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帝谢临旸病重,昏迷不醒,多日罢朝。
大臣们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一起进宫探望却都被顺福公公拦了下来。
顺福公公还在坚持建元帝的意思,不暴露他受伤的原因。
除了皇命不可违外,他更不想昭华公主被众人攻击。
他虽不是前朝人,还是建元帝一手提拔上来的,但昭华公主那样的美人,就没有人舍得她受苦。
大臣们急的团团转,有后辈在后宫的,纷纷派自家夫人进宫打探消息,结果当然还是没有消息。
毅王朱明俟看着手下递来的情报,嘴角的笑容意味不明。
他只觉得事情有些有趣,还有些诡异。
一个会造反登上帝位的人,会将感情看的比江山还重?重到即便自己的生命遭到了威胁,还要把美人留在身边?
他真没想到,谢临旸还是个情种。
朱明俟是大雍唯一的异姓王。
也是大雍开国最大的功臣。
当然他也不是前朝旧臣。
当初谢临旸造反成功有大半儿的功劳在朱明俟身上。
朱明俟不想自己当皇帝吗?
也许最开始的时候不想,但建国后,随着谢临旸将他视作眼中钉,时时刻刻想要他的命后,他就想了。
凭他的功劳,和他在朝堂的势力,他和谢临旸之间就是你死我活的死局。
若不是谢临旸的势力还不够,若不是朝堂还有另一股势力,谢临旸早就拿他下手了。
可以说现在的朝堂勉强维持稳定,全因三方势力相互制衡。
建元帝算一方,他毅王算一方,还有一方就是前朝旧臣。
这是开国就留下的隐患。
皇朝的过渡,谢临旸没有清理掉那些世家,让过渡少了些血腥,也为他日后掌权增加了难度。
不过朱明俟知道,这些前朝旧臣并不是就想着重建大盛,他们只是想凌驾于皇权之上罢了。
谁做皇帝他们并不关心。
所谓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哼,朱明俟冷笑。
不过这前朝公主的出现倒是要搅乱这一池水了。
“王爷,苏砚秋,苏修撰求见。”
门外传来声音,朱明俟放下手中的信回道,“进来。”
昨日他收到了新科状元苏砚秋的示好,他不知道这人找他想要干什么,但他知道昭华公主曾是苏砚秋的寡嫂。
直觉事情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朱明俟转眸,和走进他书房的苏砚秋对上了视线。
两人都是不动声色之人,毅王气场强大,权势在握,苏砚秋也成长的很快,明明刚入官场,却颇得那些老狐狸的真传。
那日容蓉被当众抓走后,苏砚秋也终于知道了容蓉的身份。
昭华公主。
确实贵重又敏感。
大盛的明珠遗落民间,被他兄长恰巧捡到,这是怎样的缘分?
容蓉她本该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国破家亡,还被敌人掳走,容蓉她该有多伤心?
苏砚秋恨自己不够小心,他应该早早弄明白容蓉的身份的,那样他就会远离京城,或是做好充足的准备再进京。
也不至于落到这样的境地。
在这个世界上谁能大的过皇帝,落入皇帝手里的容蓉,他要怎么救出来?
一想到容蓉可能遭遇的事情,苏砚秋就痛彻心扉。
这时候他早忘了什么君君臣臣,他只要容蓉开心,自由!
他找上毅王,就是要搭上毅王的大船,他要救出容蓉。
两人的会面十分的隐秘,除了朱明俟的心腹,没人知道这日状元郎来过毅王府,更没人知道两人具体谈了什么。
总之这日回去后,苏砚秋就发现周围多了许多友善的同僚。
还有对他重视的上峰。
提拔他的折子也被送进了皇宫,只可惜建元帝还处于昏迷中,他要再等等。
朱明俟觉得苏砚秋的身份很好用,苏砚秋和昭华公主有旧情,只要昭华公主美言几句,建元帝看在昭华公主的面子上,也会重用苏砚秋,把苏砚秋当做心腹。
此外,苏砚秋本人也很不一般,即便没有他的帮忙,对方高升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更让他觉得有趣的是,苏砚秋竟为了昭华公主愿意冒险造反。
明明苏砚秋可以安稳的升官发财,却偏要说什么救出昭华公主,搭上他的大船。
这行为、这选择,简直匪夷所思。
也让朱明俟意识到,昭华公主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朱明俟仅仅是这样想了想,或许心中下意识对昭华公主有了警惕心。
但他还有很多事要忙,很快就将昭华公主抛到了脑后。
又过了一段时间,建元帝终于醒了,他的伤势也得到了控制,早朝恢复如常。
苏砚秋也顺利升了官。
他是状元,最先离开翰林院也说的过去。
但仅仅三个月就升官,还是震惊了不少人,尤其是苏砚秋的同窗王琛。
王琛也考中了进士,但却没有考入翰林院。
不过他有钞能力,还是留在了京城。
他早知道苏砚秋日后不简单,却不知道苏砚秋升官的速度这么快。
他猜测其中有什么内情,却不明白具体缘由,他曾去苏砚秋家里打探过情况,可惜什么有用的信息都没得到。
倒是苏砚秋的嫂嫂没有见到,像是不在家里。
那样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美人,王琛难免关心了一些。
容蓉再见到谢临旸时,发现谢临旸整个人虚弱憔悴了许多,而且也变得越发不正常。
容蓉的封后圣旨已经下来了,凤印也到了容蓉手中。
但并没有举办封后大典。
原因是谢临旸身体不适,他也不想让其他人见到容蓉。
他感觉自己对容蓉占有欲越发的强,同时,在面对容蓉时他也变得越发的自卑。
对于建元帝不举办封后大典的决定,满朝文武都没意见,在有些人看来,没有大典,昭华公主的皇后之位就名不符实。
将来废后也就简单了许多。
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管建元帝的行为不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