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同知看到沈淮的操作,目光闪了闪。

说实话,他是不敢的,毕竟最近风声紧。

即便是前知府,也不敢独吞,每次募捐完毕,都老老实实向上头汇报,并分出三成给省府。

至于是孝敬还是入省库,不得而知。

可沈淮却没这样做,而且他还一点都不避嫌。

不知道为何,钱同知竟有一种微妙的爽感。

那么问题来了。

募捐一事必定瞒不住,若是沈淮不分一点给上头,上头会不会……

钱同知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两句:“知府大人,募捐所得善款,按照惯例,需分出三成……”

然后指了指头顶。

沈淮不是看不懂暗示的人。

相反,写信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不过钱同知这份好意,他收下了。

“不必担心,本官已有应对之法。”

现在,钱有了,是时候讨论一下修筑堤坝的事情了。

“此次捐款数额,完全够我们修建三四座堤坝了,但是以现有的技术,即便重建,堤坝的寿命也难以维系。

不到七八年的时间,又要重修,实在劳民伤财。”

钱同知立即回应, “知府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各郡都是如此。”

普通堤坝,能坚持十年八年已经很不错了,五六年塌的也不少。

毕竟都是土筑,比不上那些精心设计且花费巨资的工程。

“那便从我们青阳郡开始改变。”沈淮指着工房呈上来的方案,“月亮谷是抵御洪水的第一道防线,洪水来袭时,它最先直面洪峰,拦下第一波洪水的冲击。

也是靠它来缓冲、护住下游的万亩良田。

若是第一道防线都守不住,后面的贝壳坝很快便会沦陷。”

钱同知点点头,表示认同。

接着又听沈淮说,“若是月亮谷继续采用之前的土筑分层技术,不出三年,坝脚势必会出现渗水的情况,然后修修补补,最多撑个三四年就会坍塌。

重新修建,又是一笔开支,往复如府,实在负累。

不如在分层夯筑的基础上,改用石灰黏土混填入堤,借石灰凝合之力增强堤身韧性,防渗漏、抗开裂。

迎水面下侧铺设笼石,缓冲洪水对堤坝的冲击,上侧以三合土抹面筑牢防水屏障。

堤坡种柳,借柳树根系固土护坡;堤顶留巡查道,方便雨季监测水位、及时发现问题。

按照此法修筑,堤坝可使用百年无虞。”

百年?

钱同知一脸震惊。

要知道,百年以上的堤坝,至今也没有多少个。

像都江堰和郑国渠这样的千年工程,更是屈指可数。

若是青阳郡能修出百年之久的堤坝……光是想想,钱同知就觉得浑身血液沸腾。

“知府大人此念若成,必定能千秋留名,青阳郡的堤坝,多则十年,少则五六年便损毁。

此事关乎民生大计,下官不才,愿以微薄之力牵头督办,奔走联络,全力辅佐大人修筑百年之堤。”

此事若成,必是大功一件。

钱同知表示期待。

沈淮很满意钱同知的反应,于是笑着说道,“本官还以为你会反对呢。”

“知府大说笑了,此等壮举,下官光是听着便心潮澎湃,恨不得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怎么会反对呢?

再说了,要是成了,下官还能沾光一二。”

“既然如此,明日你随本官走一趟月亮谷吧。”

最近上游泄洪,导致青阳河的水位节节攀升,临时加固的月亮谷堤坝,濒临崩溃。

好在提前加挖了排洪沟,减轻了堤坝的压力,不然堤坝早就撑不住了。

沈淮想着,既然要重修,那就在条件之内做到最优。

“是。”

钱同知刚走两步,就被沈淮叫住,“钱大人,听闻梁听白曾观阅过本官的拙作,可是真的?”

“募捐那日,梁听白亲口提及,他还特别喜欢知府大人所作的【春日赋】,并高价请人给这首诗配了一副画。

喜欢大人诗作的并非只有梁听白一人,还有城中一众学子。”

若非如此,梁三少爷也不会因为要求您一幅墨宝而选择坑爹。

沈淮颇为意外。

没想到自己竟出名到了黔中。

他不知道的是,越是文风不盛的地方,对学霸越是有股超出想象的崇拜。

沈淮除了成就状元及第,还有连续霸榜第一的记录,对于学渣而言,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更何况,沈淮还会写诗,作得好诗,无形中给他增加了浓重的光环。

钱同知见沈淮没反应,便退下了。

这时,谢不二回来了。

“大人,信件已按三百里规制传递。”

沈淮抬头,“外头可有不好的风声传出?”

“小的回来之时,听到许多人在笑话梁家,说他们逞能,打脸充胖子。”

其中,吕家子弟笑得最大声。

沈淮觉得,梁家捐了这么多银子,不能像往常那样,只给一份捐赠回执,必须搞点动作。

于是吩咐道,“请礼房掌事过来。”

谢不二立即去礼房叫人。

礼房掌事不知道沈淮叫自己做什么,老老实实行礼,“知府大人。”

沈淮直接言明,“梁家三少爷梁听白,捐银一万二千两助官府修筑堤坝,此等义举,当为全城表率。”

说罢,递出写好的奖谕。

礼房掌事一看,内容全是对梁听白的褒奖之词。

下方还有官府的大印。

“明日辰时,在东街设表彰台,安排仪仗队迎梁听白登台受谕,务必使全城百姓知晓此事,以彰其德,励民风。

能否办好?”

“大人放心,卑职就算不睡觉,也要把此事办好。”

知府大人第一次找他办事,礼房掌事压根不敢说办不好。

沈淮也知道时间有点赶,“谢长随和李文书协助。”

谢不二拱手,“小的领命。”

几人领了任务,立马下去筹备。

主街那边,有现成的台子,可直接布置,仪仗队府衙有,定好人数即可。

翌日清晨。

礼房掌事带着仪仗队,浩浩荡荡的往梁家而去。

梁家主接到消息,急得额头汗毛。

因为梁听白被他揍了一顿,至今还躺在床上。

结果呢?

梁听白听到知府大人要当着全城人的面褒奖自己,直接一个鲤鱼打挺就冲了出去。

什么揍狠了下不来床,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