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东久迩宫稔彦亲王可不管两人之间的什么狗屁争斗。
对于前一次的失败,虽然天皇裕仁明面上没有说什么,但只有日本的皇室成员知道。
裕仁在其皇室内部的某次聚会上,和闲院宫载仁亲王说过这件事情。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谈论一下倒是没什么。
可关键的问题就是,闲院宫载仁亲王对此事非常上心,不仅骂了东久迩稔彦,还准备将其撤职让其回到国内当个闲散亲王。
这些事情,外面人的根本不会知晓。
所以,现在的东久迩宫稔彦王也是背负着不小的压力,接下来的一战对于他来说也是同样的至关重要。
“哟西!!”
“中村君,杉山元司令官已经将驻蒙军这个舞台交给了你,至于怎样才能给我们大家发挥出精彩的表现,就看你的了。”
“驻蒙军所扼守的位置非常关键,晋省的煤炭资源能不能运出来可全靠你们。”
“希望,中村君不要让天皇陛下和大日本帝国失望。”
听到东久迩稔彦的话语,中村毅自带着属于陆军士官生的骄傲,毫不犹豫且自信的回答。
“亲王殿下,您请放心!”
“我一定将天皇陛下交给我的任务,圆满完成。”
“哟西!!”
听到中村毅自信满满的回答,东久迩稔彦也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中村毅是寺内寿一推荐给天皇裕仁的人选。
再加上寺内寿一和杉山元两人分属于不同的派系,杉山元对于中村毅可是没有任何的好感。
整个欢迎会议非常地短暂。
会议结束以后,中村毅在北平城待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直接坐车原路返回并且北上去往张家口。
毕竟,那里才是他施展一身才艺的地方。
待在北平城不仅碍眼不说,还容易遭到杉山元的一些小手段。
中村毅离开后,华北方面军开始按照裕仁下发的绝密计划开始执行。
同时,之前遭受重创的华北治安军再次被重新组建,并且开始征兵。
前次,华北治安军原有的部队有三个师,后续组建了五个新编师。
五个新组建的治安军师,不管是齐燮元等人组成的华北治安军委员会,还是日军华北方面军都投入了不少。
可最终给他们的结果的就是——
五个新编师,全部在战场临时起义,接近十万人的部队,被宋明远接收或者改编了近八万余人。
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原本的齐燮元等人已经商量好了,在家里面等死。
在他们的思想里,日本人为了平息众怒,肯定是要将某些人作为主要责任人交出去。
但没想到是。
他们等来的不是被处死的命令,而是一纸任命书以及加入大日本帝国国籍的承诺。
对此,这些人可是高兴坏了。
自从会议结束以后,开始整编现有的三个伪军师。
在日军宪兵队以及特高科的帮助下,全面开启第二次甄别和摸排行动。
同时,被甄别完成的伪军会带着鬼子开始在城内以及周边的村子强抓壮丁。
当然,抓来的壮丁也免不了会被特高课以及宪兵队进行甄别。
用鬼子说过的话来形容就是,要从源头上控制和杜绝被渗透的可能。
然而,前车之鉴犹在,无论是鬼子还是齐燮元等人自己,都对这些排查过后的伪军充满了警惕和不信任。
甚至是,在寺内寿一原有的“以华制华”策略上,又对这些伪军新增加几条严密的控制措施。
首先,第一点便是和之前“以华制华”的某条策略大相径庭。
编制进行拆分与“掺沙子”。
顾名思义。
新组建的治安军部队规模将会被刻意进行控制,不再授予完整的军级编制,师级单位也要控制数量。
后续作战编制,多以“团”、“队”为单位。
并且由日军直接派驻大量的“顾问”到连一级单位,这些日军顾问将拥有绝对的指挥权和监督权。
原有的伪军长官只有建议权,说白了,就是一个“福娃”,一个摆设而已。
第二点,武器的绝对控制。
华北治安军所使用的重武器装备,诸如火炮、重机枪等完全由日军进行掌握和配发。
平常不管是训练还是军演,都不会配备弹药,就算是配备也只是一个基数的配置。
等到了战时,才会根据战役的规模进行酌情考量下发弹药的数量。
第三点,家属作为“人质”。
许多的伪军军官家眷都生活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孩子进入日军所创办的学校学习有关日本的知识。
妻子或者是家里的女眷,要么在家里老老实实待着,做个家庭妇女。
要么就是进入日本人的医院或者学校。
总之一句话,不管你干什么事情都要在我的眼皮子底下进行。
第四点,任务的限制。
新组建的治安军任务,这一次将会主要放在后方守备、交通线巡逻、协助征粮以及资源的运输等辅助性任务上。
尽量避免其投入正面战场,尤其是避免与宋明远等部的接触。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但恐慌的猜疑的种子已经种下。
日军对华北治安军的可靠性心知肚明,用起来束手束脚;而治安军内部,士兵们士气低落,军官们也是各怀鬼胎。
他们既害怕日本人的惩罚,又担心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清算。
除此以外。
齐燮元等人这一次也是下足了资本。
五个人共同出钱出资,并请特高课的鬼子当教官,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情报组织。
这个由齐燮元等大汉奸出资、日本特高课提供技术培训的情报组织,正式在北平落地。
其被命名为“华北肃正委员会特别调查科”。
它表面上隶属于华北治安军,实则直接对几位大汉奸和背后的日本主子负责。
不少从国府军“投诚”过来的汉奸、地痞流氓、失意的政客,都着急借此机会给自己交上几份满意的“投名状”。
他们这些人比日本人更了解本地的情况,也更熟悉自己同胞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手段往往更为毒辣和有效。
这也算是,寺内寿一“以华制华”策略的另一种体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