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片区域,则是为普通鬼子战俘和低级别汉奸特务准备的集体牢房。
集体牢房的面积更大,是同样的标准,一间房可以关押十到二十人。
这里的设计更注重管理。
紧邻着集体牢房的地方,有一排相对低矮但结构更加坚固的平房。
所设计的监狱全部采用水泥加钢筋以及石块的构造。
而这一排平房,则是采用加厚钢筋,所设计的异常厚实,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这里,就是“思想改革”与“罪行记录”的场所。
人民军的情报人员、审讯专家以及记录员将在这里,对抓来的鬼子战俘和汉奸进行身份信息的甄别、登记、审讯,以及必要的一些手段。
这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份供状,都将是未来审判台上最有力的证据。
建设运输局的人已经开始测量放线。
黄辰这边带着宋明远按照设计图不停地转着,时不时讲解一番。
“审讯区的隔音,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
“里面的声音不能传出来,不能影响其他日军的‘反思’。”
“同样,外面的任何动静,也不能打扰里面工作的同志。”
宋明远说话的语气很平淡,但却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总座,您放心,”黄辰从众多设计图中拿出一张,快速找到一块区域指着,“所有的地方用的都是加厚材料。”
“并且,我们还在其中间填充了隔音材料和砂石,保证连只苍蝇飞进去的声音都听不见!”
一旁的设计人员继续补充道:“总座,设计上我们也考虑了相应的流程。”
“犯人从各自监房提出来,通过专用通道直接进入审讯区,全程不会与无关人员碰面。”
“审讯室也分等级,针对不同级别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接待’标准。”
宋明远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预定的监狱最高点——未来将建立中心了望塔的位置。
此刻,这里已经被临时搭建起一座高台建筑。
“这里,不仅仅是一座监狱。”
他缓缓开口,像是在对王猛和黄辰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它将是一座丰碑,一座记录着侵略者罪行和叛徒耻辱的丰碑。”
“它更是一个法庭,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提前宣告他们有罪。”
“周围修建的几座监狱,要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必须严丝合缝。”
“尤其是审讯和劳动改造这两个环节,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宋明远一边做着指示,黄辰一边将其进行记录下来。
他手指向地图上的平房区域,“审讯,不是简单的严刑拷打,那是最低效的手段和无能的表现。”
“我们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阶段式的流程,用最轻松的手段瓦解日军的防线。”
按照宋明远的要求,监狱审讯这一环节绝对是最严格的存在。
为此,他自己抽空的时候,还编撰了一本手册。
首先,第一步就是所谓的“环境压制与信息采集”。
所有新送来的日军战俘和汉奸特务,首先会被要求剥去原有的军装或衣物,换上统一的、有编号的囚服。
这一步的目的有两重。
第一重自然是剥夺其身份认同。
第二重则是防止犯人携带某些能够用于自杀的药物、武器等物品,在这里所有的物品都会被检查。
完成上述条件后,随后会被单独关入“初始观察囚室”。
这种囚室四壁光滑,无任何自然光,仅留有一个微弱且由外部控制的光源,24小时不间断的低强度白噪音会干扰其睡眠和思考。
时间在这里将会失去它的意义,目的就是为了初步瓦解其心理防线。
在此期间,会有专人对囚犯进行全身检查、拍照、记录体貌特征,并提取相应的指纹信息。
同时,情报人员会比对已有档案,初步确定其身份和价值。
第一阶段完成以后,就可以正式进入第二个阶段。
即分级审讯与心理攻坚。
经过“初始观察囚室”的“享受”以后,在这里囚犯会分成两个部分。
普通的日军士兵或者低级别的汉奸特务。
对付这类人非常的简单,毕竟他们所知道的信息也不多,很容易就能撬开他们的嘴。
所以,主要采用“疲劳审讯法”和“矛盾利用法”。
审讯人员轮班上阵,不断重复询问相同的问题,抓住其口供中的细微矛盾穷追猛打。
同时,会故意透露一些半真半假的信息,如“你的同僚已经招供了,并且供认出你的罪行”,以此离间、施压。
对于冥顽不灵者,才会视情况使用一些特殊手段。
如水刑、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等等。
至于说,日本军官或者高级别的汉奸特务,那就不一样了。
能够成为高级军官的存在,心理防线必定是强大的,因此,一些常规的手段早已不管用。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拿出确凿的证据。
如石井四郎被审讯时,就可以拿出缴获的细菌战数据,还有其实验室内缴获的文件等等。
当然,还可以让某些不想死的人进行指认等等手段。
最主要的还是动摇其精神支柱。
这群高级别鬼子,早已对“军国主义”、“为天皇尽忠”等思想深深刻在脑子里。
所以,可以组织轰炸机轰炸东京,又或者给他们透露日军再次战败的消息等手段。
反正在这里面,外面的消息他们无法知道,就算是你说裕仁投降了。
一旦次数多了,就会让其变成事实。
所有的审讯过程,都必须有至少两名记录员在场,确保口供记录的准确无误,并让其签字按指印。
不签字不按指印,就算是强迫也要做到。
这是必要的一步。
经过数轮的审讯过后,会对囚犯进行思想动态评估。
说的通俗易懂点就是,对所有人再次进行区分。
少数表现忏悔、愿意合作者,会被单独筛选出来,可能转移到条件稍好的囚室,甚至可以参与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而顽固分子,则会被打上重点标记,面临更严格的监控和更长期的“改造”。
总之一句话,能够忏悔的绝对不会有日军高官,此举就是为了折磨这些顽固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