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 第193章 天才的任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错!”纪蔓蔓点点头,“那个拿金牌的就是裴瑜!我当时看到这个消息特别激动,还专门把报纸剪下来收藏了呢。你肯定是看到过那张照片,所以才会觉得眼熟。”

龚伟泽恍然大悟,忍不住赞叹道:“原来她就是那个数学天才,我说怎么觉得这么眼熟呢。当时我爸看到那个新闻,还跟我讨论了半天,说咱们国家终于在这种国际顶级竞赛上扬眉吐气了一回。没想到今天居然能在这里遇到本人。”

“你说这事儿真是奇怪,像她这样的数学天才,怎么突然就跑去读经济专业了呢?”纪蔓蔓八卦心起,压低声音说道,“按理说这种在数学方面有着超凡天赋的人,不应该是继续在数学这条路上深入钻研下去吗?比如说考个数学系的研究生,然后读博士,最后成为一名专业的数学研究者,甚至是享誉国际的大数学家什么的。”

龚伟泽看了看前面还在排队的人群,估摸着还得等一会儿,便回应道:“这个嘛,谁能说得准呢?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也许是因为她觉得纯数学研究太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了,日复一日地与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定理打交道,可能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吧。经济管理这种专业就不一样了,它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实用性也更强。”

他又补充道:“而且现在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急需那些既懂经济理论又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她的选择其实挺明智的。”

纪蔓蔓听了这番话,心里还是有些不太服气:“但是你想想啊,她可是拿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人!这种级别的天赋有多么难得,简直是百年难遇的存在。

如果她继续在数学领域发展下去的话,说不定将来能成为华国第一个在国际数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女性数学家呢。现在她放弃了这个数学,转而去学经济,虽然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总感觉有些可惜……”

龚伟泽无奈地摇摇头:“你这个想法我理解,但是你得明白,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和自由。也许在我们看来,她应该继续专攻数学,但对她本人来说,可能商科更能激发她的兴趣和热情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真正的热爱,即使天赋再高,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再说了,谁规定数学好的人就必须一辈子只能搞数学呢?她有着扎实的数学基础,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用在经济管理领域说不定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数学与经济学本来就有很多相通之处,很多经济模型和金融工具都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知识。”

纪蔓蔓撇了撇嘴,脸上还是带着一丝不甘心的表情:“好吧好吧,你说的也有道理。我这不是好奇嘛,想不通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换做是一般人,哪里有这种魄力和勇气,敢于放弃自己最擅长、最有优势的领域,转而去挑战一个相对陌生的专业呢?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龚伟泽看她还在那里纠结,忍不住笑了笑:“行了行了,天才有这个资格去任性。你与其在这里操心别人的专业选择,还不如先关心关心自己眼前的事情吧。你的签证材料都准备齐全了吗?可千万别到时候出什么岔子,被签证官给拒了。”

听到这话,纪蔓蔓的注意力立刻被拉回到现实中来,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有些紧张:“你这么一说,我心里还真有点儿没底。我可不像裴瑜有一桥大学的邀请函。”

说着,纪蔓蔓还是忍不住转过头,朝着裴瑜刚才离开的方向望了一眼:“不过说真的,能亲眼见到这样的天才,还不止一次,我真是挺幸运的。说不定过个十年二十年,她会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到时候我还能吹嘘说曾经跟她交谈过呢。”

-----------------

裴瑜拿到日本签证之后,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她把签证收好,开始收拾行李。

这次的行程很赶,飞机起飞当天,天不亮就得出发。

她要乘坐凌晨5点45分的航班飞往东京成田国际机场。

为了节省开支,这次负责订票的部门给裴瑜他们团购的是“红眼航班”机票。

所谓“红眼航班”,最早出现在1959年的美利坚。

因为乘客们大半夜赶飞机,又困又累,下飞机的时候一个个都睡眼朦胧、眼睛红红的,就像兔子的红眼睛一样。

所以大家就给这种深夜航班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叫“红眼航班”。

虽然“红眼航班”坐着不太舒服,但胜在价格便宜,很多预算有限的团队出行都会选择这种航班。

东京的机场不止一个,除了成田国际机场之外,还有羽田机场。

成田国际机场距离东京市中心约60公里,而羽田机场距离市中心仅17公里。

可是飞往羽田机场的机票费用更高,所以哪怕从距离来看,羽田机场明显比成田国际机场方便,负责购买机票的人还是为裴瑜他们选择了飞往成田机场的航班。

这次裴瑜是跟着一个华国考察团一起去的,考察团里的成员都是各大工厂的厂长们。

这个考察团的来历,还得从七年前讲起。

那是1979年,国家经济委员会组织了一个高级代表团去日本考察访问。

在那次外事访问中,中日两国的代表达成了一个协议,核心内容就是两国要互派考察团,专门交流企业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按照协议的具体规定,双方都要派出以厂长为主要成员的考察团进行互访,还要派人参加对方国家举办的“质量月”活动,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说,这个协议为两国企业界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