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700章 定策江东,刻不容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0章 定策江东,刻不容缓

夜色如墨,浓稠地覆盖着南郑城。

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这座古老的城池终于暂时褪去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换上了一层疲惫却又带着几分新生的平静。

太守府的书房内,烛火摇曳,将我的影子,以及我对面端坐的两人

——徐庶和貂蝉的影子,长长地投在墙壁上,微微晃动,仿佛也映照着我们此刻并不平静的内心。

平定阎圃等士族的叛乱,推行三大新政的初步框架,整肃吏治,恢复生产……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组合拳打下来,汉中的局面总算是暂时稳住了。

那些曾经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旧势力,要么被连根拔起,要么暂时蛰伏,不敢再轻易挑衅新政权的威严。

军队经过整编和军功授田的激励,士气高昂,忠诚度也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格物工坊、医署、邸报……这些象征着新生力量的事物,如同雨后春笋般,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扎下根来。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我审视着汉中这片初生的基业时,

心中总有两个巨大的缺口,如同隐隐作痛的旧伤,提醒着我根基尚未完全稳固。

其一,是人,尤其是那个在我心中占据着特殊位置的女子——蔡琰。

自我离开江东,已近一年。

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她与那些追随我的老部下家眷,以及格物工坊的核心工匠们,至今仍滞留在孙权的治下。

虽然有糜贞暗中照拂,有玄镜台的眼线保护,但江东毕竟不是我的地盘。

孙权日益巩固权力,其猜忌之心也日渐深沉,谁也无法保证,他们能一直安全下去。

这份牵挂,如同心头的一根细刺,时时刺痛着我。

其二,是那些承载着华夏千年智慧的瑰宝——我在洛阳大火中拼死抢救出来的数万卷典籍。

它们是我未来推行教化、开启民智、发展科技、乃至建立一个全新文明秩序的根基所在!

如今,这些无价之宝也同样被秘密藏匿在江东,如同埋藏在地下的宝藏,

随时可能因为各种意外而被发现、损毁,甚至落入他人之手。

只要它们一天不能安全运抵汉中,我这汉中太守的位置,就坐得不那么踏实,

我心中的宏伟蓝图,就始终缺少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这两个缺口,如同悬在我头顶的两把利剑,让我寝食难安。

随着汉中内部局势的初步稳定,将他们安全接引至汉中,已经成为我眼下最迫切、最重要,也最危险的任务。

“元直,貂蝉,”

我深吸一口气,打破了书房内的沉默,目光在两人脸上缓缓扫过,

“今日请你们来,是有一件关乎我汉中基业存续、关乎我们未来走向的绝密之事,需要共同商议,定下决断。”

徐庶微微颔首,神色凝重。

他已知我心意,这几日我处理政务时偶露的忧色,

以及对江东方向情报的格外关注,显然没能逃过他敏锐的洞察力。

貂蝉依旧蒙着那层薄薄的面纱,只露出一双清冷而锐利的眸子。

她执掌玄镜台,对我的心思体察或许更为细致。

此刻,她平静地看着我,等待着我的下文,眼神中没有丝毫波澜,仿佛早已预料到即将到来的风暴。

“我意已决,”

我一字一顿,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必须尽快将滞留在江东的核心人员,特别是文姬(蔡琰)、格物工坊的骨干及其家眷,

以及那批洛阳典籍,全部、安全地,接引至汉中!”

话音落下,书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烛火似乎也停止了跳动。

徐庶眉头紧锁,沉吟片刻,率先开口:

“主公,此事之重要,庶自然明白。

无论是蔡大家的安危,还是那批典籍的价值,都足以让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只是……”他顿了顿,语气中充满了忧虑,

“只是此事执行起来,难度之大,风险之高,恐怕远超我们之前的任何一次行动。”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点向长江下游的区域:

“其一,路途遥远,千里迢迢。

从江东腹地至汉中,水路陆路交错,需穿越数个不同势力的辖区。

尤其是荆州,如今大半在刘备手中,我们虽与其有盟约,但关系微妙,

大规模人员和如此敏感的‘货物’过境,极易引人注目,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外交风波,甚至军事冲突。”

