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爱搞钱搞事三公子 > 第100章 调查死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隆一伙人连夜逃离京城后。

第二天早上刑部尚书刘宗道就让人公开报告,说刑部大牢有三个死囚犯逃跑。

这可是大事,刘宗道立即向安武帝上报。

安武帝震怒,下令廷尉署协同刑部彻查此事。

如果有人故意放走死囚犯,不管是谁,绝不姑息。

刘宗道要不是刘天雷的老子,心里早就把刘天雷祖宗十八代都过一遍了。

安武帝下旨意了,又有廷尉署的人监督,不得不认真做做样子。

刘宗道和廷尉署的最高长官、廷尉夏秀平,以及两个部门的衙役往刑部大牢赶。

“去,把当晚当值的所有人都叫来。

不管住的远近,如果谁半个时辰还没到,那放走死囚犯的主谋就是谁。”

刘宗道一到刑部大牢就给正在当值的狱卒下令。

那天收陈隆一百两银票的郭牢头说道:

“禀告尚书大人,有些狱卒的住所小人们并不知道,该怎么通知到他们呢?”

刘宗道踹他一脚给出方法:“不知道具体住所,总该知道大概位置吧?

你们到大概位置敲锣打鼓叫喊。

如果这都听不到,那肯定是畏罪潜逃了,不是主犯至少也是从犯。”

郭牢头和狱卒们傻眼,哪有这样定罪的。

同时又暗自庆幸:尼玛的!幸好那天我白天当值,不然很可能被怀疑是同谋、从犯。

知道住所的宋牢头和狱卒们接到通知,都按时回到刑部大牢。

不知道住所的狱卒,经过其他狱卒敲锣打鼓叫喊后,一部分也按时回到刑部大牢。

但有三个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按时回来。

刘宗道让所有人都到临时休息室排好队,让刑部和廷尉署的书办做好准备记录。

刘宗道首先问宋牢头:“宋牢头,十一月二十三那天晚上是不是你带队当值?”

宋牢头说道:“回尚书大人,是小人带队当值。”

刘宗道嫌宋牢头回答的有些啰嗦:“后面的问话,你捡重要的说就行,无关案情的话别说。”

“是。”

“那晚有没有可疑的人进来刑部大牢?”

宋牢头哑然,有是肯定有,而且还是他放进来的。

可要是实话实说,那他就完蛋了。

但不说的话,万一后面有狱卒说出来,那他就罪加一等,更加完蛋。

宋牢头不知道如何回答,大冷天的紧张得身上嗞嗞冒汗,不由得伸手擦拭额头。

廷尉夏秀平一看宋牢头那副紧张样,就猜到肯定有人进来刑部大牢,而且很可能还是在宋牢头眼皮底下进来的。

夏秀平可不像刘宗道那样一心想糊弄,他冷冷问宋牢头:“宋牢头,你很热吗?”

宋牢头不停点头,接着又不停摇头。

夏秀平继续问:“你还是实话实说吧,是不是你把人放进大牢的?”

宋牢头强忍心中的紧张,努力保持脸上表情平静,然后摇摇头不说话。

夏秀平忽然大喝一声:“来人,大刑伺候!”

宋牢头吓得双腿发软一下子跪到地上,浑身瑟瑟发抖。

他太熟悉刑部大牢里的酷刑了,一旦用刑,连自杀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廷尉署两个衙役走上前,一人一只胳膊就要把宋牢头架走。

刘宗道可不想给宋牢头用刑,因为一用刑宋牢头肯定会如实交代的。

于是赶紧说道:“先不要用刑,那样会屈打成招,说出来的供词做不了准。

我们还是给个机会让宋牢头坦白从宽吧。”

两个衙役松开手,宋牢头瘫坐在地上。

夏秀平说道:“本官可不像刘大人那么有耐心,再不从实招来就大刑伺候了。”

宋牢头轻轻点头。

夏秀平追问:“你点头是什么意思?”

