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龙刃 > 第133章 暗流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S国,埃塔市西郊。

正午的阳光如同熔化的白金,无情地倾泻在这片广袤的荒原上。目光所及,是绵延起伏的、被烈日烤得发烫的土丘,稀疏的耐旱灌木在热风中卷曲着叶片,顽强地展示着生命的痕迹。

在这片粗犷、贫瘠而辽阔的景色中,pw生物科技公司的银白色流线型建筑群显得格外突兀,像一组异星坠落的巨大金属卵,在灼热的光线下反射着冰冷、锐利的光泽,与周围充满原始生命力的环境格格不入。

一种人为的、高度戒备的寂静严密地笼罩着这片区域。除了热风掠过枯萎草丛发出的细微嘶鸣,以及远处空调外机持续低沉的嗡响,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

高耸的、带有脉冲电网的围墙,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的旋转高清摄像头,以及偶尔在隐蔽哨位闪过的持枪警卫的身影,都无声地宣告着此地的禁区属性。这里的一切,都透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专注于某种机密事务的紧张感。

地下三层,核心实验室。

深入地下的空间,是另一种形态的寂静——被绝对控制、精密仪器和低温环境维持的寂静。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尖锐刺鼻的气味,混合着某种特殊冷凝剂带来的、近乎甜腻的金属凉意。温度恒定在足以让裸露皮肤瞬间起栗的低温,仿佛连时间本身的流速都被刻意延缓,一切生命活动都在某种超越常规的监控下,进行着悄无声息却又目标明确的操作。

克里斯穿着一尘不染的白色连体防护服,面料挺括,毫无褶皱,勾勒出他瘦削而挺直的身形。

他站在厚重的、能抵御高强度冲击的防弹玻璃观察窗外,像一个站在现代祭坛前的冰冷祭司,目光没有任何温度地注视着隔离舱内的“作品”。他的表情隐藏在防护面罩之后,只有一双眼睛,锐利、冷静,不带丝毫人类情感。

两个并排陈列的透明圆柱形生命维持舱,如同两具精心打造的昂贵棺椁,内部充盈着淡绿色、略显粘稠的营养液。液体中,悬浮着两具赤身的人体,一男一女。

他们是丹尼尔从总部精心挑选后送来的“优质素材”。此刻,他们双目紧闭,面容呈现出一种药物维持下的、超越自然睡眠的绝对安详,仿佛沉浸在最深沉的梦境中。然而,若有具备高度洞察力的人长时间凝视,便会察觉到一种令人心底发寒的细节:他们的五官轮廓——眉骨的弧度、鼻梁的高度、嘴唇的厚度,甚至发际线最细微的走向,正以一种极其缓慢、却异常精准且非自然的速度,进行着微妙的调整。就像有无形的、最精密的刻刀,正在一块活生生的“人形黏土”上进行着重塑。

舱体上方的电子屏幕,冷光闪烁,无声地交替显示着两张照片——两名A国政府重要部门的官员。那是这两个“作品”未来需要扮演的角色。

“进度?”克里斯的声音在空旷且带有轻微回声的实验室里响起,打破了近乎凝滞的寂静,显得格外清晰且不容置疑。

“植入进度已稳定在55%,纳米机器人集群协同性良好,未出现明显排斥反应。预计还需七十二小时完成形态固化期,随后将进入神经适配与记忆覆盖阶段。”身旁,pw公司名义上的负责人埃文斯恭敬地应答。他是个四十岁上下、发际线后退显着、眼神里交织着商人式的精明与下属特有的谨慎的白人男子,穿着一套价格不菲但样式保守的深色西装,与周围充满未来感的高科技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二类种子的招募情况?”克里斯追问,视线并未从观察窗内那两具正在被改造的躯体上移开。

在他心中,一类种子虽然后效接近完美,如同博物馆里那些需要大师耗费数年心血精雕细琢、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但成本高昂、周期漫长,无法满足大规模、快速部署的战略需求。

他真正渴望建立和掌握的,是一支可以量产的、没有自主意识、完全受他意志掌控的“死士”军团。

德里克那个失败的实验品,尽管存在诸多缺陷和不可预测性,但那种瞬间将一个凶名在外的海盗头子变成脚下唯命是从的忠犬的绝对掌控感,让他食髓知味,难以忘怀。

埃文斯略一迟疑,声音下意识地压低了些:“完全遵照您的指示,我们通过几家可信的第三方劳务公司,以优厚的薪酬待遇和包食宿为诱饵,从S国几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招募了三十余名身体条件符合要求的青壮年。目前已陆续以‘后勤保障人员’的身份进场,先安排他们从事一些外围的清洁、搬运、设备简单维护等杂务,以便于近距离观察、筛选和初步适应。只是……”

他顿了顿,偷偷用眼角余光迅速打量了一下克里斯的表情,继续说道:“今天上午,有两名负责垃圾清运的清洁工,趁着外出倾倒垃圾的间隙,借口去附近购买个人物品,偷偷跑掉了,未能按时返回。为避免在公司周边区域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和怀疑,我没有批准内部安保部门提出的追击请求。”

“跑了就跑了,无足轻重。”克里斯摆了摆手,语气淡漠得仿佛在谈论两只从笼中逃走的无关紧要的蚂蚁,“关键是要加强内部人员管控,尤其是各出入口的身份核查和权限管理,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记住,外围绝不能有任何异常举动,维持‘正常、合规运营’的商业表象是目前的第一要务。”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埃文斯,“对这三十多名新招募人员,初步筛选后,预计能有多少符合二类种子实验基础要求的受试者?”