“其二,后勤保障,耗费巨大。

组织如此规模的秘密转移,需要大量的船只、车辆、护卫、物资、以及沿途打点关节的金钱。

我们汉中刚刚经历大战,府库虽有所充实,但百废待兴,各项开支巨大,

再支撑这样一次庞大的行动,恐怕会捉襟见肘,甚至影响到新政的推行和军备的维持。”

“其三,时机选择,至关重要。

江东孙氏,如今正值赤壁大胜之后,声威日盛,对境内的掌控也日趋严密。

在其眼皮底下,将如此多的人员和典籍悄无声息地转移出来,难度极大。

一旦走漏风声,不仅前功尽弃,更可能将他们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徐庶的分析条条在理,句句切中要害。

他并非反对,而是作为一个合格的谋主和政务官,必须将所有潜在的困难和风险摆在台面上。

我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主公,”徐庶看向我,眼中带着恳切,

“此事,是否可以稍缓?待我们汉中实力再壮大一分,对周边的掌控力更强一些,再行图之,或许把握更大?”

我没有立刻回答徐庶,而是将目光转向了貂蝉。

她一直静静地听着,此刻感受到我的注视,才缓缓开口,声音清冷如月光:

“元直先生所虑,皆是实情。

从情报和执行层面来看,此次行动,玄镜台评估的风险等级为——最高。”

“江东内部,孙氏的探子和巡查日益严密,我们在当地的力量虽然隐秘,

但不足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公开行动,只能进行点对点的秘密接应和情报支持。”

“沿途路线,每一处关卡,每一个水寨,甚至每一个可能落脚的村镇,都存在暴露的风险。

曹操、刘备、甚至是一些地方豪强和水匪,都可能成为阻碍。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致命的窥探。”

“最关键的是,典籍目标太大。

数万卷竹简或纸质文书,体积庞大,重量惊人,根本无法像人员一样化整为零,进行彻底的伪装。

一旦被发现,其价值足以让任何势力眼红,届时,恐怕会引来疯狂的围堵。”

貂蝉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将行动的残酷性和危险性赤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书房内再次陷入沉默。

徐庶的担忧,貂蝉的评估,都像是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

放弃吗?等待一个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更好时机”?

不!我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元直,貂蝉,”我缓缓开口,语气坚定,

“你们说的困难和风险,我都明白。

但是,我们等不起了!”

“时局瞬息万变!

孙权野心勃勃,他迟早会发现那批典籍的价值,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对文姬他们产生威胁。

刘备占据荆南,虎视益州,我们与他的蜜月期还能维持多久?

曹操在赤壁虽然受挫,但元气未伤,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时间,并不站在我们这边!”

“至于风险,”我加重了语气,

“这世间,何事没有风险?我们夺取汉中,推行新政,哪一步不是在刀尖上跳舞?

如果因为惧怕风险就畏缩不前,那我们当初又何必走上这条路?”

我的目光扫过他们两人:

“人员的安全,典籍的回归,不仅仅是我的私心,更是我们汉中未来发展的根基所在!

没有人才,尤其是那些掌握着格物之道的工匠,我们的技术革新就是空中楼阁!

没有这些典籍,我们想要开启民智,建立新的文化秩序,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此事,不是能不能做,而是必须做!刻不容缓!”

我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股不容动摇的意志。

徐庶看着我坚定的眼神,长长叹了口气,随后躬身道:

“主公决心已下,庶自当竭尽全力,为主公绸缪擘画,克服万难!”

貂蝉也微微欠身:“玄镜台上下,定当遵从主公号令,纵使万死,亦在所不辞!请主公下令!”

看到他们表态,我心中稍定。

这两人,是我最倚重的左膀右臂,有他们的全力支持,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才有了成功的可能。

“好!”我点点头,

“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来商议具体方略。

元直,后勤方面,你需要……”

我开始详细布置任务,声音在安静的书房中回荡,如同擂响了战鼓。

定策江东,千里接引。

这注定是一场在刀尖上进行的豪赌,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命运博弈的暗战。

成败,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