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麻家众人的风采,着实也让我神往。
提到麻家众人,话题难免又回到舜帝陵上,此次前去诸多凶险,只怕不在我之前的经历之下,就连一向乐观的花喜鹊,也有点忐忑之心。
微尘提醒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能够带上的法器一定要带足,物资弹药之类的东西,准备得越充分越好,而且一定要随时和他保持联系,必要的时候,他会亲自前往支援我们。
我一一点头应下,却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花喜鹊,虽然我们一起行动了很多次,花喜鹊的能力大家也有目共睹,特别是枪械能力和身手,都是一流,但遇到一些诡异之物的时候,难免有点力不从心。
那些邪异之物,无形无质,潜藏在黑暗的角落里,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花喜鹊的枪和拳脚在它们面前,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没有丝毫作用。
看来有必要给他加强一下这方面的能力才行。
我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微尘沉吟半晌,点头说道”你考虑得很有道理,之前我们几个也想过,给普通人一些法器,加强他们应对邪异之物的能力,但普通人即使拿到法器,却并不会使用,最多可以起到一些护身的作用,发挥不出法器的全部威力。不知长生有什么好的主意没有?”
微尘的话语沉甸甸地落在心上,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层层焦虑的涟漪。花喜鹊的能力毋庸置疑,无论是丛林追踪、战术穿插还是那手精准到可怕的枪法,都堪称队伍里不可或缺的尖刀。
但正如微尘所言,面对舜帝陵深处那些无形无质、诡谲莫测的邪异,物理层面的强大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他那把百发百中的枪,子弹再快再准,也只能穿过空气,伤不到那些潜藏在阴影里、依附于阴煞之气的存在。
我下意识摸了摸下巴。
法器…普通人难以驱使…护身…无法发挥全部威力…微尘的话反复在脑海中回荡。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花喜鹊身上。
枪…子弹…
一个近乎荒诞,却又带着某种奇异合理性的想法,如同黑暗中擦亮的火柴,骤然在我脑海中点亮。
“微尘道长,”我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声音也带上了一丝近乎兴奋的急促,“我有个想法,或许…或许可以试试看‘另辟蹊径’。”
微尘捋须的手微微一顿,深邃的目光投向我:“哦?长生有何见解?但说无妨。”
花喜鹊也好奇地凑了过来,眼神里带着点疑惑和期待。
“我们一直在想给普通人配备法器,但忽略了他们最擅长、也最依赖的东西本身。”我的手指指向花喜鹊,“枪,就是花喜鹊的法器!或者说,是他发挥威力的‘载体’。问题不在于他无法使用法器,而在于他最强的攻击手段——子弹——在面对邪异时无效!”
微尘的眉头先是微蹙,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仿佛在努力理解我的话。随即,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神陡然亮了起来,如同拨云见日,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你的意思是…”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惊讶和兴奋,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我用力一点头,思路愈发清晰,如同一条奔腾的河流,顺畅无阻。“既然法器可以开光,附着道法真炁,拥有破邪驱煞之能。那么,子弹——尤其是弹头,这个最终承载杀伤力、接触目标的载体,为什么不能进行类似的‘开光’?
我们不需要改变花喜鹊的战斗方式,只需要改变他射出的‘箭矢’!让每一颗子弹,都变成一枚微型的、一次性的‘法器’!当它击中邪异时,不仅能造成物理冲击,更能直接爆发出道法破邪之力!”我越说越激动,双手在空中挥舞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花喜鹊拿着开光子弹,在舜帝陵中所向披靡的场景。
花喜鹊听得眼睛都瞪大了,嘴巴微张,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长…长生,你是说…给我的子弹‘开光’?让它们能打鬼?”
他的语气充满了惊奇,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的兴奋。对于一个顶尖的枪手而言,没有什么比让自己的武器能够对付所有敌人更诱人的了。
他紧紧握住手中的枪,仿佛已经感受到了开光子弹的强大威力。
微尘陷入了沉吟,他的指尖快速掐动,口中念念有词,显然在急速推演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片刻后,他眼中精光一闪,缓缓颔首,语气带着一丝赞叹与慎重:“妙!此法…前所未闻,细思却有其理!子弹乃精金所铸,金属本就具有传导能量之性,且弹头尖锐,破空贯物,天然带有‘破’势。
若能以特定符箓、咒法或真炁加持其上,使其在击中目标瞬间,将蕴藏的道力一次性引爆…理论上可行!”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赞赏,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神色凝重起来。
“然,此举亦有极大难点。”微尘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仿佛在提醒我们前方的道路充满了荆棘。
“其一,子弹体积极小,符箓绘制或能量灌注需极其精微,稍有不慎便无效甚至反噬。那小小的子弹,就像一个微小的世界,要在上面绘制符箓、灌注能量,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精准度,稍有差错,就可能引发可怕的后果。
其二,子弹乃消耗品,开光之法需兼顾效率与效果,能否批量制作?在短时间内,要为大量的子弹进行开光,这对我们的能力和时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其三,加持之力需足够凝聚且稳定,既能耐受高速飞行时的摩擦震动,又能在命中瞬间精准爆发,而非中途消散或提前触发。
子弹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如何让加持的道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稳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