埃文斯暗暗松了口气,连忙回答:“正在进行初步的身体检查和背景资料核实。排除掉有明显健康问题、性格过于油滑或背景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人员,初步评估,预计能有十到十二人左右符合基础要求,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适应性观察和预备性注射。”

“嗯。”克里斯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喜怒,“最新的神经抑制参数模组和体能强化血清配方,我已经通过加密通道传输到你的安全终端。务必按照既定方向和参数范围全力推进,我需要尽快看到具有突破性的、可复制的成果。过程中遇到任何技术瓶颈、资源短缺或外部干扰,直接向我汇报。”

“明白,克里斯博士。我会亲自盯紧这个项目。”埃文斯躬身应道,态度谦卑。

埃文斯悄然离去,厚重的合金气密门无声关闭。克里斯再次将目光投向观察窗内,但那两张不断切换的、代表着权力和目标的官员照片,却让他的思绪飘向了更远的地方。丹尼尔老板严令停止针对中资项目的直接破坏行动,总部也派来了特派员接管了非洲分部的日常运营事务,表面上看似收缩了战线,趋于保守。然而,眼前这两枚即将“成熟”的“种子”及其锁定的具体身份,无疑是最清晰的信号:组织的目光和战略重心,从未真正离开过A国这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上要冲。

老板口中那条不容触碰的“红线”究竟是什么?为何山海集团要不惜重金,选择在A国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弹丸之地进行如此大规模、长期性的投资?

这片贫瘠的土地,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超乎寻常的战略回报?

这背后,仅仅是商业考量,还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博弈?

无数疑问在克里斯脑中盘旋、碰撞,却找不到确切的答案。最终,所有这些不确定性都化为他嘴角一抹冰冷而笃定的笑意。

“舞台还在,角色也未最终确定,总有登场的机会。”他低声自语,声音在冰冷空旷的实验室里产生轻微的回响,“这场较量,远未结束,甚至可能才刚刚开始。”

黄昏时分,阿尔提港,山海集团二号项目营地。

夕阳的余晖将营地的简易板房、高耸的通信天线和迎风飘扬的旗帜拉出长长的、歪斜的影子。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尘土气息、汗水味,以及远处公共厨房传来的阵阵炊烟和食物香味。结束了一天繁重工作的工人们,三三两两地从工地返回,带着疲惫却满足的喧闹声、洗漱声、吆喝声,汇成一股充满烟火气的声浪,给这片曾经饱受战火洗礼的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这是一种劫后余生、努力重建正常生产生活的坚韧气息。

装备库内,秦天正独自一人,就着窗外透进的最后一点天光,仔细检查着武器架上的装备。

他手指灵利地拿起一支突击步枪,熟练地进行着验枪、拆卸、擦拭、上油、组装的流程,动作流畅而专注,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仿佛手中的武器不是冰冷的金属构件,而是有生命、需要精心呵护的战友。他的侧脸在暮色中显得轮廓分明,眼神锐利而沉静。

苏洛脚步轻快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但声音依旧保持着平日的沉稳:“秦天,国内那边有消息了,是好消息。”

秦天抬起头,将刚刚组装完毕、擦拭得锃亮的步枪利落的空枪检查上膛、退膛,最后关上保险,平稳地放回武器架,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带着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韵律感。“什么好消息?”他问道,目光转向苏洛,带着询问。

“之前我们从不同渠道搜集到的、与那个神秘纳米项目相关的物料样本和零散信息,国内最顶尖的技术团队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溯源和交叉比对分析,刚刚反馈回结果,锁定了几家有重大嫌疑的生物科技公司。”苏洛语速平稳地汇报着,“唐琬根据这份名单,尝试性地利用漏洞潜入了这几家公司的内部网络进行扫描,还真让她挖到了一些有趣的、不同寻常的数据蛛丝马迹。”

秦天眼神骤然一亮,如同黑暗中划过的火柴:“具体情况怎么样?锁定目标是哪几家?”

“目前初步聚焦在三家主要从事纳米级生物材料、基因编辑及神经接口等前沿领域研究的公司,它们的注册地、股权结构、研发经费的异常流向、项目保密等级以及部分内部加密通信的模式,都存在值得深究的疑点。不过,”苏洛顿了顿,“目前还只是基于数据异常的分析,需要更深入的核查、实地情报印证以及多源信息交叉验证,才能最终确认它们是否与克里斯的‘火种’计划有直接关联。”

“唐琬这丫头,真是不得了!关键时刻总能给人惊喜!”秦天赞叹道,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欣慰和一丝迫不及待,“走,带我去信息中心看看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