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间,入冬了。

京城迎来第一场雪,整个京城,覆盖着稀疏的白雪。

沈淮乘坐马车去翰林院上值的途中,都要烤着火盆,每每回到清北小巷,都觉得特别冷清。

说实话,刚搬出国公府那段时间,还有点不适应。

下值回去,总是不自觉的往国公府走,走到一半才意识到自己搬出来了。

今日下雪。

沈淮想跟老师喝冬天的第一杯酒,于是叫谢不二去一品楼买烧鸡和酒。

“公子回来啦!”

管家看到沈淮,一脸笑容,“这两天大人一直念叨您呢,说您许久没来吃饭了。”

“让老师记挂了。”

话音刚落,谢道珩的声音就从客厅传来,“磨蹭什么,还不快进来。”

还伴随着轻哼声。

沈淮无声的笑了笑,快步进屋。

厅中烧着旺盛的火盆,暖烘烘的。

“你跟知微丫头的事,进展如何了?”谢道珩目前最关心这个。

两人书信往来也差不多两个月了。

这小子还传授人家树叶画技艺,希声书肆也因为树叶画书签,声名鹊起。

知微丫头还把画本子的主人公刻画在树叶上,赚了不少人气。

若是这些诚意还拿不下,说明这徒弟太没用了。

“还请老师帮忙找个媒人上门说合。”

“这才像话。”谢道珩笑着指对面的位置,“坐!”

沈淮依言坐下,而后示意谢不二把烤鸡和神仙醉拿上来。

冰天雪地的,烤鸡已经凉了。

丫鬟把烤鸡架到一旁的火盆上,又将酒温上。

“老师,提亲需要什么东西,弟子回头准备准备。”

“等会为师给你列个单子,你按照上面的准备即可。”谢道珩给沈淮夹菜,“可有给陛下讲过经史。”

给皇帝‘讲经史’是沈淮的工作内容之一,分经筵和日讲。

朝廷会在春秋两个时段举行经筵,有正式的仪式。

一般由资历较高的侍讲侍读担任,偶尔也有修撰参与。

日常性的经史讲解,频次更高,修撰和编修参与的机会较多。

这也是为什么翰林没什么权力,却能成为天子近臣的原因。

他们能见到皇帝的机会很多,也有机会给皇帝提供文化,学术支持,间接影响皇帝提升治国素养。

沈淮微微摇头,“陛下听经喜欢点谢侍讲,倒是太子点了弟子两回。”

虽是以太子名义点的,却是皇帝特意安排的。

通知下来之时,沈淮还特意去请教了谢侍讲,做了一番功课才去讲解的。

“都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次讲的是秦史,太子问弟子,始皇帝是不是暴君,弟子回:始皇帝乃千古一帝,功盖千秋。

第二次讲的是前朝大梁太宗,太子问:梁太宗开创科举,开辟运河,东征西战,致使民怨沸腾,各地起义,是不是暴君?

弟子回:罪在当时,功在后世。”

天启帝登基之时,曾夸下海口,开创不世之功,然奋斗三十余载,未达盛世。

太子承父志,也想做一个万人敬仰的明君,灭北狄,驱逐西戎,开疆扩土,重建丝绸之路,宣扬大夏国威。

短暂接触下来,沈淮觉得,太子比天启帝更有魄力。

谢道珩笑了,“前两天,为师去了一趟坤宁宫,恰逢太子也在,你知道他是如何评价你的么?”

沈淮心下紧张,面上却很淡定,“弟子洗耳恭听。”

“你小子,也不配合猜两下。”谢道珩虚点了沈淮两下,“总之呢,太子对你印象不错,至于陛下……”

谢道珩沉默了良久,“此次北狄来势汹汹,我们已失守一城,陛下心情不美,你在翰林当心些,千万别在上值之时议论此事,当心被有心之人以此做伐,触了陛下的晦气。”

翰林院的人,被皇帝召见的几率很高,若是被人不小心上了眼药,很败印象。

“弟子晓得,定会谨言慎行。”

这时,烤鸡和酒都热好了,沈淮给谢道珩倒酒,“老师,云琅和云莱最近怎么样了?你知道他们的情况么?”

拜月节后,北狄率兵攻打嘉元关,正面跟大夏开战。

谢云琅和谢云莱就是在这个时候从军的。

“他们两个刚去,还没什么作为,倒是云峥,已经从普通士兵升为七品总旗。”提起谢云峥这个侄子,谢道珩有时候也颇为头疼。

因为谢云峥比较叛逆。

有两次不听从指挥,擅自行动,虽两次都立了大功,却把平南侯气得够呛。

挨军法处置了两次。

若非如此,以谢云琅杀敌陷阵之功,最少是个六品百户。

“他们自小习武,自保没问题,放心吧。”谢道珩拿起酒杯,品了两口,“这神仙醉,还是冰镇的口感更好。”

“那下次弟子换琥珀光。”

“冬日还是和黄酒实在。”似乎想起什么,谢道珩问,“田里都种上油菜了?”

