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瑶瑶通知完秦京茹和张欣欣姐弟俩,他们也都很疑惑,不过,既然是张飞安排的,他们听着就是了,

两天后,天还没亮,

一辆考斯特就已经行驶在路上了,几公里外,几辆桑塔纳紧随其后,

经过12个小时的行程,车终于停到了一个无人的空地,

秦京茹等人下了车,不停的呼吸着新鲜空气,

“呼,飞哥,这也太远了,早知道,我就自己开车过来了,刚刚我都差点要吐了,”

张飞笑着看了秦京茹一眼,转头不断的看着周围的景色,就算树上只有树枝,地上只有雪和枯叶,就算旁边只是个小土包,他也看的津津有味,

走到附近,折断一根树枝,不断的拨弄着雪地,又走到小土坡上,看着被雪盖在下面的麦苗,

张欣欣等人疑惑的看着,不知道他爸到底要干什么,看着落日余晖,还是秦京茹没忍住,走了过去,

“飞哥,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去当地的宾馆住下吧,等明天休息好了,你在忙,”

张飞轻轻摇了摇头,

“我就是特地等到天黑了才过来的,京茹,那家人.......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么多年也没跟你说过,等到了那里,你就把他们当成我,也别说话,知道了吗,你要是敢犯浑,我会向你生欣欣的时候一样打你,”

秦京茹尴尬的往旁边看了看,还好司机在车上,几个孩子离的也比较远,

“飞哥,我知道啊,前天晚上你就跟我说了,你一会儿跟我说是谁,我带了一箱子钱,到时候给他们,要是不够,我回去再拿,”

张飞也没管秦京茹是怎么想的,就这么静静的看着,静静的走着,

一直到了太阳落了山,张飞才对几人喊道,

“欣欣,瑶瑶,栋梁,把礼物提上,咱们走,”

“哎,”张欣欣和张栋梁答应一声,快步往张飞身边走去,

张瑶瑶这边吩咐好司机后,也跑向张飞,

随即,一行5人往旁边的村子里走去,

现在正是回家做饭的时候,外面也只有一些小孩子们在玩,看到陌生人,一个个的往家跑去,

张飞看着那些孩子,看着周围的土房,茅草房,瓦房,还有各种破破烂烂的东西,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部长,咱们到了,”张瑶瑶指着一户人家说道,

张飞点了点头,看着一个还算新的瓦房立在那儿,周围连个院子都没有,更没有他小时候印象里的前屋,也没有她记忆里的那颗松针,倒是有一个破烂的茅草房在旁边,透过缝隙,依稀能见到两个人在里面忙着,

“呼.......”张飞深吸一口气,大踏步向前,其余人也急忙跟了上去,

到了草房门口,张飞轻轻地敲了敲旁边的木杆子,

“谁啊,”一个妇人的声音传来,张飞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抬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声音有些沙哑的回道,

妇人放下手中的活,擦了擦手,走了出来,疑惑的看着面前的几人,尤其是看到他们的穿着打扮,每一个都不像是这里的人,

“同.......同志,你好,我是过路的,天太晚了,想跟您讨口水喝,”

此时,一个二十五六岁的男子也走了过来,

张飞看着面前的两人,稚嫩的脸庞,和他印象里的父母,差距很大,可能就是他成长的那些年,种地,做点小生意,常年磋磨的结果,

“嗨,不就是点水吗,你等着,我现在给你倒去,”说着,妇人向着瓦房跑去,

张飞知道他爸不抽烟,可想了那么长时间的话,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对方也很尴尬,平时话就不多,见到那么多人,而且各个穿的都比他们好一百倍,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在此时,妇人拿着茶瓶,几个碗走了过来,

“玉军,赶紧爸板凳搬过来,”

“哎哎,”青年人急忙答应一声,跑进茅草房,搬了两个板凳,又跑到瓦房,搬了三个板凳,

妇人倒好茶水,递给张飞,

“同志,坐着休息会儿,北方的水碱大,你先看看喝不喝得惯,”

“哎哎,谢谢,谢谢,”张飞接过碗,笑着坐了下来,

秦京茹倒是搬着板凳坐到张飞旁边,剩下三个站在张飞身后,不过,4人都不想喝,感觉不干净,不卫生,

张飞喝了口水,笑着看向两人,

“同志,感谢你们,刚刚确实渴的很,对了,我跟您介绍一下,这位是秦京茹,我媳妇儿,这三个孩子是我的闺女和儿子,”

“你好,你好,”妇人连连弓着身子打招呼,

“你好(你好).......”秦京茹等人回复着,除了瑶瑶,其余人多多少少有些应付,

张飞斜了他们一眼,几人立马脸上堆满了笑容,

“同志,你们是在做豆腐,粉皮吗,我闻着好香啊,以前吃的都是供销社买的,和你们做的比起来,感觉差远了,”

妇人笑着摆了摆手,

“哪有啊,供销社里的才是好东西,我们就是随便做点东西,明早去县里卖,”

“县城啊,那可不近啊,我过来的时候,感觉没20里,也有18里了吧,这一来一回,不要好几个小时啊,我看你们还做了那么多东西,没个两百斤,也有一百好几十斤吧,这.......卖的完吗,”

“没有那么重,也就豆腐打秤,别的不压称的,我们还进了点屠宰场便宜处理的猪蹄,下水那些,加起来也不到200斤,

要是买的人多,就卖的完,要是买的人少,我们带到乡上,继续卖,实在卖不完的话,家里人再继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