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 > 第507章 上市计划完成,金像奖入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7章 上市计划完成,金像奖入手

这番运作,林祖辉根本没出力。

此时干净的壳公司再便宜,也值上千万港币。

就算他们趁低价买进一部分丰裕地产的股份,也没什么意义。

这个壳现在值2亿,卖完资产再分红之后,股票就是废纸。

他要注入的永辉超市估值几十亿。

到时必然先合股,再用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永辉超市。

你现在去市场上买点丰裕地产的股票?最多赚几顿饭钱。

这几位金融圈大佬,可不是吃干饭的。

他们要的是复牌后,因一次性注入太多资产造成股权失衡。

港股要求上市公司最低有25%的公众持股。

林祖辉成功复牌后,肯定要马上增发新股。

否则公司可能被港交所勒令退市。

直接扩股时间来不及,按规定需六个月到一年的稳定期。

那就只能用供股的方式增加公众持股比例,公司还能拿到一笔现金。

类似10股供1股、5股供2股的方式。

他要增加25%的流通股,最终很可能是4股供1股。

林祖辉本来就要减持,肯定不供。

把供股权转让给这几位金融大亨,剩下就是他们的事了。

这部分股票随时可交易,怎么炒高股价,他们都是行家。

何况永辉超市上市前还会转让20%股份给李首富的和黄,这可是重大利好消息。

让会计事务所估值,永辉超市这种没什么实际资产的企业,哪怕营收再高,估值最多是营收的十倍多点。

但公司一旦上市,炒到15-25倍的情况很常见。

加上供股一般打9折,中间有一倍多的利润空间。

操作时间最多两三个月,砸十亿下去,捞回十七八亿,谁不想做?

当然,林祖辉也不吃亏。

公司是不是成功上市了?股价是不是拉高了?

口袋里没赚到现金?没关系,供股权益按股票价值的5%给你现金,也让你喝点汤。

一群人一边打球,一边出谋划策,一上午就商量完了。

月底前让丰裕地产的控股人回来签合同,之后全部按计划走。

股权交易、各种流程,这边都有专业团队。

林祖辉也会请简奥伟的律师事务所入驻,确保他本人的权益与这次行动合法。

下午他还有事,鲨胆彤他们则要找地方锄大d,大家就分开了。

林祖辉坐在车上,回想刚才谈的事,还是忍不住叹气。

金融圈,钱实在太好赚了。

怪不得未来所有产业都向金融、地产转型,来钱太快了。

这次永辉超市借壳上市,鲨胆彤他们随便操盘,就是数亿利润。

没风险,没负担,时间还快,最多三个月周期。

谁知道了不眼红?不想这么赚钱?

也就他对钱不太看重。赚钱的机会太多,真要一心搞钱,其实很容易。

今年下半年,美股黑天鹅,连带全球股市大跌。

他把全部身家弄去期货市场,翻个十几倍不是问题。

但赚到了,又有多大意义?

对他来说,钱其实不重要,努力赚钱这个过程才重要。

----

中午吃过饭,林祖辉继续在办公室写计划书。

昨晚被邵六叔打断,没写完。

今天周末,但永辉超市有人上班,门店全开,总部不能失联。

只是一部分人轮休,高管基本都不在。

但他今天有事,公司的法务总监Sandy和财务总监都来了。

下午两点五十,前台打电话说一位向先生带人拜访。

林祖辉让她把律师、财务一起带过来。

向强很快领着两个普通眼镜仔走进来,林祖辉只让前台送几杯咖啡。

他没兴趣亲手泡茶,根本看不上这家杂志。

一份电影杂志,为博销量抄袭奥斯卡,办得不伦不类。

要不是电视台觉得有点价值提供场地、转播,估计早停办了。

创办者就是个小杂志,没钱、没地位、没眼光。

根本是草台班子,一直是港岛内部几个人分蛋糕的地方。

“你们先坐,稍等一会。”

向强有点眼色,见林祖辉没抬头,只在桌上写写画画,就拉着陈柏生、舒其坐到会客区。

这间办公室他也是第一次来,看着窗外的维多利亚港海景,忍不住羡慕。

这董事长办公室,快比他那间电影公司还大了。

这位林生,真是做大生意的人。

陈柏生和舒其就有点如坐针毡了。

昨天下午向强上门要收购杂志,还不给考虑时间,非要马上报价。

他们虽然是杂志社,但也知道向强是什么人,就报个高价想拖时间。

杂志一个月印两期,每期发行才2万多本。

还要养记者、编辑,找人拍封面,都要花钱。

这间杂志社值多少?真心求购,300万都差不多了。

他们报了800万的高价,对方竟没还价?

不会是来了再杀价吧?待会要不要让一点?

林祖辉等Sandy和财务进来,才放下笔走到会客区。

“先谈电影双周刊的事,你们是杂志负责人?”

陈柏生是大股东,站起来问好:

“您好,我是杂志社主编陈柏生,是大股东。”

“这位是舒其,总编辑,也是我的合伙人。”

林祖辉没握手,只随便问了杂志社的情况和接下来的目标。

陈柏生是个电影爱好者,但本质是商人。

聊了半天都是怎么赚钱、增加销量,听得林祖辉耳朵疼。

一份杂志卖20块,还有印刷、销售成本,一个月卖不到5万份,还谈赚钱?

林祖辉直接打断他,转头问舒其:

“行了,别废话,我买杂志不是为了赚钱。”

“舒其是吧,你说两句。”

“你是总编辑,说说杂志的情况,还有你的想法和规划。”

舒其务实多了。他虽然也不知道林祖辉想听什么,但问什么答什么。

杂志社现在多少人,一个月薪水多少。

工作也简单:新片评价、老片赏析、娱乐圈八卦,有时做点专题。

比如大导演的成功之路,从第一部电影开始一部部挖掘作品之类。

舒其本人也是导演,算电影圈的人,能找不少导演、演员提供资料。

他本人没什么规划,杂志社不亏本就行,只当副业干。

林祖辉很满意这个态度,他收购这个周刊,只是想名正言顺而已。

金像奖是这个杂志主办的,虽然现在有金像奖委员会。

但他要拿走主办权,也得有个名义。

要是另起炉灶,就更不合适了。

到时两个奖还得打擂台,干脆直接收购,之后改革奖项。

当场让Sandy拟定了合同,他之前全资800万收购公司。

陈柏生拿钱出局,舒其升职主编,后面杂志继续办,不亏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