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全民转职:我,唯一神级职业 > 第475章 你没说出口的,光替你喊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5章 你没说出口的,光替你喊了

光影巨像的轮廓在夜空中静默,仿佛一座由星辰雕刻的宏伟墓碑。

然而,林逸的目光早已从那张熟悉的脸上移开,落在了脚下新生的墙语植物上。

他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只是缓缓蹲下,将手掌轻轻按在了植物最粗壮的根部。

那是一种冰凉而又充满生命脉动的触感。

下一秒,他掌心那枚作为权限密钥的透明麦穗,发出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的微弱震动。

不是记忆残响被动触发的反馈,而是一种同步频率的主动共振,像两枚调校精准的音叉,隔着时空产生了呼应。

林逸瞳孔骤然一缩。

他立刻调出了七处核心共鸣井的实时数据流。

一排排冰冷的数字在他视网膜上飞速刷新,最终定格在一组触目惊心的对比上。

过去十二小时内,全城三十七个大型静灯站,其光丝能量的输出总量,竟然超出了所有居民输入的情感能量总和百分之四十七!

能量无法凭空产生。

这多出来的部分,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正以一种肉眼不可见的方式,源源不断地逆向流回麦芽遗址的核心地带。

他猛地抬头,再次望向那巨大的母亲虚影。

那不是一个被动的影像,而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聚合体,一个正在主动汲取力量的信标。

“原来如此……”林逸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被颠覆认知的震撼,“不是他们在等我们去点亮一盏灯……是他们,在尝试呼唤我们回家。”

第二天清晨,空气微凉。

林逸再次踏入城西养老院。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径直走向陈阿婆的房间。

老人正静静坐在窗边,晨光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

她的膝上放着一个老旧的糖果盒,此刻盒盖打开,里面没有糖,只有一小撮早已干枯发黑的麦穗。

看到林逸,她没有说话,只是用颤巍巍的手指,从盒中捻起一粒最完整的麦穗,轻轻放在了窗台那盏从未用过的旧油灯旁。

那是一个极其微小,却又充满仪式感的动作。

当夜,子时。

养老院的监控中心,林逸正死死盯着屏幕。

画面中,陈阿婆房间窗台上的油灯,在没有任何火源的情况下,轰然自亮。

火焰并非普通的橘红色,而是呈现出一种纯净的淡金色,宛如融化的黄金。

光芒投射在墙壁上,形成的画面不再是过去那个在麦田里奔跑的小女孩。

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穿着老旧条纹病号服的老人,他们看不清面容,却手拉着手,步履蹒跚地在一条熟悉的走廊上缓步前行。

背景,赫然正是这家养老院的走廊。

“调出其他六个房间的监控!”林逸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

屏幕切换,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在同一时刻,另外六位曾梦见麦田的老人,仿佛听到了无声的号令,齐齐在睡梦中翻过身,面朝各自窗台的方向,姿势虔诚得如同朝圣。

林逸的心脏猛地一跳。

一个大胆的结论在他脑中成型:某些强大的、共通的记忆体,已经进化了。

它们不再依赖于“被讲述”这种单一的激活方式,而是开始通过某种群体性的潜意识共鸣,自发地组织归途。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做了一个决定。

他没有再向“沉默信箱”投递任何一封引导信,也没有安排任何点灯人执行任务。

他只是命令全城的巡逻队,将所有系统权限开放,只记录,不干预,标记出接下来一夜里,所有自然浮现的光丝点。

第三天夜里,结果出来了。

城市的立体光影图上,除了已知的灯站点,赫然多出了十九个全新的、微弱却稳定的光点源。

这些地点,全都是从未被规划,甚至从未有人想起过的角落:一所废弃小学的厕所隔间里,城南桥洞下那个被遗弃的流浪狗窝,还有一个生锈的、早已停用的电话亭……

每一处,都曾上演过一场“无人见证的告别”。

林逸亲自驱车前往城南桥洞。

这里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尘土与腐朽的味道。

他在那个流浪狗曾经蜷卧的角落里,点燃了一盏最小号的便携灯。

他没有讲述任何故事,也没有记录任何信息,只是像一尊雕塑般,在旁边静坐了三个小时。

深夜,当周遭的一切陷入死寂,奇迹发生了。

冰冷的地面上,一串由极细微光点组成的足迹,凭空浮现。

它从黑暗中延伸而来,小心翼翼地绕着那盏小灯走了三圈,仿佛在确认着什么,随后又调转方向,延伸向不远处的垃圾中转站。

林逸的呼吸几乎停滞。

他立刻翻查档案,一条记录弹了出来:该区域曾有一位拾荒老人,于半年前病逝。

他生前最后一笔社会信用点支出,是购买了一袋狗粮。

而他的最后居所,正是那个垃圾中转站。

林逸取出那枚透明麦穗,缓缓伸向地面上那串光点足迹的起点。

当麦穗触碰到第一个光点的瞬间,他脑中原本只有老人脚步声的记忆残响里,突兀地多出了一声极其微弱的呜咽。

是狗的轻叫。

他在随身终端上,重重地写下了一行字:“记忆的边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宽。”

一个名为“静默响应”的计划随即启动。

林逸下令,在全城那十九处自发光点源,全部设立无名灯架。

他通过城市广播发布了一条奇怪的规定:任何市民路过这些灯架,若心中有所感应,可以上前点灯,但绝不允许言说自己想起了什么,也不得与旁人交流。

计划执行的第一天,只有三处灯架被点亮。

第七天,十九处灯架,昼夜不熄。城市的潜意识,被彻底唤醒。

这天深夜,东区一处设立在小巷尽头的灯架,陡然发生了异象。

监控画面中,那盏灯的火焰猛地拔高,随即在空中凝成一个虚幻的犬爪印记,清晰无比,在持续了整整五秒后,才缓缓消散。

第二天,一个年轻人路过那条小巷,本是行色匆匆,却在看到那盏灯时猛地停下了脚步。

他愣愣地站了许久,眼中满是迷茫与追忆,最终对着空气喃喃自语:“我叔……他以前总说,狗这东西,比人记得清。”他,正是那位拾荒老人的侄子。

同一时刻,麦芽遗址的地下控制中心内,林逸正盯着墙语植物的数据流。

他发现,自从“静默响应”计划开始,植物根茎中的银色脉络,其流动速度骤增了三倍。

而在那些被解析出的记忆片段中,开始大量出现非人类视角的画面:贴近地面的低矮视野,通过嗅觉感知的气味标记,泥土上留下的爪印轨迹……

林逸猛然想起了陈阿婆那天无意中说起的一句话:“那时候,人都没得吃,狗也跟着我们啃麦芽,它们都记得路。”

就在这时,整个控制室的地面,传来了一声极其轻微,却又沉闷无比的震动,仿佛有什么沉睡了千百年的古老之物,在地心深处,翻了一下身。

那声音,如同一声来自远古的回音。

林逸握紧了手中那枚滚烫的透明麦穗,感受着里面传来的、混杂着人类与兽类的记忆共鸣,低声道:“原来,不只是人在走归途……连那些被遗忘的生灵,也在等着一盏属于它们的灯。”

他的目光,穿透层层数据,最终锁定在监控屏幕的一角。

那里,正循环播放着东区桥洞灯架火焰凝成犬爪印的画面。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在控制台上一划,调出了那十九处自发光点源的所有高精度监控记录,时间轴被他精准地锁定在了犬爪印出现的那个瞬间,以及之后。

他要看看,当一只狗的记忆被点亮时,整个城市的记忆网络,究竟发生了怎样他所未知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