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十七世纪富二代 > 第111章 兵过如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匪过如筛,兵过如篦。这句话用在周延儒统领的这支密云明军身上真是贴切。

他们自密云南下,一路抢一路刮。被阿巴泰抢过一遍的北直隶和山东部分地区又被周延儒刮出来了五万两银子。当然自家有庄子的大户周延儒是没敢刮的。

指不定刮到谁家,自己就得被御史弹劾。

青州知府混迹官场多年,自然是知道明军是个什么德行。他本来不想给周延儒带的兵开门的。但是怎奈周延儒是当朝内阁首辅,大权在握。

不给开门的话,被穿小鞋都是轻的,要是告他通匪那就是杀头的大罪。不得已,知府给这支明军开了城门放他们进了城。

结果不出所料,进城的士兵跟狼入羊群似的,对着青州城的百姓就是一顿抢。

“来来来唐大人,快来尝尝这青州柿干,好吃极了。”吴昌时躺在榻上,一边吃着柿干,一边对密云总兵唐通说道。

密云总兵唐通是上过松锦战场的人,他自然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

唐通焦急的说道:“大人,将士们已经在青州休整了十天了,该出发了。否则再让郑森准备一段时间,仗就不好打了。”

唐通本就对己方提前给郑森下战书的事颇有意见。现在见吴昌时和周延儒又赖在青州城花天酒地,心里颇为不满。

可怜的青州城啊,挡住了八旗铁骑却挡不住周延儒和吴昌时率领的明军。

“放心吧唐大人,那郑森就是个酒囊饭袋,不足为惧。他手下能战之兵不过3000。剩下的登州卫威海卫不过是一些老弱残兵和刚征募的新兵,没什么战斗力。

这次咱们两万对三千,优势在我。”说罢吴昌时懒洋洋的翻过身去,搂着歌妓唱起了小曲。

唐通其实早晨起来后便去找了周延儒,结果却被周延儒的学生告知周延儒一大早就带着一群文人墨客,去南边的山上踏青作诗去了。

唐通觉得周延儒是觉得自己烦,躲着自己。于是便来找了吴昌时,怎知吴昌时也是这副德行。

‘这仗,哪有不败的道理啊。’唐通在内心中叹息道。

回到营地,唐通就赶忙找来了自己的儿子唐翰辅说道:“儿啊,赶紧收拾好这次抢来的东西,随时准备跑路。”

唐翰辅不解的问道:“爹,孩儿听说,那登莱水师牛皮吹得震天响,其实弱的很。这还没开打,怎么就想着跑路?”

唐通叹了一口气说:“弱?那也是相对的,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你看看周延儒和吴昌时,他们只知吃喝玩乐,哪一个是能带兵打仗的人?听爹的,快收拾去吧。”

“爹我这就去。”

唐翰辅刚走出营帐,传令兵就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给唐通报告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在蒲台县的辎重粮草营,被郑森派出的骑兵给截了。

这还没开打自己的辎重粮草就被截了,这仗还怎么打。粮草倒还好说,就地用青州官仓的粮草就行。辎重没了,可就真难受了。

囤积的火药、子弹、炮弹、备用的箭矢和刀剑可都在那呢。随军携带的各种辎重无法支持长时间的战斗。要想打赢郑森,要么就抓住对方的主力一战击溃。

要么就退回北直隶去,等补充辎重弹药再来。可是要退回密云去,周延儒能干吗?即使周延儒同意了,崇祯皇帝又会不会把自己当成替罪羊砍了?

思来想去,也只有抓紧寻找郑森主力决战这一条路了,可是要是郑森一直躲在登州不出来,自己肯定是拿不下他的。得想个办法把他引出来才行。

当然在把郑森引出来之前,先得把周延儒找到,告诉他这个噩耗才行。同时还得对内封锁消息,免得引起恐慌。

“传令兵,你回一趟蒲台县,让辎重营的兄弟们回沧州休整,不要过来了。”唐通命令道。

“大人,已经没有什么辎重营的兄弟们了。他们不是四散而逃,就是被民夫们给擒住了。跑出来的就没几个。”传令兵哭丧着脸说道。

“什么?那帮手无寸铁的民夫竟然敢造反?”唐通惊讶道。

“是啊大人,小的也没想到啊。据逃出来的兄弟说,那帮民夫早就勾结郑逆,等他的骑兵一到,里应外合立即造反。

要不然那帮只有100多人的骑兵,怎么可能攻得破2000人的辎重营。”传令兵十分无奈的讲道。

听完来龙去脉,唐通在震惊之余,一屁股坐回到了椅子上。他震惊的不是辎重营被100多人的骑兵击破,而是郑森竟然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教唆手无寸铁的民夫造反。

要是在蒲台县的民夫能够造反,那么在青州这里的百姓,是不是一样也能造反?想到这里唐通瞬间不寒而栗。

……

此时在蒲台县,叶云正领着骑兵连的将士们和民夫一起打扫战场。

“卢同学,这次真是多亏了你呀。要不是你的小组领导着民夫们给他们来了个中心开花,我的骑兵也不会在不伤一人的情况下,就拿下了辎重营。”

叶云对着敌后工作部山东小组的组长卢应龙感谢道。

“哪里的话,你我都是同学会的同学,为了百姓的幸福,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下回再遇到什么困难了,记着告诉我。我卢应龙义不容辞。”卢应龙笑着说道。

这是同学会成立以来,组织策划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只是没想到这第一次起义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一方面讲这是同学会深的民心的结果,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卢应龙积极深入群众,解群众之忧的结果。

“卢同学,别的话我叶云就不多说了。请你务必把参与了此事的乡亲们安置好。要防止周延儒他们对乡亲们进行打击报复。”叶云叮嘱道。

“放心吧,民夫们的名册我已经烧了,乡亲们也都拿到了粮食和饷银,具体安排在哪些地方我已经做了安排。到了地方他们就地改换身份,没人会认出他们来的。”卢应龙回答道。

“这就好,那我就押着俘虏们回船上了。后会有期。”叶云拱手道别。

“后会有期。”

卢应龙原来的身份,就是乡音乐器铺门口唱歌的伙计。郑森看他机灵会来事又家世清白。再考察了一段时间后,便将他招进了五人团,定为29号一直带在身边培养。

后来同学会成立后,便将他安排到了同学会直属的敌后工作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