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顷。
裕仁方才缓缓开口:“寺内君的分析很透彻,也很合理,甚合我意。‘以华制华’的政策并无大错,错在执行与管控。”
“就按照此思路,由陆军省牵头,尽快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这次,务必杜绝华北之事重演。”
“哈依!!”
寺内寿一低头领命,声音洪亮。
他这么做是有道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恶心一旁的米内光政。
随后的时间里,众人和裕仁再次商讨了一下扩军扩编计划的相关事宜后,这场会议才到此结束。
对于外面的普通百姓来讲,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想关心是否自己相关。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一场属于他们的“灾难”即将席卷开来。
11月17日。
距离上一次会议召开已经过去一天的时间。
在这一天时间里,日本内阁、陆军省、海军省、大藏省以及企划院可谓是火力全开。
终于在17日早晨,将各自需要发布的通告呈放在裕仁的御案前,只要通告经由裕仁签字,便可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开来。
不出意外的话,那就是没有意外。
不到半天的时间里,一则征兵通告在全日本席卷开来,凡是符合《兵役法》的男子都要前往最近的兵站进行报名筛选。
同时,企划院开始在民间招聘和返聘工匠。
这些人不仅仅会在日本本土进行任职,一部分还会被调派前往朝鲜半岛以及东三省地区建立新的工业设施。
大藏省做的事情更绝,开始提前征收相关的税收,严格控制银行资金的流通和流出。
反观,海军省这边除了同样发布了一则征兵通告以后,便没有了下文。
按照以前的习惯,海军省除了要上报征兵通告以外,还要将自己明年(即1939年昭和14年)的舰艇建造计划报于裕仁知晓。
可现在的情况就是,裕仁根本就没有看见舰艇建造计划。
裕仁不会知道,别看其他几个部门这一天的时间里忙前忙后的,海军省这一天的时间也在“忙前忙后”。
只不过,不同的是,这群人是在吵架。
直到17日早些时候,这群人“讨论”了一个通宵,还是没有任何的结果,互相都不做任何的让步。
海军省。
此刻,一间作战会议室内,气氛与前日的皇宫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达成一致的顺畅,只有剑拔弩张的僵持。
一眼看过去,会议桌的两侧最低军衔都是海军少将。
不过,相比较而言,最引人注目莫过于桌案间的两艘舰艇模型。
想都不用想,一艘是“大舰巨炮”的代表——战列舰,另外一艘就是海上的“移动机场”——航空母舰。
现在的会议室仿佛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烟草味和无声的火药味。
争论的焦点,毫无意外地落在了那份迟迟未能成型的舰艇建造计划上。
以米内光政、吉田善吾以及岛田繁太郎为首的一派,属于是日本海军当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米内光政就不用多说了,海军省长官;吉田善吾,现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岛田繁太郎,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长官。
这三个人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说话的影响力非常大。
反观,“航空母舰”派系,就有点不够看了。
井上成美、山口多闻、小泽治三郎以及山本五十六。
井上成美海军省军令部兼海军省官员、军务局局长;山口多闻,第5舰队参谋长。
小泽治三郎,海军联合舰队参谋长。
至于最后这位山本五十六,原本是“大舰巨炮”的代表人物,后来因为看过牧野康夫特混舰队的作战报告后。
脑子里的思想发生了严重的变化,使其更加倾向于“航空母舰”派系。
此人,早年曾在美利坚国担任大使馆的武官,还在哈夫大学学习过,所以,他的思想无异于是最活泛的那个。
至于他目前的职务便是海军省的次官,所以两个派别有些不分上下。
山本五十六曾不止一次说过,航空力量即航空母舰以及舰载机,将是未来海战胜负的关键。
海军省应该将有限的资源和预算,向新型航母以及新型舰载机的研发和建造倾斜。
同时主张建造航速快、续航能力强,能配合航母编队作战的现代化巡洋舰和驱逐舰。
“诸君!”
“相信牧野康夫中将的作战报告大家都已经看过了,里面清晰明了地写着一半以上的舰艇被航空力量摧毁。”
“剩余的一小部分则是支那军的战列舰以及潜艇共同完成的。”
“这样的的战损结果已经足够告诉我们,巨舰大炮主义的时代正在过去!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打造一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机动舰队!”
“更要在这一次的扩军计划中,升级我们的舰载机以及各个舰艇上的防空武器。”
山本五十六尽管语气竭力保持平静,但紧握的拳头和锐利的目光透露出其急切的心情。
“等等!咱们暂且将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的事情放到一边,先说说你这个更新防空武器的原因在哪里?!”
别看米内光政和山本五十六在外面一致对外,但在这里,两人又如同敌人一般互相钳制。
“那我就不一一指出,就全部糅合在一起说了。”
“我们现有的防空武器,可以从作战报告中看出,对支那人的舰载机丝毫不起作用。”
“当然,丝毫没有作用是有点夸张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支那人的舰载机不管是速度,还是性能,又或者是俯冲和回转的速度都是极快的。”
“我们的防空武器射速极慢不说,且性能落后,炮身笨重,供弹极差等致命缺点。”
“这里我就单独将供弹极差拿出来说一下。”
“根据,牧野康夫中将特混舰队的军官回应,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属于是应用最广泛的防空武器。”
“他们在战争一开始就使用此类武器进行防空,15发供弹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将其消耗完毕。”
“而后续的补充弹药需要手动换填,还需要靠人力进行搬运。”
“这个过程中,弹药手很容易被攻击,导致后续火力持续不足。”
“这些都是大问题……”
山本五十六的回答有理有据,都是基于真实情况下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