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明 > 第4章 唯有读书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家人在自己的家打地铺睡了一夜。

余令想的是回到自己家,家里多年没人打理,杂草丛生,墙破瓦露,蛇鼠乱窜,一片荒芜破败之色。

可现实竟然是……

屋里没长草,但屋子里有人。

而且这人还不走,她觉得这屋子就是她的了,余令等人就是一群强盗。

现在,大伯母也不做他那一家人的饭了。

她躺在床上,开着窗户,躺在那里一直大声的叹气。

故意让人听见,故意让人觉得她很可怜。

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委屈的事情,时不时的还发出委屈的哭声来。

大伯走了,应该是喊人去了。

阁楼已经被打扫干净了。

为了让两只猫熟悉这个家,小肥搓了草绳,把两只猫绑在了小桌的桌腿上。

余令既然准备好了要考童生,那就好好的考,那就要考个名堂来。

和大明的读书人相比余令没有任何优势。

脑子里面那些乱七八糟的知识反而是余令的劣势。

一张白纸好作画。

问题是余令就不是一张白纸,上面已经被画的乱七八糟了。

余令只能小心翼翼的去涂写,让其看的协调些。

但余令也有优势。

余令优势就是切身体会过不学习的难处,不用后知后觉,不用先生拿着棒子在后面逼着学。

不用被逼着听那些很有用却听不进去的道理。

余令会自己逼着自己去学。

说好的和小老虎朝堂见,自己若是去不了,那这次分别怕就真的是一辈子了。

自己怎么舍得小老虎去吊死在歪脖子树上。

所以......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读书能带来什么,这是余令最大的优势。

原先的余令不是很懂那些古人为什么要养名声。

为什么要在官员门口毛遂自荐文章和诗词了。

要清高做派打出自己的名声了。

经过这些日子的思考,余令觉得自己能理解了

因为名和利是互通的,有名就会有利。

只要有名声,即可入仕成为官员。

不爽了之后还可以退到山里当闲云野鹤,当闲云野鹤也不用吃苦……

因为有慕名而来的人会给你送来你需要的东西。

余令拿起王秀才特意给自己整理的书籍。

看到上面的朱笔标红,余令愈发的感激这个总是骂自己“小可爱”的先生了。

他嘴巴毒,心却是暖的。

他在书里说,要考现在就得研究八股文。

也就是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

因为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八个部分王秀才写的很细,余令看的很头疼。

王秀才说,八股文要从现在就试着去写,但不能随便写。

写的时候要记得用排比对偶句。

如果是先前,余令对考试的难度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余令也没有心情去研究这个东西。

太复杂了。

现在……

现在的余令懂了,四书五经里面字数有限,但每次考试的内容还必须从里面出,而且出过的题就不能再用了。

于是考官们就想出一个点子。

他们把四书五经里的上下句撕开来出题,只用中间的几个字拿来作为考题。

当然啊,考试只是一种解题的形式,它考的是中心思想。

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考生自己的想法,必须仿照古人立言。

也就是去揣摩圣人的思想去写文章。

这个标准的制定者是“圣人”——朱熹。

王秀才说的有两成希望一次而过也绝对不是在贬低余令。

在了解清楚之后余令觉得一成希望都没有。

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

四书考验文化知识,五言六韵诗考写作能力。

尽管考试内容相对基础,但架不住余令的大脑一片空白。

就在余令忙着细细琢磨自己应该先从什么书看起的时候。

门外突然热闹了起来,一个汉子冲了进来。

躺在床上的大伯母一跃而起,随后哭声震天。

一个穿着短打的汉子冲到院子里。

望着那摆放整齐的箱子,拖着就往大门外走,然后重重地摔在大门外。

“外来户欺负人是不,这是我娘的家,一回来就仗着势来欺负人,欺负人是么,还有没有王法了~~”

余令笑了,正愁着如何破局,如何见到官员,如何走出这一步呢……

机会就来了!

