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抽签投胎当皇太女,父皇乐翻天 > 第310章 宝妞出的考题,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大圣这副憨态可掬、全无心机的模样,宝妞的脑中忽然灵光一闪!

对啊!

大圣看起来就是一只普通的猴子,可实际上聪明伶俐,通人性,甚至比许多人都机灵。

这不就是“表里不一”、“不可以貌取人”的最好例子吗?

而那草莓,看着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果子,却能撬动一整条商业链条,带动无数百姓增收,为国库创收。

这不就是“见微知着”、“以小博大”的道理吗?

为官者,最忌讳的就是只看表面,被眼前所见蒙蔽双眼。

一个好的官员,必须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想到这里,宝妞瞬间激动起来,那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里,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她一下子从软榻上坐了起来,把昏昏欲睡的大圣都吓了一跳。

“冬花姐姐,快!拿笔墨纸砚来!”宝妞兴奋地喊道,声音清脆响亮。

“是,皇太女。”冬花不敢怠慢,连忙将一套精致的文房四宝在书案上铺开。

宝妞跳下软榻,跑到书案前,提起一支小巧的紫毫笔,蘸满了墨,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专注和认真。

她略一思索,便在洁白的宣纸上奋笔疾书。

只见她写道:

“论:今有一物,状若鸡子,其色赤艳,其味酸甜,名曰‘草莓’。此物初现于世,人皆奇之。若汝为一地父母官,辖区之内,忽得此物之种,当如何处之?请从‘民生’、‘商贸’、‘吏治’三方面,详述汝之策。需论及其如何富民?如何利税?又如何防豪强兼并、保万民之利?策需务实,忌空谈。”

写完之后,宝妞又仔细看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道题,看似只是在问如何处理一种新作物,实则考察的是一个官员的全盘统筹能力。

富民,是考察其仁心与农事之策。

利税,是考察其商贸之能与经济头脑。

而防豪强兼便、保万民之利,则是最核心的一点,考察的是其吏治之才与为民做主的决心!

这道题,绝不是那些只会死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能答上来的。

能答好此题者,必定是胸有丘壑、心怀百姓的实干之才!

“嘿嘿,我可真是个小天才!”宝妞放下笔,叉着腰,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小心翼翼地将墨迹吹干,然后将宣纸折好,装进一个精致的信封里。

她想起了那个在宫外有过一面之缘的清瘦书生,谢南书。

那人虽然看着有些穷困潦倒,但眼神清正,一身傲骨。

面对自己时,虽有敬畏,却无谄媚。

想必是个有真才实学的。

“不知道那个谢南书,会如何做答呢?可别让我失望呀。”宝妞心中暗暗期待着。

她转头看向一直安静侍立的顾念仁,将信封递了过去。

“顾哥哥,又要麻烦你跑一趟了。”宝妞的语气带着几分郑重,“你帮我把这个亲自送到养心殿,交给我父皇。告诉他,这是我为今年的科举考试出的题目,我很期待看到考生们的答案。”

顾念仁接过信封,入手只觉轻飘飘的,但其中的分量,他却心知肚明。

他看着宝妞那张充满期待的小脸,郑重地点了点头:“放心吧,宝妞,我一定送到。”

……

养心殿内,光庆帝正靠在龙椅上,有些疲惫地翻看着一本前朝史书。

户部尚书王坚那日提出的“草莓生意经”,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商业前景,但也让他对如今朝中官员的创新和实干能力,产生了一丝忧虑。

大洲国需要更多像王坚这样,不拘一格、敢想敢干的能臣。

可科举取士,选上来的,却大多是皓首穷经、擅长引经据典的腐儒。

正思索间,福全总管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禀报道:“皇上,福星宫的顾念仁求见,说是皇太女有要紧的东西,让奴才亲手交给您。”

“哦?宝妞又有什么新奇玩意儿了?”光庆帝顿时来了精神,心中的疲惫也消散了几分。

他放下书,笑道:“让他进来。”

顾念仁恭敬地行礼,双手将信封呈上。

光庆帝接过信封,拆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宣纸。

当他看清上面的题目时,先是微微一愣。

随即,他像是品尝到了比那日草莓更加甘美的滋味一般,忍不住抚掌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好!好啊!”

光庆帝的笑声洪亮而畅快,在空旷的养心殿内回荡,惊得外面的宫人纷纷侧目。

福全也是一脸好奇,不知是什么东西,能让皇上如此龙颜大悦。

光庆帝将那张纸递给福全,满脸赞赏地说道:“福全,你看看!你看看我宝妞出的这道题目!”

福全连忙凑上前,一字一句地读完,眼中也瞬间迸发出了然和惊喜的光芒。

光庆帝指着那题目,对顾念仁赞不绝口:“妙!宝妞出的这题目,真是妙不可言啊!哈哈哈哈!”

“此题看似浅显,实则深邃。它不考经义,不考诗赋,考的是为官者的本心,考的是经世济民的实学!”

“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腐儒,看到此题,定然抓耳挠腮,不知所云。而那些真正心怀百姓、有实干之才的栋梁,必能洋洋洒洒,写出真知灼见!”

“有此一题,足以将庸才与英才,彻底区分开来!”

光庆帝越说越是兴奋,他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掩饰不住。

“回去告诉宝妞,”他停下脚步,郑重地对顾念仁说,“她出的这道题目,朕很满意!准了!就用它,做今年春闱的策论压轴题!”

“是!”顾念仁躬身领命,心中也为宝妞感到由衷的高兴。

一场足以改变无数读书人命运的科举变革,就在这父女二人不经意的互动之间,悄然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一处僻静小院的谢南书,对此还一无所知。

自那日领了皇太女赏赐的二十两“救助金”后,他便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日夜苦读,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二十两银子,对他而言是一笔巨款。

但他深知,坐吃山空,其流必穷。

京城消费甚高,如果一日三餐都在外面解决,这二十两银子,恐怕撑不到春闱放榜。

他将银子掰成了好几份,精打细算着每一文钱的用处。

除了购买笔墨纸砚和几本必备的书籍外,大部分钱都被他存了起来。

他每日只吃两餐,都是自己去买些最便宜的粗粮和青菜,在租来的小屋子里,用一个小泥炉,自己生火做饭。

连续苦读了七八日,只觉头昏脑胀,眼冒金星。

今日,他觉得实在需要放松一下,也该去补充些吃食了。

屋里的存粮已经见底,而且他也想,读书耗费心神,总该吃点肉食补补身子。

他揣上几十个铜板,走出了那间简陋却整洁的小屋。

京城的菜市场,永远是这般鲜活而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