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份卷子,谢道珩看得比较认真。

只是里面的富民之法强兵之道,平平无奇,毫无新意。

看在是第一份改卷的份上,勉强打了个横(第三等),然后就递给第二个读卷官了。

第二个读卷官看后,也打了个横就递给下一个。

第三个也跟着打了个横。

最先改的几份卷子,因为还没有对照组,所以读卷官们打记号还算给面子。

只要逻辑行得通,观点符合实际,基本会打第三等,很少打竖(第四等)。

到了后面,有了对照组,读卷官们就不再看得那么仔细了,而是有技巧的看,有重点的看。

要是连续改几篇,看的都是没什么特色的文章,大佬们还会吐槽发牢骚。

尤其是熬夜一夜之后,大家的耐心开始变差。

就连谢道珩都忍不住了,“这都写的什么?简直狗屁不通。”

打了个叉就丢给旁边的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一看,摇了摇头后,也跟着打了叉。

强兵之道,不懂可以不写。

可这位考生硬是要写,结果四不像。

要不是殿试没有淘汰,他都想淘汰此人了,看得恼火!

谢道珩开始麻木了,但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这次看的卷子,好巧不巧,正是自己的爱徒沈淮。

熟悉的字迹,扑面而来,想认不出都难。

谢道珩精神一震。

心里暗乐,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看着文章。

水利、农桑、赈灾方面都写得非常好,观点新颖独特,又符合常理,并没有纸上谈兵。

越看,谢道珩的眼睛越亮。

不愧是他徒弟。

不错!不错!

谢道珩跟吃了个大补丸似的,暗自激动,要不是场合不对,他都想出去炫耀炫耀。

会试时,他无法参与阅卷。

到了殿试,终于有机会看徒弟的文章,而且还写得这么好。

谢道珩此刻,非常有成就感。

他郑重的在卷子上打圈,递给户部侍郎的时候,还特意说了一句,“这个不错,观点很新颖。”

户部侍郎听言,拿卷子过来一看,见上方打着醒目的红圈。

心想,能让谢侍郎夸赞的文章,应该差不了。

秉承着打圈的文章,要多看两眼的原文,户部侍郎决定看得仔细些。

结果,直接被文章内容吸引,看完了整篇。

写得确实不错。

比前头那些压根不在同一水平上。

户部侍郎没犹豫,直接打了个圈。

下个读卷官看见卷子打两个圈,不由得多看卷子两眼,最后也打了个圈,

传到后面的时候,已经打了十一个圈。

祝大学士看到的时候,颇为意外,因为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他看过卷子后,便将其单独放在一处。

此时的沈淮,正在清北小巷跟林致远三人吃晚饭,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卷子被打了那么多个圈。

“淮弟,等殿试放榜,看你跨马游街之后,我们便回青萍了。”

这个决定,许仪章跟方启贤和林致两人商量决定的。

殿试结束后,朝廷便会举办琼林宴,认可新科进士的身份。

一甲(状元、榜眼、探花)身份尊崇,直接授官入翰林。

二甲三甲继续参加朝考,竞争庶吉士资格,未能入选庶吉士的进士则入吏部候选。

没参加朝考的进士,需要按照流程进入吏部铨选,很大一部分人会外放做知县。

当然,不想在官场拼杀的,也可以考虑做学官。

比如府学教学、州学正、县教谕这些,不需要候补就能走马上任。

但大多数进士,更倾向做一县父母官,因为学官虽然也是正经的朝廷官员,可晋升通道很窄。

做县令就不一样了,尽管只有七品,却能掌握实权,通过政绩考核,还能晋升。

学官的话,就算晋升到府学教授,也才七品。

“等你回乡祭祖,我们再聚。”许仪章朝沈淮举杯,“主要是小月芽那丫头还太小,又很粘人,我担心时间久了你大姐身体吃不消。”

三岁正是闹腾的年纪,还有使不完的精力,破坏力也大。

“那这几日,你们好好准备。”沈淮知道他们都想家了,也没多说什么。

相互敬酒后,又聊到了殿试。

“淮弟,你见过当今陛下,他是不是长得很威严?”林致远问。

“陛下最近身体欠安,人比以往憔悴了许多,但帝王威严丝毫未减。”

隔墙有耳,有些话沈淮也不好直言,干脆讲了殿试那天的经历。

林致远三人听了,面面相觑。

“怪不得礼部要召集大家去学习礼仪呢。”

他们都以为,皇帝日理万机,殿试那天露个面就走了,谁能想到,皇帝一直坐到日暮,还会中场下来走一走。

“此次,你们也算攒了一次经历,下次来就好多了。”沈淮朝他们敬酒。

“下次来,说不定淮弟已经高升了。”林致远开玩笑道。

“哎呀,还是表哥会说话。”沈淮立即把酒满上,“表哥,我敬你。”

林致远回敬,豪迈的饮进杯中酒。

天色渐暗!

夜幕降临。

沈淮四人把酒言欢至亥时才散场。

第二天,沈淮带着谢不二和碧青出门买东西。

第一站是银楼。

买了四个金镯子,宽面的给奶奶和母上大人,窄面的给大姐二姐。

又买了一些小镯子,送小月芽和两个表侄。

除了这些,沈淮又去布庄挑了十几匹布料。

他还想买其他的,但是路途太远,有些东西不方便带。

想到自己准备的两大箱书籍,沈淮干脆去马市买了两匹马。

林致远他们上来,基本走的水路,回去可以走官道,看看不同的风景。

家里也能多出两匹马。

待殿试放榜,他便是妥妥的进士,琼林宴后,朝廷授官,便是官身。

家里多两匹马并无不妥。

一路买买买,花钱如流水,尤其是两匹马和两架车厢,花去将近四百两。

三日时光一晃而过。

三月二十七这天,沈淮特意起了个大早,在碧青的协助下,身穿襕衫头戴方巾,到皇宫的太和殿集合,听候宣读名次。

宣读由礼部主持,先唱一甲三名,再唱二甲和三甲的,这个过程便叫传胪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