“弟子见不得地里闲着,便都种了油菜,来年收获了,再种上小麦。”

“榨油了,先不要卖掉,留给为师做个人情。”

至于做谁的人情,谢道珩没说,沈淮也没问。

“好,到时给老师留着。”沈淮点头同意,“有需要到弟子的地方,老师尽管开口。”

谢道珩老怀欣慰。

师徒二人畅聊了许久。

临走前,谢道珩把单子给沈淮,“在家安心等消息吧。”

回到清北小巷,沈淮才打开单子。

上面罗列得清单有:一对活雁;黑、红绸缎六匹;玉器摆件六样;干货点心六样;金银首饰六套;茶叶六盒。

另外,还要准备提亲贴。

这个一般由男方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辈撰写,写明男方家世,比如祖父和父亲是做什么的,男方姓名、八字,以及提亲的正式意愿。

需用规整书法书写在精美笺纸上,外装礼盒。

同时,也要准备家族普碟。

沈淮普通家庭,附带简明家谱就行,用来证明家族清白、世系清晰。

家中长辈不在身边,这个提亲贴只能由老师写。

至于族谱,沈淮自己写一份就行。

沈家祖辈都是农民,能写的不多。

看完清单,沈淮叫来谢不二,“这两天去集市看看,是否有大雁出售。

若是没有,你安排几个人去芳淀泊看看。”

芳淀泊是大雁栖息地,大冷天,很悬,毕竟大雁会往南方越冬。

谢不二忍不住激动,“公子这是……好事将近了?”

沈淮笑,“有备无患。”

大雁象征意义太强,能用活雁就用活雁,实在找不到再想别的办法。

丝绸、锦缎、玉器摆件这些,沈淮亲自挑选,金银首饰则去银楼定制。

沈淮亲自设计款式。

谢道珩见徒弟积极筹备,选了吉日,亲自上谢家说媒。

谢侍讲本就中意沈淮,郑夫人有所纠结,可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对沈淮的表现也很满意。

谢常青和小胖墩更是不用说,早就被沈淮的技艺折服。

谢知微早就沦陷。

始于父母之意,步步陷于对方的才华。

知晓谢道珩的来意,谢侍讲和郑氏也没拿乔,爽快点头了。

谢道珩也大方,给谢知微、谢常青、小胖墩等小辈,包了很厚的红包。

一出谢家,立即派人通知沈淮。

谢不二和碧青接到消息的时候,高兴坏了。

整个清北小巷喜气洋洋。

谢不二和碧青恨不得跑出去嚎两声。

沈淮知道时,已经是晚上。

“公子,成了!”谢不二笑得合不拢嘴,“大人说,下个月择日上门提前,叫您准备准备。”

“公子,还有什么没置办,奴婢明日去给您跑腿。”碧青也很积极。

沈淮问,“可有寻到大雁?”

谢不二和碧青齐齐摇头。

大冬天的,大雁都南迁了,压根找不到。

可是用鹅替代的话,两人说不出口。

沈淮沉默良久,“寻一对野鸭代替吧。”

说罢,又写了一个清单给碧青,“准备一下,急用。”

吃完晚饭,沈淮去了书房,给家人写信,告知他们谢家同意了。

窗外,寒风呼呼!

谢知微还没入睡。

她坐在书桌前,整理沈淮的书信,送的东西,还有他写的诗。

看着堆满桌面的东西,谢知微才意识到,沈淮竟送了自己这么多东西。

有树叶画、叶脉书签、贝壳风铃、书籍、团扇、风筝、胭脂等十几样。

其中最为珍贵的便是树叶画,她已经学会了,叶脉书签还差点火候。

这两样东西,让她收获颇多。

平时不怎么活跃的诗社,如今来了很多人,她也结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气越来越冷。

沈淮下值回家便动手制作布雁,碧青打下手。

经过多日努力,布雁成品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看起来惟妙惟肖。

“公子,野鸭准备了两对,您打算送布雁还是送野鸭呀?”

“你觉得呢?”

“奴婢觉得送布雁更好。”碧青的理由是,“大雁象征忠诚守信之意,若用其他东西代替,总会差点意思。

布雁虽不是活雁,却是公子亲自设计并亲手做出来的,意义不一样。

所以奴婢觉得,布雁比野鸭更好。”

沈淮也觉得布雁更合适。

提亲送野鸭,怎么看怎么怪。

半个月后。

谢道珩带着老太君、国公爷、国公夫人以及沈淮本人到谢家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