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 > 第461章 经纬迷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83年立冬那天,振新纺织厂重新挂牌的红绸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陈宇穿着母亲留下的旧工服,站在写有“实业兴国”的老牌坊下,手里攥着那份刚从律师手中接过的海外信托文件——泛黄的股权证明上,母亲的签名被阳光照得发亮,旁边赫然盖着1963年英属香港汇丰银行的戳记。

“陈先生,这份信托协议签订于振新厂倒闭前一个月。”西装革履的香港律师推了推眼镜,“根据条款,您母亲名下的30%股权及收益,将在您成年后正式移交。”周围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老周头哆嗦着手指划过纸张:“难怪你娘当年总说‘厂子不会倒’,原来她把心血都藏在了港岛......”

话音未落,警笛声由远及近。赵宏表哥被两名警察押着走进厂区,他鬓角的白发比三天前多了一倍,看见陈宇手中的股权证明时,膝盖一软跪倒在地:“当年......是林耀宗逼我的!他说只要搞垮振新厂,就把桑树林的开发权给我......”

陈宇盯着他颤抖的肩膀,突然想起母亲诊断书上的日期。法医报告显示,她是因长期接触劣质化学染料才患上肺癌——而当年正是赵宏负责采购纺织原料。“那些甲醛超标的布料,你卖给了哪家工厂?”他的声音冷得像冰。

赵宏浑身发抖:“是、是宏盛的前身......我没想到会害死人......”话未说完,便被警察拖走。王大力拍了拍陈宇的肩膀,指了指不远处的电视台摄像机:“陈哥,全国观众都看着呢,咱们得给老纺织工人们一个交代。”

挂牌仪式结束后,陈宇带着工人走进桑树林。根据老周头的回忆,日军作坊的入口就在那棵百年桑树下。当铁锹挖到半米深时,青铜质地的门环突然破土而出,上面刻着“云锦坊”三个字——正是老太太口中失传的非遗工艺。

“小心!”设计师小林突然惊呼。土层中露出的青砖上,隐约可见防毒面具的图案。陈宇想起前世看过的抗战史料,立刻让人停止挖掘:“这是战时掩体,可能有瓦斯残留。”他掏出手机联系考古所,却在信号接通的瞬间,注意到砖缝里露出的半张图纸。

小心翼翼抽出图纸,泛黄的宣纸上用朱砂画着复杂的经纬线,角落处题着“云锦八宝纹”字样。王大力凑过来:“这和你母亲旗袍上的刺绣图案好像!”陈宇心脏狂跳,想起老外商带来的1947年旗袍,内衬暗纹竟与图纸上的“万字不到头”纹样完全一致。

深夜,考古队在掩体中清理出三十余箱文物,除了纺织工具,还有一本带锁的工作日志。陈宇用母亲的银怀表链捅开铜锁,扑面而来的樟脑味中,一行行钢笔字跃然纸上:

“1942年7月15日,日军强占振新厂,逼我等仿制云锦龙袍。工友陈桂兰(陈宇母)将真图谱藏于桑树根下,假图已随火销毁......”

字迹在煤油灯下忽明忽暗,陈宇的手剧烈颤抖。原来母亲口中的“老周师傅”就是日志的主人,而她冒死保护的云锦图谱,竟在二十年后被自己亲手挖出。王大力递来热姜汤:“陈哥,电视台说今晚的新闻要做专题,就叫《抗战遗珍与纺织血泪》。”

“先别急。”陈宇合上日志,目光落在墙角的锈迹上,“你看这些痕迹,像是长期放置化学药剂的地方。当年日军可能在这里生产有毒染料,而二十年后,赵宏他们又用同样的原料害死了我母亲......”他突然想起宏盛仓库的那场大火,或许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想销毁证据。

凌晨三点,纺织厂的化验室亮如白昼。显微镜下,从老厂房地基取出的土壤样本中,检测出高浓度苯胺类化合物——这是制造劣质染料的关键成分,也是导致母亲肺癌的元凶。陈宇将报告拍照发给苏瑶,附言:“请转给香港廉政公署,这是林耀宗的新罪状。”

窗外飘起细碎的雪花,陈宇裹紧母亲的旧围巾,走进样品间。设计师们正在复刻云锦纹样,金线在织机上穿梭,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泛着柔光。他摸出藏在怀表后的半枚盘扣,与新做的翡翠扣头拼在一起,终于连成完整的“并蒂莲”图案——那是母亲当年的定情信物,也是振新厂的初代商标。

手机震动,苏瑶发来林耀宗的审讯视频。画面里,昔日不可一世的港岛商人满脸憔悴:“我父亲当年是日军翻译,参与过云锦坊的掠夺......赵宏给的染料配方,就是我从父亲遗物里找到的......”陈宇关掉视频,望向窗外的桑树林,雪落在桑叶上,像极了当年母亲纺织时飘落的棉絮。

天亮时,考古所送来加急报告:掩体中发现的染料配方,与宏盛近期进口的化工原料成分高度吻合。陈宇将报告连同日志复印件交给公安局,带队的张警官拍了拍他的肩:“小陈,这些证据不仅能定他们的经济罪,还能追究战争遗留责任。”

挂牌仪式后的第七天,振新纺织厂的“抗战遗珍展”正式对外开放。老太太摸着展柜里的云锦图谱老泪纵横,当年的工友们围在一起,指着日志上的名字一一辨认。陈宇站在人群后方,看见阳光穿过母亲的工牌,在地面投下小小的光斑,像一枚永不褪色的勋章。

深夜,他独自来到桑树林,将半枚盘扣埋进百年桑树根部。月光下,新立的石碑上刻着:“此处深埋云锦真谱与纺织女工之魂,愿后世匠人,永记经纬之间,不止有利益,更有家国。”

风起雪落,陈宇裹紧大衣往回走,听见织机声从厂房里传来——那是工人们在赶制参加国际纺织展的新品。路过老牌坊时,他抬头看见“振新”二字被霓虹灯照亮,突然想起母亲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纺织女工,用最干净的线,织最清白的布。”

雪越下越大,陈宇摸出怀表看时间,表盖内侧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子承母志,经纬天地。”他笑了笑,将怀表贴在胸口,那里还放着刚收到的国际纺织展邀请函——参展名称栏里,工人们瞒着他填上了“振新·中国”。

远处,钟楼敲响十二点。1983年的冬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寒冷,但振新厂里的灯火,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温暖。陈宇知道,这场跨越两代人的纺织梦,终将在时代的经纬线上,织就属于中国实业的壮丽图景。

下章预告:国际纺织展惊现日军遗孤,携母亲日记揭露当年云锦掠夺真相;振新推出“抗战纪念系列”服饰,却遭境外势力抵制;桑树林下的防空洞发现通往日军军火库的密道,里面藏着未引爆的化学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