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大汉丞相府。
夜色已深,但议事厅内却灯火通明,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居于上首的曹操,面沉似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身前的案几,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那双曾睥睨天下的细长眼眸中,此刻翻腾着惊愕、愤怒,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就在半个时辰前,一封来自关中的加急军报,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平静的邺都。
“汉中,失陷了?”
曹操的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怒火,仿佛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张鲁那饭桶,竟然连几天都守不住?是被谁拿下的?刘备?还是马超那厮派了偏师?”
下方侍立的文武官员,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谋主荀彧上前一步,躬身禀道:
“禀丞相,并非刘备或马超。
据斥候冒死传回的消息,夺取汉中南郑的,
乃是一支来历不明的军队,其首领……自称陆昭,陆子明。”
“陆昭?!”
曹操猛地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
“哪个陆昭?是当年在洛阳,与我等一同诛杀董卓,后来又投奔了刘备的那个颍川陆子明?”
“正是此人!”
荀彧肯定地回答,
“只是……此人何时脱离了刘备,又从何处拉起这支能攻克汉中的军队,目前尚不明晰。
据报,其麾下兵马精锐,行动迅捷,一夜之间便控制了南郑全城,张鲁……已不知所踪。”
议事厅内顿时一片哗然。
“陆子明?他不是一介书生吗?虽有些智谋,何曾听说他有如此领兵之能?”
宿将夏侯惇瞪圆了环眼,一脸的不敢置信。
“此人绝非寻常书生!”
素来多谋的程昱沉声道,
“当年在洛阳,此子便显露出非凡的洞察力和手段。
徐州初战,此人设计水淹我军,致使我方功败垂成。
赤壁之战,我军大败,据说此人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只是行事隐秘,未露痕迹。
如今突然夺取汉中,绝非偶然,定是早有预谋!”
“早有预谋?”
曹操冷哼一声,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好个陆子明!当初我欲招揽于他,他却不肯前来,反而辗转投靠了孙刘!
如今更是趁我军赤壁新败,关中未定之际,悍然夺我门户之地!真是胆大包天!”
“丞相息怒!”
贾诩出列,语气平稳,
“如今汉中已失,当务之急,是考虑如何应对。
当初洛阳,与吾斗谋,识得陆昭此人,智谋深沉,行事诡秘,
如今又得汉中天险之地,若任其坐大,恐成心腹之患。”
“文和先生所言极是。”
曹操强压下怒火,看向众人,
“诸位有何高见?是即刻发兵,夺回汉中?还是……另有良策?”
厅内短暂地沉默了一下。
曹仁率先开口:
“丞相,汉中乃益州门户,关中屏障,绝不可失!
末将愿请命,率精兵即刻西征,定要将那陆昭生擒,夺回汉中!”
“子孝将军勇气可嘉,但此时发兵,恐怕不妥。”
荀彧皱眉道,
“我军主力刚从赤壁撤回,士气、辎重皆未恢复。
且关中马超、韩遂蠢蠢欲动,江东孙权、荆州刘备亦虎视眈眈。
若此时大举西征,旷日持久,一旦关中或荆州有变,我军将陷于两线作战,首尾难顾啊!”
程昱也点头附和:
“文若先生所言甚是。
况且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陆昭既然能迅速夺城,必然有所依仗。
我军仓促出兵,未必能速胜,反而可能将陆昭彻底推向刘备一边,使刘备如虎添翼,更难制约。”
曹操听着谋士们的分析,脸色愈发阴沉。
他何尝不知此时的困境?
赤壁之败,损失惨重,内部尚未完全稳定,外部强敌环伺,
确实不宜再轻易开启大规模战事,尤其是在地形不利的汉中。
“那依诸位之见,该当如何?”
曹操沉声问道,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这陆昭,在我卧榻之侧安然占据汉中不成?”
一直沉默的贾诩再次上前,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丞相,依诩之见,眼下之策,不宜强攻,当行‘羁縻’之术。”
“羁縻?”曹操眉毛一挑。
“正是。”
贾诩缓缓道来,
“陆昭夺取汉中,名不正言不顺。
其根基未稳,必然急于获得承认,稳定人心。
我等何不顺水推舟,以朝廷(献帝)之名,下诏册封陆昭为汉中太守?”
“什么?!”
夏侯惇失声叫道,
“册封他?那岂不是承认了他窃据汉中的事实?”
“子孝稍安勿躁。”
贾诩摆了摆手,继续说道,
“此乃权宜之计。
其一,册封陆昭,可暂时稳住他,
令其不敢公然与朝廷为敌,为我军争取休养生息、解决关中问题的时间。
其二,陆昭出身不明,又曾依附刘备,孙刘两家未必真心容他。
我等册封他,亦可在孙刘与陆昭之间埋下猜忌的种子,令他们无法全心联合。
其三,汉中与益州接壤,陆昭占据汉中,对意图夺取益州的刘备而言,如芒在背。
将来,或可利用陆昭牵制刘备,甚至令其互相攻伐,我等坐收渔利。”
贾诩的一番话,条理清晰,利弊分明,让原本有些冲动的将领也冷静了下来。
曹操低头沉思,手指再次敲击着案几。
贾诩的“羁縻”之策,确实阴险而老道。
名义上是承认了陆昭,实则是在争取时间,分化敌人,甚至埋下了未来反戈一击的伏笔。
这比立刻兴兵强攻,风险要小得多,潜在的收益却可能更大。
“册封陆昭……”
曹操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冷厉,
“让他先替我守着汉中,待我腾出手来,再与他好好算账!”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荀彧身上:
“文若,拟诏!
以天子之名,册封陆昭为汉中太守,令其好生治理地方,防备刘备、抵御羌氐。
措辞要显得朝廷宽宏大度,对其‘拨乱反正’之功予以嘉奖。”
“臣,遵命。”荀彧躬身领命。
“再遣一位得力使者,携带诏书,即刻前往汉中宣诏。”
曹操补充道,
“要选一个能言善辩,懂得观察形势之人。”
“臣举荐议郎毛玠。此人忠直敢言,亦有智略,堪当此任。”程昱提议道。
曹操略一思索,点了点头:
“可。就命毛玠为使,携带诏书,即刻启程!”
一场由汉中突变引发的危机,在邺城丞相府的这场深夜密议中,暂时被曹操以“羁縻”之策化解。
一道看似恩宠实则暗藏杀机的诏书,即将跨越千山万水,送往那个刚刚易主的汉中南郑。
而此刻远在南郑的陆昭,尚不知晓,他这位昔日的“故人”,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份特殊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