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京汴梁处于平原地带,方圆百里无险可守。

但是汴梁的城墙高大坚固,任何人站在汴梁城下,都会对这座坚固的城池有一种敬畏感。

汴梁的外城就有四丈高,内城和宫城的城墙比外城更加高大坚固。

东京的护城河也跟杭州也不同,汴梁的护城河连接着汴河,有七八丈宽,两丈多深。

敌人要想攻击这样的坚城,除了要有必须要攻城工具以外,少于十万人你都没法围城。

方腊绝对不可能通过运河将十万人从江南运送到汴京。

那么只剩了两个可能,一个是他们在汴梁周围暗地里有帮手,另一个是方腊有什么特别的方法能够攻破汴梁。

杨元嗣心情越发沉重,这两种猜想不论是哪一种是真相,都非常棘手。

他思索了一会儿问道:“汴梁周围有没有什么排的上号的好汉?”

花荣摇了摇头,说道:“朝廷禁军虽然不堪,汴梁周围也有三十多万,况且东京周围全是平原,也没有什么险要之地,哪里容得下绿林好汉?”

杨元嗣点了点头,宋朝再不济,也懂得卧榻之侧,不容他人安睡。

鲁达却突然说道:“不过我倒是想到了一个人,这厮以前在小种领略相公手下当差,有十分本领。”

“后来不知怎地在泽州落草为寇,竟然十分兴旺,据说现在有十万之众。”

花荣也恍然大悟道:“你说的可是那个自称晋王的田虎?”

“正是此人!”鲁达回道。

杨元嗣不太了解山西的地理,问花荣道:“从泽州到汴梁要多久?”

花荣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急速行军的话,最快半月可达!”

杨元嗣想了想,说道:“今晚大家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你们两个跟着船队,摸清方腊的落脚之处。”

“上万人马也不是个小地方能够容纳的,我入城入见官家,组织禁军防御。”

花荣抬头道:“主人,禁军不可用,万不得已你还是要以自身安危为重。”

杨元嗣笑道:“放心吧,我想走,十万大军也拦不住。”

三人都笑了起来,各自安歇。

第二天天色微明,三人互相道别,花荣鲁达沿着运河继续追踪方腊船队而去。

杨元嗣却纵马在官道上驰骋起来,那马休养了一晚上,又吃了精饲料,健步如飞。

还不到正午的时候,杨元嗣已经赶到了汴梁。

汴梁一共有十五座城门,其中四座水门。

杨元嗣从新曹门入城,看到大街上还是行人如织,汴梁跟往日一般繁华,心里松了一口气。

守门的卫兵盘查却是无比松懈,有路引腰牌的都是粗略看一眼就不耐烦的挥手让行。

杨元嗣没有路引也没有腰牌,他从袖子里摸出一块碎银给了带队的团头。

那团头双眼望天,对着元嗣向里摆了摆手,这种城门防守跟没有差多。

大宋都城毕竟已经上百年没有战争威胁了,一片歌舞升平。

杨元嗣牵马入了汴梁,沿着牛行街直入内城直到枢密院衙门。

衙门口的两个皂衣衙役看了枢密使的虎符大惊失色,他们辨别不了真伪,急忙进了后堂报告。

留守得两个枢密副使飞一般的从内堂跑了出来。

他们两个人是认识杨元嗣的,也知道他现在应该是在杭州前线,出现在这里肯定不正常。

不过杨元嗣也顾不上跟他们解释,现在情势紧急,最主要的是要赶快见到徽宗和禁军的统领。

那枢密院副使官职要比杨元嗣高的多,此刻却像是元嗣的下级,低声下气的说道:“官家此刻应该在万岁山,想见却是不太容易……”

杨元嗣努力压下自己的怒气,缓缓说道:“下官实在是有万分火急的要事需要面见官家,还请指挥使在此稍候。”

枢密院距离大内不到三里的距离,杨元嗣想着用不了多长时间。

哪里知道直到傍晚时分,宫内才来了一个太监,诏三人入朝廷。

杨元嗣和两位枢密副侍跟着太监亦步亦趋进了大内。

三人从宣德门进入,过了大庆门,最后在紫宸殿后阁停住。

后阁里有七八个太监和六个宫女,里面点了十几盏宫灯,照的殿内恍如白昼。

阁内雕梁画栋,地板全部镶嵌有金箔,暗香浮动,整个仿佛人间仙境。

大约又等了一盏茶功夫,徽宗在内班行首太监王恩的服侍下来到了阁中。

徽宗清瘦面庞,却有一双肥大的眼袋,面色白皙,下巴留着一把稀疏的胡须。

王恩尖锐的声音响起:“杨元嗣有何要事上奏,速速道来。”

杨元嗣尽量用平缓的语气,将方腊的计谋说了出来。

他又将自己在运河上碰见了方腊的船队得情况也告诉了徽宗。

杨元嗣讲完,好长时间室内鸦雀无声。

徽宗也不用王恩传话,直接问道:“你说方腊有多少人?”

杨元嗣答道:“应该有两万人左右。”

“禁军现在有多少人?”徽宗急忙转头看向枢密院副使李悦,声音有些颤抖。

李悦谨慎道:“除去童枢密使带走的十万人,汴京周围还有不下三十万人马。”

徽宗这时候却哈哈大笑起来,杨元嗣感到莫名其妙。

“这贼子好生不自量力,竟然敢来汴京送死!”

“童贯围剿不力,实在是无能,明日将高俅和蔡京召来,商量出个法儿将这贼寇给打杀了!”

徽宗这人又不懂兵事,只是觉得三十万对两万,优势在我。

这方腊不过就是一股流寇,禁军只要稍微用力,方腊肯定就要躺下。

杨元嗣急忙上前道:“陛下,这方腊小看不得……”

徽宗还没等他说完,又道:“你箭法好,就留下来帮着高俅他们御敌吧!”

杨元嗣还要再开口说话,徽宗已经在王恩的搀扶下走回了内宫,众人只能行礼恭送。

李悦安慰道:“指挥使不必担心,高太尉有三十万禁军在手,还能怕了两万流寇不成,暂且在驿馆住下,明天高太尉蔡相自有定夺。”

杨元嗣无奈,只能苦笑道:“感谢二位,下官明日见高太尉再分说。”

其实他这时候心里已经是非常的苦闷,自己刚才已经说的够清楚了,徽宗丝毫感觉不到其中的凶险。

高俅虽然是市井无赖出身,不过肯定要比徽宗要知兵。

况且上次从围剿梁山的过程来看,高俅多少还是有些指挥能力的。