先前想做些什么,老爹说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所以就忍了,让了。

如今倒好,人家不愿意了。

望着屋子里冲进来跟大伯母有几分像的几个女人。

余令觉得这该是大伯的女儿,是老几不清楚。

怪不得大伯一早就出了门,原来是找帮手去了。

余令他不知道昨晚大伯母经历了什么,气的一夜没睡。

泼辣了这些年,头一次在一个小子手上没占到便宜。

余令从梯子上滑了下来,望着老爹一脸便秘样子,余令知道老爹又为难了。

离家几年让他觉得对家里有亏欠。

“刘玖、如意,看我做什么,这是咱们家啊,打,往死里打,他娘的跑到我家门口来撒泼,把我的东西往外扔。”

刘玖、如意冲了上去。

刘玖、如意两人刚好是十五六岁。

他们这个年纪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愣头青。

这个年纪的孩子,真要跟你干,下手可不会有分寸,说下死手那就下死手。

常言不是说,不怕老流氓,就怕小混混。

余令也没有想过什么分寸,不把这一家整服气,今后在家读书都读不安稳。

她能天天的跟你闹,她有的是时间。

余令不想闹,只想好好地看书,准备童生考试,然后再回京城。

刘玖和如意上了。

都是在京城混过的人,打架要说没经验不可能,一个主攻上路,一个主攻下路。

刚才耀武扬威的汉子瞬间被放倒。

如意伸手抓裆,狠狠的一掏,汉子立刻蜷缩在一起,发出杀猪般的吼叫。

“报官,有没有人去报个官,不报官我就打死这个入室抢劫的贼人了啊。

按照我朝律法,白日抢劫……”

手拿一本书,头发梳成大人模样,说起话来不卑不亢且头头是道。

气定神闲的余令一出场就镇住了所有人。

所有人的脑子都不自觉的蹦出三个字“读书人”!

余令的话音落下,没有人敢吭声。

入室抢劫,千刀万剐,这听起来就吓人,大家都没读过书,也就不知真假。

万一是真的呢?

其实余令也不知道大明的入室抢劫会不会千刀万剐。

余令要的就是先声夺人,让自己站住脚,然后给这汉子难忘的教训。

杀猴,给鸡看。

“如意,把这汉子捆起来,完了之后去报官,等官老爷来了咱们再说话,我堂堂一个读书人,怎么会如此被人欺负!”

余令义正辞严,望着看热闹的众人道:

“还有王法嘛?还有法律嘛?”

汉子被捆了起来,老爹有些不忍心,好几次都准备走过来劝一下余令。

却被老叶死死的拉着。

“你在乎亲情,他们在乎过你么?

闷闷和令哥才回到家,这家里的几个长辈给过好脸色么,说好的今日搬走,搬走了么?”

“老余,你大事不含糊,怎么就在这件事上糊涂了呢,听令哥的,等衙门的人来,我去报官!”

余员外不忍心道:“那是余令他大姐家当家的!”

老叶笑道:“你也知道啊,这不正好么?

姐姐和弟弟同辈,两人对招,长辈不掺和,看看谁更强咯!”

老叶骑着马跑了,他是真的去报官了。

衙门官员来的很快,来的人是一个主薄。

临近夏收,他来做做样子来巡视乡里,这天气他其实不想来。

但不来没办法啊,得给人八郡主后人百石粮食呢!

(ps:长安郡主朱氏,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女)

长安这些县,有一半的粮食是属于长安那些贵人的。

不看着点,万一惹得人家不满意,自己也算走到了头。

除了郡主后人,这长安城里还有不少的朱家子弟。

这些人不事劳作,都是靠着长安周边的这些县养着。

无论是收成多么的不好,这些人的粮食可是一分都不能少。

听到乡民械斗,艾主薄立刻就来了兴趣。

他感兴趣的不是有案子可以查,而是感兴趣为什么斗。

他现在也学着京城的文人在写书。

苦于文采有限,写不出来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

他就另辟蹊径写民间故事,写那些鬼怪传说。

(ps:明朝是写小说的高峰时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等……)

艾主薄闻讯兴匆匆的就赶来了……

大伯母一家一见官员就怂了。

余令一见官员立马跑到阁楼,夹着一本朱熹的书和一本太子赏赐的书笑着就迎了上去。

“学生余令,拜见大人!”

