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兴十年春,刘禅在洛阳祭天,正式宣布大汉复兴。

封诸葛亮为武侯,总理朝政;立刘睿为太子,顾云为皇后。

庆典上,年过五旬的诸葛亮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当年病弱的模样。

顾云悄悄将一瓶灵泉混入他的茶水中。

“相父为汉室操劳半生,该好好享福了。”她轻声道。

诸葛亮饮下茶水,只觉浑身疲惫一扫而空,不由惊讶地看向顾云。

顾云微微一笑,牵着五岁的刘玥转身离去。

阳光下,小女孩蹦蹦跳跳,发间金铃清脆作响。

那声音,仿佛预示着这个新生帝国无限光明的未来。

……

建兴十五年,洛阳皇宫。

十岁的太子刘睿正在御书房学习,他的声音清朗有力,眉目间已隐隐有帝王之相。

顾云坐在一旁,含笑听着,手中翻看着各地送来的农事奏报。

自蜀汉统一三国以来,新大汉国力蒸蒸日上。

高产作物推广至全国,百姓再无饥饿之忧;改良农具、水利工程遍及南北,荒田变沃野;顾云提供的炼铁之法,使得军械、农具更加坚韧耐用。

“母后!”刘睿背完书,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她,“太傅说,再过两年,儿臣就能随丞相学习治国之道了!”

顾云摸了摸他的头,笑道:“丞相乃当世奇才,睿儿能得他教导,是你的福气。”

刘睿:“母后,儿臣听说,丞相年轻时曾经病重垂危过?”

顾云微微一愣,随即失笑:“谁告诉你的?”

刘睿:“宫里的人都这么说。他们说,丞相本该……早逝的。”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诸葛丞相多年前就该病逝五丈原了。

但如今,他不仅活得好好的,甚至比年轻时更加健朗。

这自然是顾云暗中为他用灵泉和木系异能调养好了身体的原因。

顾云:“诸葛丞相乃国之栋梁,你要用心向他学习,将来把整个大汉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吃过启智丹的刘睿自然是机智聪慧的,他很快就明白了。

然后不知想到了什么,他突然兴奋的道:“母后,儿臣昨日听父皇说,西域诸国派使者来朝,想求大汉的粮种和农书!”

顾云点头:“是啊,如今大汉强盛,万国来朝。”

建兴二十年,长安。

十五岁的刘睿正式监国,诸葛亮退居二线,但仍担任太师,辅佐太子理政。

这一日,顾云带着女儿刘玥在皇家试验田里查看新培育的棉花。

同样吃过启智丹的十岁刘玥,自然也是非常聪敏的。

她对农事极感兴趣,正蹲在田垄间,记录着棉桃的生长情况呢。

“母后,这棉花比去年的更柔软了!”刘玥兴奋地说道。

顾云笑着点头:“等这批棉花收获,就能织出更舒适的棉布,百姓冬日便不必再受寒冻之苦。”

正说着,刘禅的贴身太监匆匆赶来:“娘娘,陛下请您速回宫,有要事相商!”

顾云心中一紧,立刻带着刘玥返回皇宫。

御书房内,刘禅神色凝重,见她进来,立刻递过一封密信:“云儿,北境急报,鲜卑首领轲比能集结十万铁骑,意图南下!”

顾云快速浏览信件,眉头微蹙:“鲜卑人向来散居草原,如今竟能集结如此大军?”

刘禅沉声道:“据探子回报,轲比能得了一批精良铁器,战力大增。朕怀疑……是有人暗中资助。”

顾云眸光一冷:“曹魏旧部?”

刘禅点头:“极有可能。”

顾云思索片刻,忽然道:“陛下不必忧心,臣妾有办法。”

她转身对身旁的宫女道:“去请丞相入宫。”

……

三日后,洛阳城外军营。

诸葛亮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列阵的十万铁骑。这些战马体型高大,披挂重甲,马背上的骑兵手持改良长槊,寒光凛冽。

这是顾云这些年秘密培育的“铁浮屠”,专为对抗草原骑兵而准备。

刘禅站在一旁,感慨道:“若非皇后这些年暗中筹备,朕还真不知该如何应对鲜卑铁骑。”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陛下有娘娘这等贤内助,实乃大汉之福。”

顾云淡淡一笑:“丞相过誉了,此战还需您运筹帷幄。”

诸葛亮目光深远:“轲比能虽勇,却无谋略。此战,臣已有必胜之策。”

三个月后,北境大捷。

轲比能兵败被杀,鲜卑各部纷纷归降。自此,大汉北疆再无战事,四海升平。

建兴二十五年,洛阳。

刘禅退位,太子刘睿登基,改元“永昌”。

顾云被尊为“圣德太后”,诸葛亮仍为太师,辅佐新帝。

登基大典上,年轻的刘睿身着龙袍,目光坚毅。他看向阶下的母亲和妹妹,郑重说道:“朕必励精图治,使我大汉盛世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