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传来的响声将正在喝水的庞鑫吓了一跳,见状也是连忙放下手中的茶杯。
“该死的小鬼子,他们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对于日军细菌战部队,宋明远作为两世为人自然是比较清楚的。
相比较日军其他的暴行,细菌战绝对是对华夏威胁最大的一个,是亡族灭种的邪恶计划。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日本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
为转移国内矛盾,日本开始实行对外侵略国策。
鉴于日本资源缺乏的状况,日本将节省资源和能源的细菌战作为国家军事战略,研制细菌武器。
根据相关的历史研究表明,日本研究细菌由来已久。
1916年,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在细菌学教学中,就讲授过如何进行“家畜战”。
1918年11月,日军少佐长谷部照信获悉当时的毛熊国密探亚历山大正在搞细菌战研究并拥有大量细菌的情报后,他将细菌战作为主要问题向参谋部进行汇报。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日本陆军省军务局就开始研究细菌战。
日本大本营的军部曾要求东京科学研究局(也就是细菌战研究中心)“研究出一种或多种为人力无法抗拒的秘密杀人武器”。
只不过或许是给的期限太少,又或者是其他原因,这项任务并没有完成。
局长伊藤工学被冠以“工作不力”、“浪费国家财力”等多重罪名下被逮捕法办。
再加上1925年日内瓦召开的裁军大会上,宣布化学战和生物战(细菌战)为非法,日本的细菌研究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如果你以为到这里就完了,那可就错了。
接下来一个真正的刽子手、地狱恶魔即将出现——石井四郎。
他在1927年间,其频繁往来东京和京都之间,向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兜售细菌战的作用。
1928年4月至1930年4月,石井四郎携带着日本军方给日本驻各国使馆、领事馆的密函,以访问交流军事医学为名,先后到达20多个国家进行“考察”,刺探和收集世界各国细菌战情报。
之所以会公派石井四郎出国,就是因为他的言论。
他说日本是个岛国,人口少,兵源不足,又缺乏五金矿藏,发动侵略战争是难以取胜的。
石井四郎不仅会“忽悠”人,还善于察言观色,他顺应统治阶级的意愿,抛出关于细菌战的构想。
他的前期游说核心是:用细菌战来弥补日军在侵略战争中的资源不足问题。
其认为细菌武器杀伤力大、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而又投资少,节省各种资源,是一种很有力的进攻武器。
他的主张得到当时日本着名军事“科学家”小泉亲彦(日本化学战之父)以及陆军军务局课长永田铁山等人的支持,遂派他出国考察。
回国后,其积极倡导创建细菌部队。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陆军省军医署课长木娓诼隆二退荐后,日本开始筹建细菌研究所。
1932年8月,在东京陆军军医学校教官兼东京近卫师团军医部长的小泉支持下,于日本东京若松町的陆军军医学校创立细菌研究室。
对外称“防疫研究室”,由石井四郎领导,开始着手研究细菌武器。
最初,是在一间经过改建的地下室内,仅有5个人。
虽然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但始终无法满足石井四郎的要求。
不过,事情很快迎来了新的转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
日本侵占了超过其国土面积3倍的东三省地区,这为石井四郎的细菌战研究提供了理想而广阔的地域选择。
石井四郎认为,细菌战针对的对象是人,与用动物做实验相比,用活人做实验更能提高研究精度。
当时,霍乱、伤寒、炭疽等各种传染病菌的研究工作急需用活人做实验,石井四郎遂向参谋本部提出把细菌研究中心转移到刚刚占领的东三省地区。
同年8月,石井四郎一行十人来到东三省考察。
当时,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建议将细菌部队建在牡丹江,但石井四郎最后修建在哈尔滨。
原因无他,这里相对距离毛熊国比较近,依托哈尔滨铁路、公路、水路以及航空交通之便。
此后,石井四郎多次往返于日本和东三省之间。
最终在1933年8月,在哈尔滨陆军医院南院设立细菌研究所,其附属细菌实验场设于距哈尔滨70公里外的五常背荫河镇。
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班”,秘密称呼为“加茂部队”,背荫河实验场则称为“东乡部队”。
这里特别注意的是,石井四郎在东三省从事细菌研究工作时,使用的都是化名“东乡春一”。
1934年,由于一系列的事件导致背荫河的实验场暴露,石井四郎开始着手转移实验场。
后经日本军部批准,石井四郎决定将已暴露的细菌实验基地转移至哈尔滨的平房地区。
1935年初,派人在平房地区圈占土地并测量。
1936年开始正式营建,同年6月基本完工。
同月,关东司令部为了保守这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颁布第1539号命令,将平房120平方公里划定为特别军事区域。
这里也将成为东三省人民的噩梦所在。
同年。
按照日本天皇裕仁的敕令,日本采取“以点带面、从北至南”逐步推进方式组建细菌战部队。
就这样按照裕仁的敕令,日本先后在东三省地区组建了以下部队:
哈尔滨七三一部队;
长春一oo部队;
齐齐哈尔五一六部队;
以上三个细菌战部队只是一部分,这三个部队还在东三省各地设立了支队,因此,其部队名称绝对不止这一些。
诸如643部队、162部队、673部队、319部队、1875部队等等。
其后,又建立了北平一八五五部队、金陵一六四四部队、广州八六o四部队和新加坡九四二o细菌战部队。
同时,在师团等部队中建立了69支防疫给水部队。
可以说,日本的细菌战遍布华夏沿海地区以及中原地区,给华夏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想到这些,宋明远就忍不住想要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