宋牢头不知道是不想说,还是肝胆俱寒说不了话,反正半天不说话。

夏秀平受不了:“他妈的受不了鸟——来人,大刑伺候。”

刘宗道还是阻拦:“夏大人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还是等等宋牢头缓一缓,他会说的。”

夏秀平不再给刘宗道面子:“他说个屁!他到现在还没搞清楚状况,还以为是他在审犯人呢。

这种死鸭子嘴硬,不给他几道工艺尝尝,他不知道咸淡。”

刘宗道再阻拦已经没用。

廷尉署两个衙役架起宋牢头来到行刑区,把宋牢头绑住四肢吊在木架上,就像烤乳猪一样脸朝上。

这时候宋牢头不再瘫软,而是像刚钓上来的鱼一样不停蹦哒。

也会说话求饶了:“夏大人饶命、刘大人饶命,小人招、小人招……”

可惜晚了。

衙役拿出烧得通红的烙铁烫宋牢头的脊椎。

宋牢头杀猪般嚎叫声伴随着“嗞嗞嗞……”烧烤声回荡在刑部大牢,随即冒起一股青烟。

两个衙役也是狠人,一直从宋牢头的腰椎往上烫,直到烫完颈椎才罢手。

衙役把宋牢头从木架子上放下来时,宋老头蜷曲着身体呻吟,就像煮熟的大虾。

就这种惨状衙役还是不放过他,把他拖到临时休息室丢在地上再踹几脚。

狱卒们看到宋老头被折磨成这样,惊恐得浑身冒虚汗,肝胆俱寒。

夏秀平在他们面前走来走去,说道:“谁那晚当值的,赶紧把所见到的、所听到的讲清楚。

最先讲的立功,最后讲的下场就和宋牢头一样。”

“我讲我讲我讲。”

“我先讲我先讲。”

“那晚有六个蒙着面的人……”

……

那晚当值的狱卒个个“勇争第一”,立功不立功不重要,别他妈被烫成大虾就行。

十几个人各说各的根本听不清,夏秀平让他们一个一个讲。

那晚当值的狱卒讲完,白天郭牢头那波狱卒再补充,说刘天雷在这之前白天带着陈隆一伙人来过刑部大牢。

事情大概清楚了,嫌疑最大的就是刘天雷和陈隆。

可问题是那晚没有狱卒看到来人的面孔,而且从始至终来人也没有报出姓名。

狱卒们只是根据声音猜测是刘天雷,再加上在之前白天来的时候,刘天雷说过可能还会再来。

所以狱卒们心里认为来人就是刘天雷和陈隆一伙人。

刘宗道问夏秀平:

“夏大人,现在没法确定是不是刘天雷一伙人救走死囚犯,接下来该怎么调查?”

夏秀平说道:“把刘天雷和陈隆都叫过来审问。”

“首辅大人把陈隆升任风林县令,他已经带着刘天雷离开京城赴任。”

夏秀平很惊讶:“首辅大人怎么会把一个臭名昭着的臭虫升任县令?”

“夏大人应该知道,风林县已经连续三任县令在任上被杀。

就是因为陈隆是臭虫,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或许能把风林县治好,所以首辅大人才安排他出任风林县令。”

“可他毕竟是放走死囚犯的最大嫌疑人,首辅大人这么做会不会是有意为之?”

刘宗道赶紧提醒夏秀平:“夏大人千万不要胡乱猜测首辅大人的行为。”

“那现在怎么办?”

“这正是本官刚才问夏大人的呀。”

夏秀平皱着眉头思索一下后说道:“继续调查,隔三差五就派人过来这里问询。”

“夏大人高见。”

夏秀平明白,内阁首辅张重威这时候放跑陈隆和刘天雷,肯定是与放走死囚犯这件事有关系。

但他不敢找张重威问话,更不敢不敢调查张重威。

可是找不到主犯没法结案,就只能拖。

拖不代表搁置不理,所以要隔三差五派人过来做做样子,随便问问几句。

这件事就这样一直拖着,安武帝问起来就说一直在调查,然后拿出问询笔录做证明。

安武帝的重心放在与北绒的战事上,没有过多理会这件事。

就这么一直拖着。

整件事唯一的受害人是宋牢头,他不但被撤了职,身体还受到严重创伤。

毕竟出了事故,总要找“项目现场负责人”担责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