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望着舆图感慨:“半年便定倭国,全靠太孙殿下提前部署,咱们的卫所士兵也争气。”
朱樉握着长枪笑道:“如今银矿运输无忧,咱们也能早日回家了!”
三将随即下令:明军分驻各藩城清剿残兵,登记倭国壮丁送往大田市银矿;汤和留兵守北海道,朱樉与朱棣安排四国岛防务。
消息传至大田市,郭镇立刻加快银矿开采,白银分批运往应天。
远在应天的东宫花园,内侍捧着捷报匆匆赶来:“殿下!汤和将军平北海道,朱樉、朱棣将军克四国岛,倭国全境归大明了!”
朱雄英展开捷报,笑着对身旁的徐妙锦道:“妙锦,倭国平定了!这场仗总算结束了。”
徐妙锦轻抚腹中,眼中满是欣喜:“太好了,将士们能归家,咱们的孩子也能在安稳天下出生了。”
奉天殿内,朱元璋看完捷报抚掌大笑:“卫所士兵便平了倭国,我大明兵力果然强盛!雄英选将眼光独到!”
他即刻下令召开朝会,商议倭国战后管辖。此时的倭国,明军士兵正忙着安抚百姓、登记人口,曾经的倭国藩城,如今尽插大明旗帜。
几月后……
东宫……
殿内便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
太孙妃徐妙锦历经数时辰生产,终于诞下一名男婴。
朱雄英守在殿外,指尖攥着锦帕,听到哭声的瞬间,悬了半日的心骤然落地。他快步走到产房门口,见产婆抱着裹在明黄襁褓中的婴儿出来,连忙迎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
孩子皱巴巴的小脸泛着红晕,小手还在无意识地挥舞,响亮的哭声让朱雄英的笑意从眼角蔓延到嘴角。
“殿下,是位小殿下!哭声这么洪亮,将来定是个有福气的!” 产婆擦着额头的汗,满脸堆笑地贺喜。
朱雄英轻轻晃了晃襁褓,目光柔得能滴出水来,转头对身后的东宫总管太监道:“传孤的令!产婆辛苦半日,赏白银五十两、锦缎十匹。”
产婆闻言,连忙跪地谢恩:“老奴谢太孙殿下恩典!”
朱雄英又看向守在殿外的东宫侍女与护卫:“今日在值的所有东宫人员每人赏白银十两。”
东宫众人齐齐躬身:“谢殿下恩典!”待朱雄英抱着孩子走进寝殿,徐妙锦正靠在床头,脸色虽苍白,眼神却亮得很。
她望着襁褓中的孩子,轻声道:“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朱雄英坐在床边,一只手握住她的手,另一只手轻轻拂过孩子的脸颊:“如今倭国平定,银矿源源不断为大明输送财富,咱们的孩子,便叫‘富强’吧,朱富强 —— 愿他将来能守护大明,让国家愈发富强。”
徐妙锦眼中闪过赞同,轻轻点头:“好名字,便叫朱富强。”
此时,负责照料徐妙锦孕期的医官们也走进殿内,躬身禀报:“殿下,娘娘产后气血亏虚,需好生调养,臣等已备好补气血的汤药,后续每日会按时来为娘娘与小殿下诊脉。”
朱雄英看向医官们,温声道:“这段时日辛苦各位了。每位医官赏白银三十两。”
医官们大喜过望,连忙谢恩:“臣等谢殿下恩典,定尽心照料娘娘与小殿下!”
消息传到奉天殿时,朱元璋当即拍案大笑:“好!好!朕的曾孙出生了!传朕的令,大赦天下!东宫添丁是大明之喜,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
随后,朱元璋亲自驾临东宫,刚进殿便迫不及待地要抱朱富强。
看着曾孙与朱雄英儿时相似的眉眼,朱元璋笑得合不拢嘴,对朱雄英道:“你做得好!不仅平定外患,还为大明添了后继之人。”
朱雄英连忙躬身:“都是太孙妃的功劳!”
时光荏苒,一年转瞬即逝。
朱富强已能牙牙学语,会奶声奶气地喊 “父皇”“母后”,朱雄英也没有过于纠正,反正自己都是要当皇帝的。
而朱元璋自朱雄英平定倭国后,便愈发觉得他能独掌大局,传位的念头也愈发坚定。
这一日,朱元璋在奉天殿召开朝会,文武百官皆在场。
他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朕在位近三十年年,如今已年迈,而太孙雄英平定外患、稳固朝纲,深得民心,朕决意传位于太孙朱雄英!”
百官皆是一惊,随即纷纷躬身:“陛下英明!”
朱雄英连忙上前,躬身道:“爷爷,孙儿资历尚浅,恐难当大任!”
“你已做得足够好。” 朱元璋起身,走到朱雄英身边,将传国玉玺递到他手中,“大明交给你,朕放心。”
登基大典定在一个月后举行。
应天府张灯结彩,百姓们涌上街头,争相目睹新帝登基的盛况。
各地藩王 —— 包括刚从倭国回应天的朱棣、朱樉,以及驻守北平的藩王们,皆提前抵达应天,参加大典。
大典当日,奉天殿内庄严肃穆。
朱雄英身着龙袍,一步步走上丹陛,接过传国玉玺,接受百官朝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毕后,朱雄英下诏:册封徐妙锦为皇后,东宫侍女小菊为贤妃;立长子朱富强为皇太子。
徐妙锦身着皇后朝服,站在朱雄英身旁,眼中满是温柔。
小菊则身着妃嫔服饰,恭敬地站在一侧。
朱富强虽年幼,却也被乳母抱着,接受百官的朝贺,小脸上还带着懵懂的笑意。
朱棣、朱樉等藩王上前,躬身道:“臣等参见陛下!祝陛下龙体安康,大明国泰民安!”朱雄英看着眼前的百官与藩王,又望向身旁的妻儿,心中满是感慨。
从坐镇汉城伐倭,到麟儿降生、封赏东宫,再到如今登基为帝,每一步都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
他肩上的担子更重,却也更有信心,有爷爷打下的基业,有妻儿的陪伴,他定能让大明愈发强盛,不辜负爷爷的期望,也不辜负 “富强” 之名。
登基大典结束后,朱雄英来到御书房,拿起奏报翻看,嘴角不自觉上扬。他知道,大明的辉煌,才刚刚开始。
夕阳透过御书房的窗棂,洒在朱雄英的龙袍上,也洒在案上的舆图上。
窗外,百姓们的欢笑声隐约传来,海棠花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 一个新的时代,正伴随着新帝的登基,缓缓拉开序幕。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