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房殿外梧桐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光影。窦皇后斜倚在金丝软垫上,手中团扇轻摇却掩不住眉间郁结。平阳公主见母亲鬓角白发又添几缕,心头微酸,取过案上青瓷茶盏递过去:\"母后且饮口茶消消火气,四弟又闯出什么祸事了?\"
长孙氏将绣着并蒂莲的锦帕轻轻覆在窦皇后腕间,温声道:\"母亲向来宽仁,能让您这般动气,想来不是小事。\"话音未落,窦皇后重重将茶盏搁在紫檀几上,茶汤溅出些许:\"还不是那个孽障!前日竟带着家奴在朱雀大街纵马,生生惊了礼部侍郎的马车,当街冲撞命官,这是要将李氏门楣都踩在脚下!\"
平阳公主闻言柳眉微蹙,她素知李元吉骄纵,却不想竟胆大至此。正欲开口劝解,窦皇后已攥住她的手,指尖微颤:\"你是看着元吉长大的,可还记得当年他高烧不退,整夜攥着你的衣角不肯松开?如今倒好,成日与那刘文静的幼子厮混,学了满身纨绔习气!\"
长孙氏望着案上未写完的《女诫》残稿,轻声道:\"妾身听闻,近日洛阳来的商贾常往齐王府送西域珍宝,四殿下府中的歌姬舞女,皆是长安城里头一份的。\"这话如同一把盐撒在窦皇后的伤口上,她眼眶泛红:\"先帝在时,常说元吉最像他年轻时的性子,可先帝何曾这般胡闹?今晨朝堂上,裴寂那老儿竟拿此事弹劾,说我李家治家不严!\"
平阳公主见母亲气郁难平,忽而想起前日苏定方密报,压低声音道:\"母后可还记得武德三年,突厥使臣来访时,四弟席间言语轻狂,险些坏了边境盟约?当时二弟力保,才将此事压下。\"窦皇后身子猛地一颤,当年之事如潮水般涌来——那日李世民连夜入宫,在她宫门外跪了整整两个时辰,只为求她出面保住李元吉。
长孙氏适时递上温热的安神汤,柔声道:\"母亲莫要伤了身子。依儿媳看,不如寻个良辰,将四殿下唤来,让他当面向母亲赔罪,再请位名师教导,也好收收性子。\"窦皇后摇头叹息:\"我何尝不想?可每次说不了两句,他便摔门而去。前儿个更过分,竟说我这个母亲只偏心二郎......\"
话音未落,窗外忽有马蹄声由远及近。平阳公主掀开鲛绡帘幕,见李元吉骑着高头大马疾驰而过,腰间玉坠在阳光下晃出刺目的光。窦皇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眼眶瞬间湿润:\"你瞧,这哪还有半分皇家子弟的模样?若陛下......\"
长孙氏悄悄握了握平阳公主的手,示意她莫要再提往事。平阳公主轻拍母亲手背,目光却愈发深沉:\"母后,如今局势微妙,二哥在前线浴血奋战,大哥主持朝政,四弟这般行事,难免落人口实。\"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儿臣听闻,太子府近来与裴寂往来甚密。\"
窦皇后猛地坐直身子,眼中闪过一丝警惕。这话如同一根银针,刺破了椒房殿里看似平和的表象。长安城暗潮涌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她这个母亲虽居于深宫,却也能嗅到风雨欲来的气息。
\"明日宣元吉入宫。\"窦皇后握紧了手中团扇,扇骨在掌心硌出青白痕迹,\"我要他当着列祖列宗的牌位起誓,若再不知悔改......\"她的声音戛然而止,殿外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惊碎了满室寂静。
平阳公主与长孙氏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凛。她们都明白,这场皇家母子间的训诫,或许会成为改变大唐命运的转折点。而此刻的长安城,正如同暴风雨前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涌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