艾主薄见一个半大的孩子朝着自己行礼,开口称先生,立马意识到这是一个读书人。

收起些许的轻视脱口而出道:

“你报的案?”

“学生报的案!”

“何事?”

余令细细地把事情说了一遍,没说自己是逃离归来的军户。

直接说自己是从京城回来准备考试的学子。

然后不经意间露出书本上的红大印。

这本书本来就大,且不同于市面上的任何书籍,余令就算不故意漏出来艾主薄也能看得见。

余令只不过是想让他看的更清楚一些。

“这是啥书?”

“在京城偶见太子爷,太子爷不嫌学生愚钝,赐书鼓励,随手就给了学生一本!”

余令在撒谎,可这个谎余令断定这个官员不敢去验证。

书是真的,太子给的是真的,也就鼓励不是真的。

艾主薄这辈子没见过太子,闻言立马弯腰:“可否一观?”

“大人请看!”

宫里出来的东西质量自然不会差。

东西一到手,一摸纸张,一看油墨,艾主薄就知道这小子说的是真的。

艾主薄羡慕的扫了几眼,然后双手捧着奉还。

“怎么回事?”

余令把事发的经过,结果再次细细地讲了一遍,这一次艾主薄听进去了。

“屋舍是你的?”

“大人尽管查,学生可以用朱圣人发誓,学生若是……”

艾主薄望着那个被摔破的箱子直接挥挥手道:

“拘了!”

跟着他来的那一群力役冲出来,拖着大伯母的女婿就离开。

大伯母又哭了,她女儿也哭了,这一次的哭声明显不一样。

没有了趾高气扬的味道。

见这位官员要走,余令快步上前,恭敬道:

“学生今后准备考童生,大人是官员,是文曲星,小子想沾一点文运!”

艾主薄开心坏了。

若是大人说他文曲星,他会厌恶到极点。

因为到现在他也只是一个童生,童生考试他虽然过了,但并未考到一、二等。

因为只有童生考试的一、二等的才有资格去参加“录科”。

只有过了“录科”,那才算是秀才公。

所以,他连个秀才都算不上。

可若是一个小子管自己叫文曲星,他就会很开心,童言无忌。

小孩子又能有什么坏的心思呢?

“怎么沾?”

余令拿出朱熹所作的书,恭敬道:

“请大人在书上签个名字,学生今后在读书的时候就能想到大人,有了大人的名字,小子一定能逢考必过……”

艾主薄笑了,接过余令递过来的笔,认真的写下自己的名字。

望着余令眼睛里的恭敬之色,佩服之色,他是越看越觉得余令顺眼。

“好好读书,十五岁的时候一定要考童生!”

“学生准备今年八月就考!”

艾主薄闻言惊讶道:“今年就考?几岁了?”

“十岁!”

艾主薄心思动了起来,这么小就去考,如果考上了那就是神童,

如果自己作保,如果自己在这里面……

名声……

自己反正又不付出什么……

艾主薄望着余令的眼神突然就炙热了起来,亲切道:

“可找到了人作保?”

余令故作可怜的道:

“学生才回,家里还未安生,等家里安顿好,家父就会去城里给学生找保人!”

“后日来寻我,我考校一下你的学问……”

“这是学生的荣幸。”

艾主薄走了,围观的人也安静了,望着余令的眼神也变得不一样了,两人的话众人可都是听到了。

余家要出读书人了。

恭送主薄离开,余令脸上的笑意不减,朝着众人拱拱手,架势很足。

众人慌忙回礼。

在这一刻,余令终于明白为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了!

“如意,把不是咱们家的东西都扔出去,今晚我不想打地铺了!”

“知道了令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