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全民转职:我,唯一神级职业 > 第442章 灯没灭,可土在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水泵站旁,陶罐中的麦苗在夜色里静静吐息,仿佛是这片废弃之地的唯一活物。

那些从陶土缝隙中渗出的根系,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微光细丝,它们变得更加坚韧,如同一张由光线织成的蛛网,牢牢吸附在老旧的铸铁管道上,汲取着某种来自地底深处的养分。

林逸每日清晨的记录从未间断。

他手中的笔记本上,数据与素描交错,勾勒出一个超乎常理的生态系统。

他发现,这个不起眼的陶罐仿佛自带一个微型气候场,罐底的积水蒸发速度远低于他设置在旁边的任何一个对照容器。

更诡异的是麦叶边缘凝结的露珠,它们并非普通的水汽,在日出前那几分钟转瞬即逝的微光里,会短暂折射出类似旧信纸上模糊的字迹轮廓,一闪而逝,无法捕捉。

他没有声张,只是在笔记本上用代码冷静地标注:“植物性记忆载体,疑似与夹层信件同源。”

晨雾如纱,一个身影无声无息地浮现在水泵站的边缘。

是楚瑶,她的存在本身就像这片土地的梦境。

她没有走向林逸,而是径直走向那个陶罐,苍白的指尖轻柔地触碰在冰凉的罐壁上。

刹那间,麦叶上的露珠瞬间凝结成一片细密的霜纹,霜纹之中,一幅模糊的动态画面一闪而过:一个瘦弱的孩童蜷缩在斑驳的墙角,小小的手紧紧攥着半张没有写完的信纸,窗外,炮火的红光将他的影子在墙上拉扯得如同鬼魅。

楚瑶的呼吸微微一滞,她收回手,用几不可闻的声音低语,像是在对那株麦苗,又像是在对脚下的土地说:“这些墙,从来不只是庇护所。它们是沉默的容器,把那些永远不敢说出口的话,永远无法寄出的思念,都变成了根。”

林逸听到了她的低语,这印证了他心中的猜想。

他立刻返回临时据点,调出了整座城市的地下管网图。

古老的蓝色图纸与现代的数字模型重叠,一个惊人的事实浮现眼前——这座废弃的水泵站,其地理位置正位于七十年前那座被称为“沉默庇护所”的巨大防空洞的地下水脉交汇点。

而那个陶罐所摆放的位置,分毫不差,恰好是当年避难所主排水井在地表的延伸线!

一切都不是偶然。

林逸的瞳孔骤然收缩,一个大胆的推论在他脑中成型:这株麦苗,根本不是自然生长的产物。

它是某种“记忆回流”的具象化表现。

地底深处,那些被战火与绝望压抑了七十年的执念从未熄灭,它们借助这四通八达的水脉,找到了一个出口,借着这株植物为媒介,试图重新破土而出,重见天日。

第三天深夜,异变陡生。

陶罐突然发出一阵轻微的嗡鸣震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地底苏醒。

紧接着,一道清脆的裂响,罐身侧面竟裂开一道发丝般的细缝。

林逸心中一紧,刚要上前,却看见了匪夷所思的一幕。

那株看似脆弱的麦苗茎干上,竟然分泌出几滴琥珀色的粘稠树脂。

树脂沿着茎干缓缓滑落,精准地渗入那道裂缝,并在接触空气的瞬间迅速硬化,将裂缝完美地弥合了。

它在自我修复!

林逸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强压住内心的震撼,用一把无菌手术刀,小心翼翼地从那道愈合的疤痕上刮取了微不足道的样本。

他没有通过任何官方渠道,而是将其送至一家地下实验室进行匿名检测。

二十四小时后,一份加密邮件出现在他的电脑上。

结果只有一行字,却像一道惊雷在他脑中炸响:“样本成分含微量放射性碳同位素,年代测定结果……七十年前。”

林逸死死盯着屏幕,指尖冰凉。

这株麦苗,它不仅在修复自己,而且使用的是来自过去的物质!

那些执念,那些记忆,正在从虚无缥缈的能量形态,转化为真实的物质!

就在这时,他耳边的微型通讯器里,传来了伊凡那标志性的、仿佛来自地壳深处的地脉低语,这一次,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清晰波动:“第八十九节点……能量反应确认。开始……反哺。”

反哺!

这个词让林逸瞬间想通了一切。

他立刻着手设计一个更大胆的实验,一个“承重沙袋”计划的终极升级版。

他联系了十二位曾参与过危屋守夜、精神同调率最高的志愿者。

当晚,水泵站周围,十二个精确计算过的观测点被布设完毕。

十二位志愿者每人手持一盏特制的油灯,灯油里混合了从夹层信纸上提取的微量粉末。

这是林逸设计的“灯阵共振”,他要用这十二盏灯,模拟一个放大了无数倍的“精神信号塔”,看看能从这株麦苗身上,撬动出什么秘密。

午夜零点,林逸一声令下。

“点灯!”

十二盏油灯被同时点亮,昏黄的光晕连成一片,将小小的水泵站笼罩在一片肃穆而神秘的氛围中。

光芒共振的瞬间,陶罐里的麦苗作出了剧烈的反应!

罐身裂纹中渗出的琥珀色树脂骤然增多,如同金色的血液,将整个陶罐都染上了一层奇异的光泽。

而那几片麦叶,竟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规律,猛地舒展开来,如同孔雀开屏,又似一把折扇,在十二盏灯的映照下,投下了十二道清晰无比的影子。

每一道影子,都像一根黑色的指针,精准地指向了城市版图上一个不同的方向——而那些方向,无一例外,全是早已被遗忘的旧城遗址。

林逸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缓缓从背包里取出一枚没有任何照片的空相框,一步步走到麦苗前,将其稳稳地立在陶罐的正前方,镜面朝向那株诡异的植物。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灯阵的光芒稳定地燃烧着。

突然,相框的玻璃表面,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拂过,一层薄薄的水雾凝结其上,紧接着,水雾中缓缓勾勒出一张模糊的孩童面容。

正是楚瑶在霜纹中看到的那张脸,他的眼睛里空洞无物,嘴唇微微翕动,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所有志愿者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脸上,空气仿佛凝固了。

林逸却凝视了那张脸良久,缓缓伸出手,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动作。

他将那枚相框轻轻地翻转过来,让玻璃面朝下,盖在了地上。

“现在,还不该看见名字。”他轻声说道,像是在安抚那个无声的灵魂。

就在相框翻转,与地面接触的瞬间,陶罐的底部,传来一声极轻,却又无比清晰的“咔哒”声。

那声音,像是尘封七十年的锁芯被钥匙转动,又像是深埋地底的种子终于挣破了外壳。

伊凡的低语几乎是同时沉入林逸的脑海,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敬畏与警惕。

“它要长出眼睛了。”

林逸猛地抬起头,环视着被灯光与黑暗切割的城市轮廓。

那一刻,他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变化。

那声“咔哒”带来的震动,似乎并不仅仅局限于小小的陶罐,而是通过某种他无法理解的媒介,与整座城市的脉搏产生了微妙的共振。

这个刚刚“长出眼睛”的东西,它所连接的,似乎不再仅仅是七十年前的那个“沉默庇护所”。

它连接的,是现在。

是此刻。

是这座城市里,每一个沉睡或清醒的灵魂。

一个全新的,无法预测的变量,已经被激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