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如丝,扬州国际会展中心的玻璃幕墙上水痕交错,映出场内灯火通明的盛况。
会场中央,数百名学者、记者与联合国申遗团队的代表济济一堂,摄像机红灯闪烁,空气中夹杂着咖啡香与刚印刷的会议手册的油墨味。
董文翊站在讲台上,西装笔挺,身后投影屏滚动着邗沟遗址的航拍图,运河故道的蜿蜒水脉在屏幕上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
“诸位,”董文翊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历史学者的沉稳,“大运河不仅是隋朝的经济命脉,更是华夏文明的血脉。通济渠的开凿,绝非《唐书》所言的炀帝荒淫之举,而是连接江南与中原的战略壮举。”
他指着屏幕上邗沟遗址的石碑拓片,碑文“通济”二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我们最新发现的铜铃铭文,证实了这一点。”
台下掌声如潮,记者们奋笔疾书,联合国申遗代表频频点头。
林瑶坐在前排,手中捧着那枚隋代铜铃,铃身青绿,刻满密宗咒文,触感冰凉却隐隐发烫。
她低头端详,铃内暗藏的水系图仿佛在指尖流动,勾勒出运河的千年脉络。她的直觉告诉她,这枚铜铃不仅是文物,更是通往隋炀帝陵的钥匙。
会场一角,苏婉整理着笔记,纤细的手指在笔记本上勾画着露筋娘娘的传说轮廓。
她低声对身旁的徐小宁说:“这铜铃的铭文,和地方志里提到的‘水龙护脉’太吻合了。你说,会不会真有什么龙脉在运河底下?”
徐小宁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动的碳-14断代数据让他皱眉:“吻合是吻合,但史料太乱,唐人修史把炀帝抹黑得一塌糊涂,咱们得小心求证。”
主席台旁,李铁抱着手臂,目光扫过会场,警惕地观察每一个陌生面孔。
几天前的水下探险,露筋娘娘的鬼影让他背脊发凉,但他更担心的是人群中可能混杂的文物贩子。
自从潜水视频在网上疯传,扬州的黑市就蠢蠢欲动。
董文翊继续演讲,语气渐转激昂:“通济渠开凿于605年,耗费百万劳力,连接了扬州与洛阳的经济命脉。我们在邗沟发现的石碑与铜铃,证明炀帝此举意在统合江南资源,而非单纯的巡游享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这不仅改写隋史,也为大运河申遗提供了关键证据。”
台下,联合国申遗代表、法国考古学家皮埃尔举手提问:“董教授,铜铃铭文的‘水龙护脉’,是否暗示某种神秘力量?中国古代常以龙喻地脉,这是否与您的发现有关?”
问题一出,会场安静下来,记者们屏息等待。
董文翊微微一笑,答得滴水不漏:“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力量与守护。铜铃铭文或许是隋人借龙脉之说,表达对运河的重视。我们的任务是还原历史,而非迷信传说。”
他话音刚落,林瑶手中的铜铃突然轻颤,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回应着什么。
会场灯光闪烁了一下,众人未及反应,嗡鸣声骤然放大,铜铃表面咒文亮起幽蓝光芒。
林瑶心头一紧,低声对身旁的赵子昂说:“子昂,仪器!”
赵子昂迅速打开便携式探测仪,屏幕上却只显示一片杂波。他低咒一声:“又失灵了,和水下那次一样!”
台上,董文翊不动声色,迅速切换投影画面,掩盖骚动:“接下来,林教授将展示铜铃的细节。”
林瑶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将铜铃置于展台放大镜下。
投影屏上,铃身咒文清晰可见,细密的莲花纹与运河水道交织,宛如一幅微缩的隋代水系图。
台下掌声再起,记者们争相拍照,直播镜头将这一幕传遍全国。
“铜铃不仅是密宗法器,”林瑶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它的铭文与邗沟石碑呼应,指向扬州水下的一座墓葬,极可能是隋炀帝陵的入口。”
她指着投影上的水系图,“这些水道布局,与通济渠的史料记载高度吻合,证明运河的战略意义。”
话音未落,铜铃再次震响,声音如水流激荡,幽蓝光芒骤然爆发。
会场中央的投影屏扭曲,浮现出一幅诡异的画面:运河水面波涛翻涌,一条水龙虚影盘旋而起,鳞片闪烁,龙首狰狞,似要冲破屏幕。
台下惊呼四起,记者们举起相机,皮埃尔瞪大眼睛,低声用法语惊叹:“mon dieu!”
董文翊眼疾手快,冲到展台前,一掌按住铜铃,体内风水龙气悄然运转。
铃声渐弱,水龙虚影缓缓消散,但那股阴冷的气息仍萦绕在会场。
林瑶低声对他说:“这不是普通的灵异,铜铃在召唤什么……可能是主墓的守护力量。”
董文翊点头,目光深邃:“水龙护脉,果然名不虚传。”
苏婉迅速起身,切换投影为邗沟遗址的航拍图,缓解会场紧张气氛。
她轻声对徐小宁说:“这水龙,和露筋娘娘的传说太像了,怕是劳工怨灵的化身。”
徐小宁皱眉,低头检查仪器:“怨灵也好,龙脉也罢,数据不会骗人,墓门就在运河底下。”
会场恢复秩序,皮埃尔带头鼓掌,称赞团队的发现“将改写隋史”。
直播镜头捕捉到这一幕,网络弹幕刷屏:“运河有龙?太震撼了!”
“北大团队牛逼,申遗稳了!”
央视记者冲到台前,麦克风递向董文翊:“董教授,这水龙虚影是否证明龙脉存在?”
董文翊微微一笑,答得谨慎:“虚影可能是环境磁场干扰,我们会进一步验证。重要的是,铜铃和石碑为运河申遗提供了实证。”
他转向林瑶,眼神坚定:“林教授,准备好深入主墓了吗?”
林瑶点头,手中铜铃已恢复平静,但她指尖仍感余温。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水龙虚影预示着更大的危机。
会场外,春雨渐停,扬州夜色中,运河水面泛起涟漪,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秘密。
散会后,团队回到考古基地,临时帐篷内灯光昏黄。
赵子昂摊开水系图,语气兴奋:“铜铃铭文和石碑对上了,主墓入口就在运河下游,坐标精确到十米!”
李铁检查装备,低声说:“水下那东西可不好惹,咱们得加倍小心。”
苏婉翻开笔记,喃喃道:“水龙护脉……传说里,炀帝开运河泄了睢阳王气,莫非主墓藏着更大的秘密?”
董文翊站在帐篷门口,眺望运河,雨后水汽弥漫,远处花船灯火摇曳。他低声对林瑶说:“这水龙,比唐朝的鬼将更强,可能是龙脉的实体化力量。”
林瑶握紧铜铃,目光坚毅:“不管是什么,我们必须进去。隋史的真相,国宝的守护,都在主墓里。”
帐篷外,央视的直播车还未离开,记者们围着基地,网络上“水龙虚影”的话题已冲上热搜。
全国的目光聚焦扬州,申遗的热潮席卷而来。
团队围坐在帐篷内,点燃一盏油灯,立下誓言:不惜一切,深入主墓,揭开大运河的龙脉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