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灞水泛着粼粼波光,柳絮如雪般纷飞,秦琼等人的马蹄踏碎河畔倒影。八百里秦川的风尘未洗,众人望着巍峨耸立的长安城,城门上\"长乐\"二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秦二爷勒住缰绳,目光扫过城楼上斑驳的箭痕,这里曾是隋末战火最炽烈的地方,如今却已换上大唐的旌旗。
长安城的青石板路蜿蜒如带,马蹄声在坊市间回荡。穿街过巷时,徐茂公捻着胡须低声道:\"自定阳王刘武周起兵犯边,长安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秦王殿下此番急召我等,怕是有大事相商。\"话音未落,秦王府朱红大门已赫然在目,门前甲士林立,旌旗招展。
秦琼等人翻身下马,忽见王府大门轰然洞开,一股裹挟着龙涎香的风扑面而来。门前人群中,魏征一袭玄色锦袍,目光如炬;曲突通、曲突盖兄弟腰悬长剑,威风凛凛;张公瑾等人或按剑柄,或抚须微笑,皆是一派豪杰气象。人群分开,一位身着月白锦袍的青年款步而出,腰间玉珏轻响,正是秦王李世民。
\"诸位王兄!\"李世民快步上前,腰间宝剑上的明珠在暮色中流转光华,\"小王在此等候多时!\"他的声音清朗如钟,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与亲切。只见他面白如玉,剑眉星目,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气度,恰似龙潜渊底,只待风云际会。
秦琼等人慌忙整衣,正要行大礼,却被李世民双手拦住:\"众兄长不必多礼!如今大唐初立,天下未平,正需诸位相助!\"他目光扫过众人,在秦琼身上停留片刻,\"二哥千里驰援,这份情义,世民没齿难忘!\"
程咬金生性豪爽,哈哈大笑道:\"殿下说哪里话!当年在瓦岗寨,若不是殿下暗中相助,我们哪有今日!\"他这一说,引得众人纷纷附和,气氛顿时热络起来。罗士信虽不善言辞,却也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
徐茂公上前一步,沉声道:\"不知殿下急召我等,所为何事?\"他的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皆屏息等待。李世民神色一肃,引众人入府。穿过九曲回廊,来到一座宽敞的议事厅,厅中悬挂着大幅舆图,长安、洛阳、突厥疆域赫然在目。
\"实不相瞒,\"李世民走到舆图前,手指北方,\"突厥颉利可汗近日蠢蠢欲动,边境烽火不断。更有消息称,李建成、李元吉暗中与突厥勾结,意图...\"他话音未落,厅中已响起一片哗然。
秦琼剑眉紧皱:\"岂有此理!如今外患未除,他们竟做出这等通敌之事!\"魏征抚须叹道:\"太子与齐王忌惮秦王殿下功高,这一步棋,怕是早有谋划。\"一时间,厅中议论纷纷,众人义愤填膺。
李世民转身,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此次相召,便是想与诸位商议破敌之策。一来抵御突厥,二来...\"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若有人胆敢叛国,我李世民定不轻饶!\"
徐茂公沉思片刻,道:\"突厥骑兵来去如风,我军若要取胜,需智取。可先派人潜入突厥,摸清其虚实,再设伏兵于雁门关外...\"他一边说,一边在舆图上指指点点,众人听得聚精会神。程咬金不时插话,提出些大胆想法;罗士信则在一旁默默点头,握紧腰间长枪。
夜色渐深,议事厅中烛火摇曳。李世民望着这些肝胆相照的兄弟,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深知,前方的路布满荆棘,但只要有这些兄弟相助,何愁大业不成?窗外,长安的夜色宁静祥和,却不知,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风暴,正在这寂静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