用力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那就多谢了!咱们的兵底子硬,就是缺这方面的系统知识,有你们带,肯定能快点磨合好。”

王多余看着不远处已经凑到一起交流的技术人员和士兵,对赵刚说:“其实这系统后续还能根据部队的需求做调整,比如加入战场特有的防御模式。”

“等战士们熟悉了基础操作,咱们再一起琢磨优化的事。”

赵刚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小王,这份情我记下了。你放心,有我们在,这石墨矿一根头发丝都不会少!”

阳光下,技术人员正在给士兵们演示系统的核心模块,士兵们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时不时举手提问,气氛热烈又专注。

既然回了老家,王多余又去了自己父母的坟前进行了祭拜

乡间的小路依旧是坑坑洼洼,王多余拎着两捆黄纸和一瓶父亲生前爱喝的老白干,脚步轻缓地穿过田埂。

父母的坟茔在一片杨树林边,墓碑被打理得干干净净,显然是常有人来清扫。

他蹲下身,先将带来的新土添在坟头,又用抹布细细擦了擦碑上的名字。“爸,妈,我回来看看你们。”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长眠的人。

点上三支烟插在碑前,他拧开酒瓶,缓缓倒在地上,清冽的酒液渗入泥土,泛起细小的泡沫。

“公司现在挺好的,孔迈把事儿打理得明白,不用我太操心。前阵子还做成了桩大事,能给国家帮上忙,你们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

风穿过杨树林,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回应。王多余坐在冰凉的地上,絮絮叨叨地说着这些年的变化。

说锦鲤公司从一个小作坊做到如今的规模,说遇到的难处和收获的帮助,说到动情处,眼眶微微发红。

“以前总想着多赚点钱,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可等我有能力了,你们却不在了。”

他拿起一张黄纸,慢慢揉碎,“不过你们放心,我没忘了你们教我的,做人得有骨气,不能让人戳脊梁骨。”

“现在我做的事,不光为了自己,也能给国家添份力,你们泉下有知,该为我骄傲吧?”

“今年你们的儿媳妇儿想要跟回来, 我没有答应。你们那两个大孙子,还是太小了,根本离不开妈妈。”

太阳慢慢升高,霜气渐散。王多余站起身,将剩下的黄纸一张张叠好,点燃。火苗跳跃着,映在他脸上,映出几分释然。“我该回去了,公司还有事等着处理。等忙完这阵子,我再来看你们。”

他对着墓碑深深鞠了三个躬,转身离开时,脚步比来时沉稳了许多。父母的教诲像这田埂上的根,深深扎在他心里,无论走多远,都能让他找到方向。

既然回了老家,那么几年前在这边投资的高速路工程,王多余也有必要过去看一下。

建鸡高速那路段,王多余当年砸进去一个亿时,不少人都觉得他疯了。

黑省的冬天能冻裂石头,施工期短不说,成本回收的年限长的可怕,当时他说是为家乡做点贡献,不求有多大的回报。

再次站在建鸡高速路段,王多余感慨万千。他正沿着路边踱步,一辆工程车突然停在他面前。

老虎的弟弟小川,陪着几位工程人员从车上下来。

其中有一位头发花白、眼神坚毅的老人,正是当年负责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张工。

“王总,您可算来了。这高速路多亏了您当年的投资,才能顺利建成。现在它可成了咱们黑省的交通要道。”张工激动地说道。

王多余笑着和张工握手,“张工,当年要不是您带着团队日夜赶工,克服了那么多困难,这路也没法这么快通车。”

两人边走边聊,张工介绍着高速路建成后的运营情况,车流量逐年增加,对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