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瑜踮起脚尖往前望,黑压压的人头一眼望不到边。
前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开门了!开门了!”
人群瞬间躁动起来,像打了鸡血一样往前涌。
“别挤别挤!”
“诶你踩我脚了!”
“排队排队!”
裴瑜被人流推着往前,差点摔倒。好不容易站稳,发现队伍已经乱成一锅粥。
过了没多久,队伍前进的速度又重新慢了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队伍一点点往前蠕动。
排队的人群里,有人低声用京片子抱怨:“办个签证咋这么麻烦,这队伍排到天荒地老了吧?”
“哎呦呦,能办到签证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的。”旁边一个大妈接茬。
“忍忍吧,马上就轮到了。”
“马上?还有一百多号人呢!”
“一百多号算什么,昨天有人排了一千多号。”
“一千多号?那不得排到下辈子?”
“所以说,咱们这还算运气好的。”
在日本领事馆门外,也少不了黄牛的存在。
无论刮风下雨,吵吵闹闹的队伍边上,总有那么几个中年男人聚成一小圈,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黄牛提供的服务五花八门,要么帮人代填申请表格,要么替人排队递交签证材料,赚点辛苦钱。
但他们干的这些活儿还不是最主要的,他们真正的绝活,是散布各种跟日本签证有关的小道消息。
这些黄牛大都是些普通的中年汉子,穿着普普通通的衣服,脸上带着常年抽烟留下的蜡黄气色,眼神里透着点狡黠,态度有时候甚至有点让人觉得不太正经,带着那么一丝“猥琐”的味道。
可别小瞧他们,他们的消息渠道那叫一个灵通,什么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朵。
在领事馆门口,排队的人群三五成群,交头接耳,人群中最热门的话题永远围绕着签证。
这时候黄牛们就会凑过来,神神秘秘地透露各种关于日本签证的“内幕”。
比如,日本领事馆签证处最近的审批风向标是什么?日本移民政策有没有什么新动向?签证通过率到底有多高?还有怎么在日本滞留不归……
他们还能教人怎么跟签证官打交道:面对签证官的时候,到底是得理不饶人、态度强硬一点好呢,还是装得低眉顺眼、用“苦情戏”博同情更管用?
以及签证官最爱问的问题——“你怎么证明你还会回华国?”
这个问题让无数申请者头疼,但黄牛们也能给你支招,告诉你什么样的回答最能打动签证官的心,什么样的措辞最能让签证官觉得你绝对会乖乖回国。
各种问题的答案,都能在黄牛这里了解到。
大多数想要申请日本签证的人,甭管是头一回还是老手,十有八九都会先跑到日本领事馆门口去踩踩点,探探消息。
要说谁是这里消息最权威的发布者,那非长年累月蹲守在领事馆门外的黄牛莫属了。
他们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他们见的世面太广了,成千上万的签证申请者从他们眼前经过,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他们都见识过,简直比领事馆里那些正儿八经的签证官还要资深得多。
不得不承认,黄牛们整天泡在领事馆门口,捕捉着各种风吹草动,街头巷尾的传闻、排队人群里的小道消息,签证处里飘出来的只言片语,他们都能抓得住。
他们把这些零零散散的信息收集起来,七分真三分假地掺和着,总结归纳一番,再添点油加点醋,把消息加工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经过黄牛们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总结归纳,举一反三,煽风点火,去伪存真,再卖出去的消息,确实非常灵通。
很多申请人都愿意花点小钱,从黄牛那里买些“通关秘籍”。不管消息真假,申请者们听了总觉得心里有点底。
一门心思只想出国的申请人,还愿意花大价钱请黄牛一对一指导。
“哥们儿,你这存款证明够呛啊。”其中黄牛眯着眼睛看着客户给他的材料。
“怎么个够呛法?”
“这钱来路不明啊,签证官一看就知道是临时搞的。”
“那咋办?”
“简单,找我们包装一下,保证你过。”
周围有不少人竖起耳朵偷听。
这些黄牛真是神通广大,什么内幕都有。
不远处,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小声争论。
“你说咱们这样做值得吗?”女人压低声音。
“为了孩子,没什么不值得的。”男人咬咬牙,“反正民政局那边都搞定了。”
“可是离了这么多年,突然复婚,会不会太假?”
“签证官躲你床底下看你和谁睡觉啦?哪能看出来。”
这男人的嘴还挺贫,裴瑜差点笑出声。
为了签证而复婚,这对父母的操作也是够绝的。
86年的美利坚签证是出了名的难搞,日本的签证也不简单,签证官最看重的就是申请人家里到底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按照日本入国管理局的规定,申请者的“经费支付人”(通常是父母或担保人)必须提供最近三年的银行存款证明,而且还得附上详细的存款来源说明,证明这些钱来路清白、合法合规。
这下可难倒了不少华国人。
八零年代,对一些想出国找找野路子的华国人来说,家里有点“灰色收入”的情况并不少见。
可能是私下做点小生意赚的,或者是别的什么路子来的,平时花花没问题,可是这些收入没法开正规证明。
为了应付严格的签证审查,有些人甚至想出了“卖房”这么个极端招数。
卖了房子,银行账户里立马多了一笔“正当”的大额存款,来源也能说得清楚,签证官总挑不出毛病了吧?
可这背后,多少家庭为了这一纸签证,硬生生把老本儿都折腾出去了。
有些离婚的夫妻,为了让孩子在签证官面前显得家庭背景“稳定可靠”,竟然会为了签证临时复婚。
比如眼前这对夫妻,为了签证能过关,什么招都得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