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定亲后,沈淮开始规划春熙巷三进房子的布置。

这座宅院是沈淮考中状元时,谢道珩送的。

位置靠外城,但又属于内城边缘。

比起现在住的清北小巷位置优越,圈子也更好。

不管是去翰林还是去上朝,都比较方便。

主要是宅院面积大,更适合做婚房。

他做好规划,便让人送去谢家给谢知微看,确定后便可开始布置。

谢知微只提了两个要求:扩大主卧,挖个荷塘。

两个要求都很简单。

年前就搞定了。

谢家也派人来量尺寸了,回去之后,开始请工匠打床。

年底事忙。

沈淮已经许久没见到谢知微,但仍保持每天书信来往。

所以婚房的规划和具体布置,两人基本能同步。

年底事多,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其中,齐鲁省的税收被查出问题,有人贪墨税款,金额之大。

天启帝一怒之下,直接砍了贪得最厉害的两个知府,涉事人员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好几个知府和知县被撸了官帽,不仅断了仕途,还要吃几年的牢饭。

齐鲁总督被贬至岭琼郡,三代以内不得回京。

琼郡的天气,比岭南还要恶劣,齐鲁总督已经年过四十,若路上无人照拂,很有可能会挂在路上。

税款问题,朝廷向来重视,天启帝也容不得贪官污吏,下手从来不手软。

然而有些人,总以为自己手段隐蔽,存在侥幸心理,却不知天启帝就是让你放松,露出马脚,好一锅端。

证据一出,天启帝就下令处理了,绝不留着过年。

因为,边关失守一城,至今还未夺回,天启帝心里憋屈,这些人恰好撞上来,他们不死谁死?

贪墨案闹得很大,朝廷内外风声鹤唳。

各省总督被吓的夜不能寐,总担心下一个就是自己,更怕活不到过年。

好在天启帝放话,让各省自查。

相当于给你机会补漏,若是后面还查出问题,那就不要怪他不讲情面。

战事吃紧,西戎人又蠢蠢欲动,天启帝绝不允许这些蛀虫嚣张。

不想死的,都知道该怎么做。

朝堂气氛紧张,下面的人也跟着人心惶惶。

然而,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大年初三,太后薨逝,年享八十六岁。

京城素缟。

禁止一切娱乐婚嫁。

各家大门,挂上白缟。

官员们排队吊唁守灵。

沈淮品级比较低,没资格,只能在翰林院处理事务。

这种压抑,持续到三月才有所好转。

这个时候,天气暖和,万物复苏,一切生机勃勃。

边关也传来好消息,去年失守的城池夺回来了。

北狄损了两名大将,兵力少了将近两万人,损失惨重。

平南侯乘胜追击,占领北狄关口两城。

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天启帝龙颜大悦。

只是,天启帝旧病复发,无法上朝,太子监国。

这段时间,沈淮和谢知微见面的次数也很少,即便见面,也是在书肆,或者是谢家院子。

逛街踏青什么的,都没有。

倒是带了小胖墩去城郊放了一次风筝。

沈家也来了家书。

沈七刀问,婚期在什么时候,准备多少聘礼合适?他们何时上京?

国丧刚过,许多人也开始办婚宴,只不过办得很低调。

婚期一事,还得老师出面。

休沐日,沈淮特意去国公府找谢道珩,让他帮忙出面,去谢家商量婚期。

“最近都察院和玄衣卫动作频频,你应该知道这意味什么吧?”

沈淮点点头。

督察院是监察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有没有贪污。

对失职官员有弹劾之责。

还有监督司法公正的职责,规劝皇帝不当决策或行为。

玄衣卫是皇帝耳目,有先斩后奏之权,只听从皇帝指挥。

这两个机构活动频繁,说明天启帝要打击贪官,收拢资源。

大夏皇帝,没一个孬种。

政治手段向来刚柔并济,该休养生息就休养生息,该强硬时寸步不让。

“陛下旧病复发,身体每况愈下,此番作为,很有可能是为太子铺路。”谢道珩说,“你跟知微丫头尽量在今年完婚。”

这话信息量很大。

天启帝的身体已经快不行了,现在的动作是为了给太子清除障碍,助太子掌控朝政。

权力交替期间,容易生变。

尽快完婚是对的。

“待婚期定下,弟子立马写信回家,让家人上京。”

“嗯,回去准备好聘礼。”

沈淮回去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份礼单,里面的东西,他一个都没有。

老师说,要下六十六抬聘礼。

具体物既要符合象征礼仪的传统物件,如三书六礼、龙凤喜糕、三牲禽类。

又要涵盖实用的生活物资,比如布匹绸缎、家具、生活器具、柴油、茶叶等。

与此同时,还要有彰显男方财力的东西,比如金银珠宝首饰、一定的银锭数量、田契房契商铺、车马牛羊、香料药材等。

看完单子,沈淮觉得自己是个穷光蛋,掏空老婆本也凑不齐六十六抬聘礼。

怪不得以前总听人说,结个婚秒变穷人,原来并非戏言。

回京时,老爹给他塞了一万两银票,说是给他提亲用的。

但是到目前为止,他花费的银两并不多,因为老师帮他出了大头。

聘礼总不能也要老师帮着出,不然太不像话了。

沈淮回房,关闭好门窗,才把自己这些年攒的钱拿出来数,一共两万七千三百两。

加上父亲给的一万两,总共三万七千三百两。

想要体面的聘礼,怕是不太够。

目前能做的,就是把不好准备的提前准备,然后再想办法挣钱。

果然啊,钱到用时方恨少!

赚钱这个事情,不能停止。

沈淮把自己会的而且能快速挣钱的法子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最后锁定榨豆油方案和螺钿漆器。

如今大夏,榨得最多的是芝麻油和菜籽油。

芝麻油出油率少,价格最贵,猪板油次之,菜籽油最便宜。

芝麻油是有钱人用的,菜籽油呢,除了用来吃,还能用来点灯,储存时间比猪板油长,很受百姓欢迎。

干重活的,更倾向猪板油,更抗饿。

豆油到目前为止,还没人用来榨油。

不过古法榨豆油,出油率很低一斤黄豆只能出一两油,比菜籽出油率低很多。

这个方案,很快被沈淮否决了。

螺钿工艺,从前朝就开始流行了,只是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能用得上的人不多。

不过,高门大户喜欢用它作为女儿陪嫁。

沈淮觉得,自己下班了可以手戳自己,赚点外快。

不过这个来钱太慢,作为长期发展还行,想要多赚钱,还是得多开几个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