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侯府小丫鬟 > 第532章 哪里来的风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林岁安出发时,许或已经去上早朝。

林岁安看了眼真园大门,竟生出一丝不舍。

她甩了甩还未睡醒的脑子,毫不留恋登上马车,往浦州去。

此行林岁安带着兜儿、阿蛮、青锋、墨刃四人。

另还有六个护卫。

其中两个是林定山当初给她买的护卫,另外四个是许或给她安排的身手极好的伤残退役兵士。

三月末,天气适宜,不似冬日时寒风刺骨。

林岁安干脆骑着马,用了十日左右,便到了浦州。

她在浦州转了好几日,林岁安没想到仿制自己作坊首饰的竟不少,在浦州各大首饰铺子里都瞧见了许多相似的款式。

原以为在浦州无人相帮,谈供货时会有些波折。不知谁得到了消息,知晓了她便是玄宝阁东家之事,又将消息走漏了出去。

她还未正式与那些铺子商谈,便有好几家首饰铺子的掌柜主动找上了门。

“林东家,我们珍宝阁您应当听说过,背后的东家是富昌侯府。咱们在恒国各地都有首饰铺子,在浦州,便有两家大金楼。与咱们珍宝阁合作,定叫您赚得盆满钵满。”浦州珍宝阁的掌柜笑盈盈拱手道。

听见富昌侯府,林岁安暗自挑眉。

她就说,她在浦州并无相识之人,这些人怎么认出她的身份,哪里来的风声?这下算是找到了缘由。

她知晓珍宝阁的名声,若不是京都有七宝阁在,当初她定然要去同宝珍阁谈一谈,试一试。

做生意的,谁不想与富昌侯府往来,林岁安自也是如此。

她与珍宝阁签下契约,又与浦州本地的两家首饰铺子谈成合作。

刚想在浦州游玩几日,便收到许或的来信。

‘暌违数日,思念如潮。望卿接信后,尽早束装返程。吾在家中,盼卿归。’

林岁安将信丢到一旁,继续安排起明日游玩儿的行程。

将在外还君命有所不受,浦州山高路远,她好不容易来一次,定要游玩几日才是,怎能办完正事便归家。

大不了,回去哄许或那厮两句就是。

林岁安在浦州玩尽兴,才慢慢往京都城去。

再回京都时,已接近仲夏时节。

远远便瞧见许或在城门口处的茶肆等着。

见马车过来,许或不等车夫搬来马凳,一跃便上了马车。

随即,马车中的兜儿与青锋便被赶了出去。

“娘子,一去近一月,有没有想为夫。”许或抬手便将人抱在了怀中,轻轻在她颈间嗅了嗅,又吻了吻她耳垂。

林岁安反手攀住他脖子,回头看他。

“自是想的,若不是镖局晚了几日启程,早两日我便归京了。”

林岁安可没有说谎,早两日虽也有别的镖队归京,但她随着去浦州的镖队确实晚了几日才启程归京。

许或听见她说想,哪里还顾得上计较别的,只觉得来城门外白等的这几日也值了。

“此去浦州可还顺利。”许或问。

“我顺不顺利许大人难道不知晓?”林岁安睨他一眼,“珍宝阁是你传的消息过去吧?”

“娘子聪慧,不过我只是与叶景春说了一句你要去浦州,他便说珍宝阁在浦州有两家分店,要照应你一二。”许或将人搂紧了几分,他不能与之相随,出些许力也算应当。

“多谢夫君。”林岁安轻声道。

是她想漏了,财神爷就在身边,不用白不用。

珍宝阁无论在哪个州府,都是最顶尖的首饰铺子。若自己作坊出的首饰在浦州珍宝阁卖得好,以后别的州府若有珍宝阁,她也好相商。

回府休整了两日,林岁安便去了庄子上。

红藤帮着买了十几个女工,另又寻到两个银匠。

只是金匠、玉匠等遍寻不着。

林岁安将女工们安置好,便召了万金工等人详谈。

等着她去各处搜罗匠人,不知何时才能将匠坊扩大。若万金工等人愿意收徒,那便再好不过。

粗浅些的技艺,学个三五个月便能上手。精细的活儿,也要看天份和日积月累的经验。

林岁安坐在上首,万金工、范金工、苗银工、唐玉匠和新买来的两个银工在下首分坐两边。

“诸位,咱们匠坊越来越忙,想来各位应当也有所察觉。”

林岁安看着底下的几位匠人,见她们都看着自己,她也不绕圈子,直截了当道。

“作坊生意越来越好,咱们生产的货越来越多。即便咱们作坊的原料能从别处买来,并不止靠着匠坊打造。但匠坊仅仅靠着诸位,也即将周转不过来。若是咱们匠坊匠人能更多一些,各位也能轻省不少。只是好的匠人实在不好寻,京都城中更是少,不知诸位可有办法?”林岁安问。

底下几人面面相觑,开始商讨起来。

只是东家都没有办法,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这......”万金工隐隐是众人之首,他开口道:“属下哪有什么好法子,东家若有法子,不妨说来。”

林岁安沉吟片刻,才道:“我确实想到个法子,但多少有些不妥。诸位的手艺不是家传,便是拜师交了束修刻苦学来......哎,罢了,不妥不妥......”

林岁安话还未落,便听底下匠人道:“东家有什么法子不妨先说说。”

“就是,有何难为之处,东家说来便是。”

“东家让咱们的孩子读书习字,给家中妻儿都安排了活计,东家对我等慷慨,又恩重如山,有什么难处不能解决的咱们一同想想办法。”

他们专心于手艺,只知东家仁义,他们便不能辜负。东家有难处,若他们能够帮着解决,也算还了东家一些恩情。

林岁安是他们碰到的最好的东家,如今他们已经在这庄子里安了家,自是想着主家能更好。

“原想着再花时间慢慢寻匠人,但如今咱们的供货的铺子越来越多,以后诸位会越来越辛劳不说,总有一日,咱们会供不应求。若是货物断供,便是失去信誉。生意人,最怕言而无信。作坊中新添了女工,只看咱们匠坊能不能跟上进度。我想着,若诸位能多收些学徒,帮着打打下手,诸位不仅能轻省不少,以后作坊生意做大,匠坊也能忙得过来。”

林岁安缓缓说着,看着底下众人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